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领导是否在培养你?看看晁错、主父偃的经历,你就懂了!

黄忠谈历史 2023-05-31 07:38:00

我们经常会有一个疑问,领导究竟是在培养我们,还是单纯的利用,甚至于让我们去背锅。古往今来,很多著名的人物,结局不好的原因,往往是没看清领导的真实意图,很多人表面上看是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领导的替罪羔羊。当领导把一个得罪人的事情交给你去办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和立场了,很有可能你已经成为领导的弃子了!

先说说晁错,首先他是个忠臣,甚至是个孤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作为汉景帝刘启的老师,为了加强皇权可谓是不遗余力,但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要和全天下的人为敌,皇帝这么做没什么,因为没人敢把天下如何,但你晁错就算是皇帝的老师,也不是说谁也动不得的!晁错在贾谊的基础上,完成了削藩策的草拟,并且安排大量的密探前往封国,去搜罗诸侯王们的劣迹,为削藩策的推行做准备。对内方面,晁错对于权臣的打击力度也丝毫不手软,这让功臣集团对他十分忌惮。因此功臣集团的老大申屠嘉出面,抓住了晁错擅自凿开太庙墙壁的问题,准备向汉景帝刘启参奏晁错一本!但申屠嘉是武将出身,论玩政治,要和作为政治家的晁错相比,还是差得太远!

申屠嘉的奏折还没写好,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晁错的耳朵里,晁错抢先一步见到了汉景帝刘启,把所谓“凿开太庙”的情况,向汉景帝做了详细的汇报。等到申屠嘉拿出奏折来,准备参奏晁错时,汉景帝刘启说:“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晁错也把情况跟我说了,希望丞相不要受到小人的蛊惑,冤枉了国家的栋梁之臣!”申屠嘉很憋屈,自己还被皇帝扣上了一个“陷害忠良”的帽子,看着晁错得意的神情,申屠嘉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要是在战场上,自己早就一刀砍了这个人,可现在是在朝堂之上,大家都是斯文人,申屠嘉就没办法去那么做!结果申屠嘉回去以后是越想越生气,气得吐血不止,回到府里没过多久就病逝了。申屠嘉死了,但这笔账记在了晁错的身上,申屠嘉有一位忘年之交,最后要了晁错的命,这个人就是袁盎。当然袁盎这么做,也是因为本来晁错也打算把他干掉。

袁盎这个人,不能简单的用“善恶”来衡量,因为这个人做吴国国相时,接受吴王刘濞的贿赂,把钱拿到了手软,但是别人都是收了钱办事,而袁盎这个人不同,他是收了你的钱也不给你办事!吴王刘濞吃了个哑巴亏,他气得跳脚,因为在他眼里,袁盎是个无耻之人!袁盎这个人也是有原则的,什么原则呢?就是钱是好东西,我来者不拒,但是要我背叛皇帝,那是万万不能的。不过这件事早就被密探汇报给了晁错,对于袁盎这样左右逢源的人,晁错是最看不上的,于是晁错参奏了袁盎一本,说他收受贿赂勾结诸侯,这可是掉脑袋的罪名!但是袁盎和申屠嘉不同,这个人老谋深算,他通过窦婴的门路,最后只是被削职为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从此他和晁错成为了死对头。

晁错的削藩策,并不是为了个人,他已经被拜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属于仅次于丞相的高官。当他推行削藩策的消息传到父亲耳朵里后,他的父亲从家乡赶到了京城,对晁错说:“儿子,你这个削藩策确实是尊君强国的不二法门,但是你考虑过没有,这样做矛盾就全部都集中到你和我们家族的头上来了!”晁错对父亲说:“为国者,不为身家!父亲,就算是这样,我也义无反顾!”晁错的父亲叹了口气,他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于是在当天夜里选择了投河自尽。第二天早上,伴随着父亲投河自尽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吴王刘濞造反的消息,朝堂上的臣公们开始对晁错指指点点,“晁错大人,你看看吧!天下已经大乱了,你要让我们这些人都死无葬身之地呀!”

窦婴对于晁错,早就看不顺眼,一个书生却左右天子决策!但他不会自己出手,于是他借着汉景帝让他举贤任能的机会,推荐了个晁错素有不睦的袁盎。袁盎对汉景帝刘启说:“陛下,吴王刘濞作乱,打出了旗号可不是反对朝廷呀!他们提的是‘清君侧,诛晁错’,打着铲除奸佞的旗号,完全是晁错这个奸臣在作祟!”汉景帝刘启说:“晁错不是奸臣,削藩策本来就是我得主张,晁错不过是按照我的意思来办的,他们名义上是清君侧,实际上就是造反!”袁盎说:“陛下,我也知道晁错是个忠臣呀!但是叛军就是抓住这个问题不放,您如果不杀了晁错的话,就没办法堵住叛军的嘴!”汉景帝叹了口气,“看来朕不得不做个不仁之君了!廷尉,你带人去把晁错抓起来,立刻腰斩于市,而后公告天下!”

晁错穿着朝服刚出门,就被廷尉押到了刑场,可怜他大声说:“我要见皇帝,我要见皇帝!”廷尉笑着说:晁大人,陛下不会见你了!你有什么话,我可以替你转告陛下!”晁错说:“请你转告陛下,臣去了,不能陪陛下去听骊山鹤鸣了!”“送晁错大人上路!”廷尉一声今下,继贾谊的郁郁而终后,晁错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吴楚叛军并没有因为晁错的死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吴王刘濞对汉景帝的使者袁盎说:“我就是要称帝,怎么样?有本事就打赢我,否则一切免谈!”凭借着做吴国国相时积累的人脉,袁盎灰头土脸的逃回了京城,汉景帝刘启看着蓬头垢面的袁盎,“朕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

晁错的能力是突出的,但是他这个人见不得别人有半点的瑕疵,抓住人家的把柄就喜欢穷追猛打,不留任何余地,丞相申屠嘉就间接死在了他的手上。袁盎如果不是有窦婴的庇护,恐怕也会被晁错给收拾了,晁错在献削藩策时,就应该想到自己的处境,就如他的父亲所说的,你把刘氏天下稳固了,我们晁家怎么办?汉景帝刘启与吴王刘濞之间的这一仗,是迟早要打的,只是个时机问题,接着削藩策的由头,拿“清君侧,诛晁错”说事,是无法预知的。但作为晁错而言,自己提了削藩策,却不一定要自己冲上去动手。当初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一部分意见,但并没有把贾谊委以重任,这么做除了顾忌功臣们的意见外,还有保护贾谊的目的。

汉景帝刘启压根就没想过怎么保护晁错的问题,如果他想保持晁错,那么他就会让晁错从这件事里脱身出去,把这个得罪人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办。或者采取更温和的办法来处理,就如汉文帝时,就采取的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当领导把露脸的事情交给你,而把可能得罪人的事情交给别人的时候,你可以确信这样的领导,是值得你去追随的!

与晁错形成鲜明对比的人是卫绾。卫绾被汉景帝任命为中尉,这位老兄衣不解带的值守在岗位上,令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的目的顺利达成。但当汉景帝准备进一步下手对付刘荣时,卫绾选择了藏拙,对于汉景帝的问话,他回答说:“陛下,中尉的职责是负责京城的治安,以及保护您的安全,至于其他的事情……”卫绾没有继续说下,意思已经不言自明了,陛下,对刘荣下手可是个得罪人的事情,这个事情我是做不了的,当然如果陛下铁了心要让我来背着个锅,我也没有办法,君命难违嘛!您就看着办吧!汉景帝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卫绾,最后说:“这件事看来你办不了,朕得找个狠人来,这样,最近你也累了,先休息些日子吧!中尉的人选我另有安排!”卫绾如获大赦,连忙谢恩道:“谢陛下!谢陛下!”

接替卫绾的人是苍鹰郅都。这位老兄以执法不二而闻名,豪强和宗室们,都对他静若寒蝉,郅都到任就给了卫绾一个下马威,让卫绾和自己交割公务。“原来陛下找的狠人是阁下,公务?郅都大人应该自己去北军看看,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老夫告辞了!”看着卫绾远去的背影,郅都露出了冷笑,在郅都的督办下,临江王刘荣自杀了,梁王刘武也认罪了,但人也让他得罪完了,当窦太后要求汉景帝严惩郅都时,汉景帝选择了把郅都外放到雁门关去做太守,可欠下的账是要还的,最后郅都还是被逼自杀了。临死前,郅都对来接任的冯敬说:“请您转告陛下,我郅都到死都是忠臣呀!”

卫绾又被汉景帝找回来了,这次的职务是太子太傅,他接手了梁王刘武的案子,并把案卷全部都付之一炬。当汉景帝生气的对卫绾说:“什么?你把它们都给烧了?是谁让你真么做的!”卫绾回答说:“陛下,那些东西您还是不看的好,看了的话国法难容,但那样做的话,太后那里怎么交代呢?”汉景帝最后叹了口气,只好说:“卫绾,看来你不仅是儒学之士,你这个人还有法家的智慧呀!”“当初罢免你,就是怕你得罪太多的人,如今你刚好派上用场,看来太子之师非你莫属!”

对于卫绾这样的人,汉景帝才是真的爱护和培养,而对于晁错和郅都,不过都是利用的工具罢了,且是妥妥的背锅侠!

接下来说说主父偃。这位老兄尽管以儒家入仕,实际上是个通才,他最开始想通过卫青获得入仕的机会,但是汉武帝拒绝了卫青,搞的卫青很尴尬,自己本来是为国举贤,结果被汉武帝认为是结党,卫青只好闭上嘴巴做个政治上的透明人了。主父偃最后通过自己自荐获得了机会,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汉武帝想让主父偃知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他卫青算什么,用人这块只有我汉武帝才说了算!主父偃针对诸侯王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推恩令”,这种策略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把削藩改成了推恩,令诸侯王们无从反抗!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诸侯王除了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的儿子也要有爵位有封地,这样一来诸侯国就被越划越小,势力也越来越小,以至到了东汉末年,刘备这个宗室之后,都成了织席贩履之辈,当然这是后话了。主父偃还建议在修建朔方城,在前线建立一座堡垒,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对匈奴人发起进攻。尽管公孙弘和其他大臣坚决反对,但是却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因为这符合汉武帝开边兴利的需要。为了拱卫京城,主父偃又建议汉武帝把豪强迁徙到茂陵居住,这样一来可以管束,二来可以包围京城,但也间接导致了郭解等豪强的身首异处。

“陛下就是要用我这样的庶族,来打击豪强和宗室,我有什么好顾忌的,我就是要横征暴敛,大丈夫如果不趁着大好的机会得利,还不如去死呢?”当有人劝告主父偃,让他不要锋芒毕露,做事要留有余地的时候,主父偃却不以为然。他先是揭发了燕王,令燕王被迫自杀,而后又借着自己做齐国国相的机会,开始搜罗齐王的材料,齐王本身就劣迹斑斑,听说主父偃在搜集自己的黑材料,在左思右想没有活路后,他和燕王一样,也选择了自杀。这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赵王代表诸侯王们上书汉武帝,要求严惩主父偃!

汉武帝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参会的人都是三公九卿这样的重臣,他问对主父偃的事情,大家怎么看,并说:“大家尽管说,言者无罪!”这些人都是老滑头,谁都不说话,因为他们都拿不准汉武帝的意思,生怕自己说错了话,那样的话搞不好自己就人头落地了。汉武帝看了这些人的脸,心里暗骂:“这帮老油条!非要我做这个不义之人!”汉武帝对群臣说:“齐王死了,他还是个孩子呀!是什么样的压力,能让一个孩子走上绝路呢?如果没有外力的胁迫,他怎么可能自杀呢?!”

公孙弘立刻领会了汉武帝的意图,他抢着说:“主父偃离间骨肉,实在是罪在不赦,如果不严加惩处,恐怕会导致宗室动荡,进而震动天下呀!”“张汤,主父偃都招了吗?”张汤出来说:“陛下,主父偃对受贿的事情供认不讳,但不承认自己逼死了齐王!”“这还用得着承认吗?不是他还能是谁呀!可惜了,他也算是个全才!如果不是急功近利,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张汤没接话,公孙弘也没有接话,因为量刑这个事,还是要看汉武帝的意思,对他们来讲,皇权在前,律法在后,一切按照领导的意思办!“既然它逼死了三个诸侯,那我只好灭他九族!”听了汉武帝的话,就算是酷吏张汤,也不禁浑身一震,他也没想到汉武帝做事,能有这么绝!

汲黯想替主父偃说两句,尽管主父偃这个人很讨厌,但是他确实是为汉武帝办成了几件大事,也算是大汉的有功之臣。但汉武帝的目光,死死的盯着汲黯,汲黯知道皇帝是不想让自己说话,自己说话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受到株连!直谏之臣这次选择了沉默,其他人则都跟着公孙弘随声附和,“主父偃罪大恶极,不杀不能谢天下,灭九族都是便宜了他!”

主父偃被押赴刑场,刚好卫青的车马路过,卫青问:“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拦路?”卫士回答说:“是主父偃大人要被斩首!前面设立了法场!”卫青闭上了眼睛,嘴里赶紧对卫士说:“调头,绕路!”主父偃的结局,实际上早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横征暴敛,确实是汉武帝所需要的,但随之而来的风暴,也是可以预见的,舍弃主父偃,不是汉武帝的临时起意,而是计划之中,如果不是汉武帝的纵容,主父偃怎么会把事情做绝呢?在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中,汉武帝一直是在冷眼旁观,直到矛盾彻底爆发,他才出来指点江山,主父偃罪大恶极,灭九族!不然怎么堵住诸侯们的嘴呢?

实际上我们看看三朝老臣卫绾,就可以看出这个精于世故的儒者是如何自保的。卫绾做中尉,那可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你要怎么保护你皇帝周全,没问题!让我去参与构陷临江王刘荣,算了,这个事情我干不了!卫绾是懂得拒绝的!到梁国去查办梁王刘武,汉景帝没有让郅都去,而是换成了太子太傅卫绾,卫绾立刻就理解了汉景帝的意图,他没有用太子太傅的职责就是辅导太子,来作为借口来推辞,而是欣然接受的这个任务,并且把所有指证梁王刘武的证据,全部都付之一炬!汉景帝表面上十分生气,内心却十分满意,这也是他让卫绾去查办梁王的重要原因,如果让郅都去,恐怕梁王就很难保全了,而他安排卫绾去,就是要让卫绾放过梁王,化解眼前的危机!

由此想到了学习的事,学东西要兼容并包,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也就是不能偏科,卫绾名义上是儒学人士,实际上他也有法家的计谋,道家的智慧,行大义而能自保,明上意而能自处,这样的人没有哪个领导不喜欢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