时间1952年9月初,地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居中,中苏两国的代表、将领在下,一场盛大的国宴正在进行,在后世人看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两国的关系理应是亲如一家,此般宴席也定会是主宾尽欢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席间,中苏双方的气氛堪称是剑拔弩张,虽说明面上大家都没失了礼数,可背地里的明争暗斗却始终未停,尤其是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更是全程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将不少中国代表都搞得尴尬不已。
然而有一人却是个例外,他就是被毛主席誉为“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面对斯大林的骄傲,他显得不屑一顾,不过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彭老总后,斯大林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显得既意外又好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场国宴事出何因,斯大林又为何会对彭老总感到好奇呢?
突然回国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彭老总的突然回国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自打开战,负责指挥的总司令就一直是彭老总,将近两年的岁月,他亦是率领百万志愿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击败了一支又一支的强敌,可以负责任的说,彭德怀就是朝鲜半岛的定海神针,志愿军与人民军离不开他,联合国军更是对他畏惧的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彼时的国内外也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志愿军绝不会轻易换帅,彭老总肯定会指挥到朝鲜战争结束,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就在1952年4月,这枚“定海神针”竟突然返回了国内,并且再也没有回到过朝鲜战场。
闻听此讯,一时间真可谓是众说纷纭,国内外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这是上面担心“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也有人认为彭老总这是得罪人了,这才在即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被撤了下去。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让彭老总被中央喊回北京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就是源于他的身体。
抗美援朝战争有多难打人尽皆知,彭老总肩上扛着的担子有多重,相信大家也能够想象,寻常人加个班、失个恋,压力就足以上火,更别说是指挥千军万马对抗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军队了。
因此,早在志愿军入朝前夕,彭老总的身体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后续,随着战局的变幻莫测,制空权、运输线遭到封锁、苏联人不守承诺、美国人不断增兵、志愿军贪功冒进等等因素,他的病情更是愈发严重,什么胃炎、关节炎、痔疮就已经令其痛苦不堪了,岂料就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的眉骨上更是长出了一个大肉瘤!
见此情形,众将士瞬间吓得不轻,赶忙叫来了随军医生为其检查,可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据医生表示彭老总患上的很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如若不及时去到大城市就医,怕是将命不久矣了!
闻言,一众志愿军高级将领是既震惊又心疼,虽然他们早已离不开彭老总,也担心没了彭老总根本没人能够肩负起对抗美帝国主义的重担,但为了他的身体考虑,众人却还是异口同声的希望彭老总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快回到北京看病!
如今正值中美休战议和之际,暂时回到北京也并不耽误什么大事,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对此彭老总竟果断拒绝了,至于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其一,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其二,美军看似寻求谈判,实则正在找寻我军的破绽,如此关头更加不能麻痹大意。
一听这话,众人也只得作罢,大家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奇迹上,祈祷彭老总的肉瘤并不是恶性。
然而事与愿违,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将领心中的忧虑亦是愈发加剧,原因很简单,彭老总眉骨上的肉瘤竟然越来越大,到了1952年4月,大小已然直逼一个鸡蛋!
见状,为了彭老总的生命安全,大家也顾不得什么纪律了,赶忙越级将情况汇报给了党中央,而闻听此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也顿感担忧,立马就给彭老总打去了电话,要求他回国进行治疗。
本以为这二人都发话了,彭老总定会老老实实的回去,可谁知,眼见对方只是用个人的名义劝说,彭总居然抓住了这个漏洞再度选择了婉拒。
这可让毛主席、周总理是又急又气,深知这位老伙计脾气的他们这次索性也不抱侥幸心理了,直接就以中央的名义传达了调彭老总回国的命令,军令难违,闻言他这才总算不情不愿的回到了北京,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依旧十分倔强,在他看来自己的病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做个手术只要几个月就能痊愈,一旦痊愈了他完全可以再度回到朝鲜指挥作战!
闻听此话,出于安慰的心态,周总理亦是没有拒绝,但谁知经过检查后,老天保佑,彭老总的肉瘤还真不是恶性的,经过两个月的休养后已经是没了大问题。
这下可坏了,毕竟痊愈了是好事不假,但党中央却并不想让彭老总再回朝鲜,原因很简单,一来,虽说不是恶性肿瘤,可彭老总身体情况堪忧却是事实,如若再度操劳,下次说不定就没这么幸运了,二来,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大势已去,小规模的战役可能发生,大规模的会战基本不会上演,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接任的陈赓完全能够挑起重担。
三来,组织上早已有更加关键的任务要交给彭老总,那就是让他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按照彼时的国内情况,没人能比他更适合这个职位了!
留在国内、赴苏与会
1952年4月,彭老总因病返回北京,刚刚痊愈他就想重返战场,所幸周总理及时规劝,用身体、战局、责任三个理由成功令其放弃了回到前线的想法,不过事实上,还有一点周总理没有明说,之所以要将他留在北京,其实也是为了接下来访问苏联做准备!
为何这么说呢?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作为志愿军的总司令,没人比彭老总更加了解前线战况,届时两国会晤,有他在凡事也会方便许多,另一方面,苏联人向来最尊敬浴血奋战的前线将领,尤其是那些脾气不好的硬汉,他们更是相当推崇,让彭老总参加访问,完全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压制对方的作用!
当然了,至于为何好好的访问会变得剑拔弩张,这一切还要从苏联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自始至终苏联都是不支持中国参战的,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朝鲜半岛以三八线划分界限是美苏两国妥协的结果,既然已经达成了一致意向,双方自然不想轻易打破,尤其是朝鲜方面先斩后奏向南韩发起进攻后,苏联方面出于理亏,就更加不愿支援了。
另一方面,中国如果不参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基本上已成定局,在此基础上,获利最多的不是旁人正是苏联,他们完全能够以保障中国东北边境安全为由,向大连等地派遣驻军,进而侵吞我东三省的资源与土地。
基于这两个原因,可以说自打战争开始后,苏联方面的态度就显得极为暧昧,一方面向我方承诺,会尽可能的派遣空中、物资援助,另一方面却迟迟不愿兑现承诺,一拖再拖。
在老大哥的背刺下,一时间我志愿军堪称是伤亡惨重,幸好在毛主席、彭老总的英明指挥,和前线战士的浴血奋战下,这才一步步的转危而安。
而伴随着中国志愿军在前线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战果,苏联方面也随之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世界格局就将重新洗牌,中国将不再是他们的小弟,而是平起平坐的战略伙伴,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结局,所以,这次的访问想都不用想,苏方必定会为难我方,当然,这也正是周总理将彭老总调回,希望他能在谈判陷入劣势后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因之一!
1952年8月17日,访问如期而至,周总理率队抵达莫斯科,并于四天后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双方见面后就朝鲜战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此,我国的态度十分强硬,那就是必须以战逼和,打得美帝国主义只能被迫投降。
而斯大林的意见也很简单,他主张谈判,只愿意给中国撑腰增加谈判的筹码,并不愿意干涉中美之间的战事,同时也希望志愿军不要再发动攻击,以破坏来之不易的和谈局面。
这显然不是我国想要的,面对这种僵局,周总理在无奈之下也只得按照计划叫来了彭德怀,让他跟着金日成、朴宪永等人秘密访问苏联,与斯大林进行第二轮的谈判磋商。
震惊与好奇
在中苏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周总理动用了此前的计划,命令彭老总跟随金日成、朴宪永等人秘密访问苏联,准备进行第二轮的谈判磋商,闻言,彭老总亦是没有犹豫,仅在当年9月初就抵达了莫斯科,那么接下来这二人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当听到彭德怀即将会见自己后,斯大林的心情还是不错的,毕竟一直以来他都对这位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十分尊敬,因此,仅在当天,斯大林就特地在克里姆林宫内摆下了一桌盛大的国宴,准备好好为其接风洗尘。
当天下午五点,伴随着一众苏联将领的相继到齐,彭老总一行人也总算赶上了宴席,刚一进入现场,众人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一众苏联的文臣武将坐得整整齐齐,各个神采奕奕不说,更是全都穿着气势如虹的苏军常服,并佩戴着一排排的军功章,在灯光的映射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而与此同时,斯大林的目光也如探照灯一般,直直打到了彭德怀的身上,岂料,才刚一打眼,他就惊呆了,走在最前面的三位明明一眼就能看出身份,一个是金日成,一个是朴宪永,另一个应该就是彭德怀才对,但面前这人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总司令,若不是还披着一件黄呢军大衣,说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都有人信。
这显然不符合斯大林想象中彭德怀的形象,他也十分好奇,为何身为总司令、总参谋,彭德怀竟会如此的艰苦朴素,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彭老总便率先打破了僵局,或是注意到对方的打量让他有些不爽,又或是火爆的脾气显露无遗,他居然直接就战俘谈判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很简单只六个字,即“谈不拢,那就打!”
闻言,还未从恍惚中走出的斯大林当场吓了一跳,看着面前的中国男人,思考一番后,他亦是赶忙出言规劝了起来,大体意思就是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再考虑考虑,再和美国方面好好谈谈,但岂料话才说了一半,看着彭老总那认真的表情,他竟顿时表现出了愧疚的情绪随即说道:
“抱歉,战争初期我们的空军出动的晚了一些...”
此话何意呢?这么说吧,看着彭老总艰苦朴素的模样,斯大林瞬间想起了朝鲜战争前期,己方没有兑现诺言的事情,在他看来,或许正是因为少了苏军的空中支援,以及物资武器方面的援助,这才让面前这位坚毅的男人受了太多的苦,这让向来爱兵如子、推崇英雄的他如何能不愧疚呢?
闻听此言,彭老总亦是顿时陷入了回忆之中,他仿佛想到了那些无辜牺牲的将士,又好似想到了战争初期那位苏联代表的蛮横无理,一句“早干什么去了!”险些脱口而出,索性,最后关头彭老总还是忍了下去,为了替国家争取有利的筹码,他只是轻飘飘的表示了理解,而这也让斯大林陷入了更深的愧疚。
对方领导人带着这种心态,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毫无疑问,彭老总自然占据了上风,而由此可见,当初周总理将他从朝鲜调回北京的决定有多么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