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在车内自尽,丈夫亲吻额头告别,画面让人落泪

慧言史说阿 2024-12-14 11:41:38

加州洛斯盖多的一条小路上,一位文质彬彬的华裔女性,正在走向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

她满面痛苦,缓缓举起了手枪,在车内饮弹自尽。

她的死亡被曝光后,引起了全球轰动。

因为她不是别人,正是撰写《南京大屠杀》一书、向世人揭露侵华日军非人罪行真相的著名华人女性作家张纯如。

在张纯如的葬礼上,她的丈夫满脸悲恸泪洒当场,俯身亲吻了爱妻的额头,向她作着最后的告别。

此情此景,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心酸。

那么年轻的张纯如,为什么会不顾最亲的人悲哀伤痛,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1.中华儿女的使命感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在美国的新泽西州呱呱坠地。

虽然出生于美国,从小说得是一口英文,但她的父母以及祖辈始终没有忘记告诉张纯如,她身上流淌着五千余年中华民族的古老血脉。

张纯如的出身很是优渥,她的祖父是前国民党的官员,外祖是民国时代的文人雅士,曾经担任过《中华日报》的撰稿人。

张纯如的父母在台湾长大,后来移居到了美国,一直对女儿悉心地培养。

孩提时代,张纯如总是喜欢听外祖讲故事。

外祖讲的故事有的很逗趣,比如老家江苏淮安的奇闻异事,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

可有些故事,听上去就无比沉重了。

张纯如的外祖父,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

那时他因工作原因刚好身在南京城,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寇的累累暴行。

经过报社朋友以及周边城市亲属的帮助,张纯如的外祖经过九死一生的艰难经历,这才逃出了南京。

幼年的张纯如,被外祖父口述的这段战争历史深深震撼。

但美国的教材从来都没有提及过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她因此也就从未见过照片或影像方面的实证。

因此外祖父的叙述,暂时在她的脑海里“封存”了起来。

张纯如一天天地长大,她成绩优异,十七岁便考入了名校,新闻系本科毕业之后又攻读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硕士学位。

正是在读硕期间,张纯如和同校的朋友道格拉斯相恋并成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婚姻美满的张纯如,事业也很是出色。

她是数一数二的华人女性新闻人,曾因撰写《钱学森传》而小有名气。

而她新闻事业的真正“高光时刻”,是后来勇敢地向世人披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1996年,张纯如在参加斯坦福大学举办的一场二战纪念活动时,无意间发现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

在看到影像实证的那一刻,张纯如尘封已久的记忆被彻底唤醒,她想起了外祖父讲述的侵华日寇血腥往事。

眼前的资料,证明那些故事都是真实无疑的。

张纯如怀着沉痛的心情,去查阅别的相关资料,却发现美国所有大学的校园图书馆,没有一本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英文专著。

这场侵华日寇造成了人间惨剧死了三十多万人,国际知名度竟然如此之低。

张纯如心中油然生出了中华儿女的使命感,她要揭露真相。

2.惊世奇书轰动全球

经过艰辛的翻找查阅,张纯如终于在二战资料堆的不起眼处,发现了两本至关重要的个人回忆录,分别是《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

两人都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不光记录了当时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还留下了数十张照片。

张纯如看到照片之后如获至宝,但同时她也清楚地知道,想要将侵华日寇的非人罪行完全公之于众,仅凭现有证据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乎,她在1995年前往南京,在事件的发生地继续寻找详实的资料。

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之下,张纯如见到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通过他们的讲述,整个大屠杀的过程更加清晰了起来。

与此同时,张纯如还在图书馆、纪念馆等地方,寻找到了更多影像资料。

张纯如进行这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她自幼接受的是英语教育,汉语无论听说还是读写都很不流畅。

但为了心中那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她毅然坚持了下来。

据张纯如的父母回忆,女儿在整理南京大屠杀相关历史资料时,每天工作至少十个小时,动辄彻夜翻译、汇总文稿。

由于过度疲劳,再加上直面血腥史料带来的极大精神刺激,张纯如的身体日渐衰弱,还大量脱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张纯如终于在1997年末成功撰写并出版了惊世奇书《南京大屠杀》。

该书通过史料与亲历者回忆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又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侵华日寇从1937年12月13日,怎样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残杀三十多万中国人。

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全球轰动。

很多欧美国家的老百姓,这才知道原来日本人曾经对中国人犯下过如此深重的罪孽。

《南京大屠杀》一书从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共计售出了五十多万本。

被翻译成了将近二十种语言,是世界上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销量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书籍。

正是因为张纯如女士的义举,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的种种反人类罪孽,才逐渐得到了国际舆论关注。

3.不堪重负举枪自尽

《南京大屠杀》一书,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可它给作者本人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

张纯如女士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之中,直面了太多人性的阴暗面,太多血腥不堪的资料。

这是一种漫长的精神折磨,她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不光如此,在《南京大屠杀》出版并畅销之后,张纯如被日本右翼势力给盯上了。

这群右翼分子们记恨张纯如揭下了日本人“温文守礼”的伪装,利用各种手段对她的家人朋友,进行频繁骚扰甚至是人身威胁。

张纯如不止一次收到过带有子弹的威胁信,电话经常被打爆,邮箱里也塞满了威胁性质的邮件。

她尝试过换号码,换网络,结果无济于事。

日本右翼们的骚扰和威胁,连续不断如影随形,渗透到了张纯如一家人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由于抑郁症的折磨,再加上持续被折腾,张纯如实在是顶不住压力了。

2004年,不堪重负的她选择在车内饮弹而亡,一了百了。

在遗书中,张纯如悲哀地写到:“接触了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让我失去了对人性本善的信念感。”

张纯如的死震惊了全世界,全球各地的善良之士,都对她进行了深切地哀悼。

只有日本右翼势力欢欣鼓舞,还在死后疯狂造谣、诬蔑张纯如女士。

近些年来,有关于张纯如女士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种种谣言,又被日本右翼媒体给炒作了起来。

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无耻声称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张纯如找到的种种证据都是“伪造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