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驱逐中国外交官,沉默3天后,中方强硬表态:保留反制权利

漫步的空影 2024-12-11 02:01:16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1月29日,在3年前就被中方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的立陶宛,竟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将中国外交官驱逐出境了!

最令人气愤的是,立陶宛政府还公开把中国外交官列为了“不受欢迎的人”,这种挑衅之极的行为,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2021年摄

要知道即便是美国,在中美关系最紧张之际,都不会做出“驱逐中国外交官”这种不理智的举动。

那么,究竟是谁借立陶宛的“胆子”,敢这样对待我国的外交官呢?

央视新闻相关报道

面对立陶宛的无故挑衅,沉默3天后的中方,又将采取怎样的反制措施呢?

立陶宛哪来的底气?

立陶宛,一个人口不足三百万的临海小国,为何敢于屡次挑战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其背后原因十分复杂,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立陶宛的历史和地缘政治环境,使其对俄罗斯抱有深深的戒心,它将中国视为俄罗斯的“盟友”,因此对中国也持警惕态度。

这种地缘政治焦虑是立陶宛对华政策的重要驱动力,再加上民族主义情绪、西方国家影响和国内政治斗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得立陶宛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了非理性的举动,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利益。

立陶宛对华的政策,就像其国内局势一样的左右摇摆不定,这种不稳定性也成为了中立关系恶化关键因素。

在立陶宛权力更迭的背景下,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博弈加剧,对华政策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现任政府一个即将下台的“看守内阁”,却在对华关系上采取了激进的对抗姿态,驱逐中国外交官。

这一举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背后的政治算计:试图通过强硬对华立场,巩固自身的政治遗产,或者向某些外部势力示好。

立陶宛准总理

要知道在一周前,新政府的未来总理帕卢茨卡斯就曾明确表示,他想要把中立两国间的关系搞得更好。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暴露出立陶宛国内政治的撕裂和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

不过帕卢茨卡斯的表态,并非完全的“和解信号”,他一方面表示愿意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又坚持维持与台湾的贸易联系,甚至暗示不会改变现有的对台政策。

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看似是在寻求平衡,实则是左右逢源,既想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又想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获得政治支持。

但立陶宛显然小看了中国在捍卫领土和主权上的决心,也过分高估了自己在国际上的份量和作用。

试图通过“碰瓷”台湾问题来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中取栗”,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回顾中立关系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立陶宛是如何一步步将两国关系推向深渊的。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和中立国建交后,两国关系像度过了美好的“甜蜜时光”。

中国对立陶宛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这种互利共赢的局面,却因为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举动而戛然而止。

2021年,立陶宛准许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所谓的“代表处”,这一举动标志着两国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面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召回大使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我们这样做既是向立陶宛发出提醒,也是保护我国领土完整的必要措施。

然而,立陶宛不仅没有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反而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不满越发强烈。

11月29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立陶宛外交部单方面宣布将中国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还要求我们的外交官限期离境。

这一事件发生在立陶宛大选和新政府即将上任的敏感时刻,其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一方面,现任政府试图通过强硬对华姿态来影响选举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给即将上任的新政府制造难题,使其在对华政策上更加被动。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立陶宛的举动都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为这只会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面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外交部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并强调中方将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

中方这种强硬的表态,就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不会容忍任何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曾多次表示愿意与立陶宛进行沟通和对话,但前提是立陶宛必须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并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

这显示了我国政府的务实做法,也给两国关系的发展留了余地,而立陶宛的对华强硬姿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中立关系恶化,无疑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

不过这也证明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不仅不会得到中国的妥协,反而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那些试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的国家来说,立陶宛的遭遇是一个警示,也可能会让他们三思而后行。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可能会将立陶宛视为“榜样”,试图效仿其做法,但这需要他们认真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一些观点认为,立陶宛的举动是在美国的怂恿下进行的,旨在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美国直接参与其中,但立陶宛作为美国的盟友,其对华政策必然会受到美国的影响。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期,美国也没有采取像立陶宛那样驱逐中国外交官的举动,这体现了世界大国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时的谨慎和克制。

作为欧盟的一员,立陶宛的对华策略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欧盟整体的华交方针。

立陶宛试图将中立关系问题“欧盟化”,希望欧盟能够集体对抗中国。

有观点认为,立陶宛的行为可能让欧盟内部在对华的态度上出现更多分歧,甚至可能让欧盟在对华立场上变得更加不团结。

中立关系的最终走向,将取决于立陶宛新政府的对华政策选择,立陶宛是否能够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回到务实外交的轨道上来,将是决定两国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

不难看出,中立关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立陶宛新政府即将上任,其对华政策将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

如果新政府能够正视现实,纠正错误,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那么中立关系还有改善的可能。

反之如果新政府继续延续现任政府的强硬路线,那么中立关系将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断交。

不论何时,对于中国来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是不可动摇的底线,如果立陶宛依旧选择执意妄为,那么中方将不会再手下留情了。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环球网 2024年12月02日 关于“立陶宛外交部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新民晚报 2024年12月03日 关于“立陶宛到底怎么回事?”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年11月25日 关于“立陶宛‘准总理’称寻求与中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外交部回应”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 2024年12月02日 关于“外交部回应立陶宛外交部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立即停止为中立关系制造困难”的报道

0 阅读:0

漫步的空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