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队这个赛季真是太让人惊讶了。我记得前几年看他们比赛,场馆空荡荡的,球员打得也没精打采,谁能想到现在成东部第六了,好像一切都变了,但也没变,还是那些人,不还是那个球馆,真是神奇。
坎宁安以前打球总感觉缺点啥,技术有但是好像不敢用,如今看他打球太自信了,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三分投得准得离谱,44.7%是什么概念啊,联盟顶级水平了已经,我记得上个月看他对阵快船那场,最后时刻连得5分,对面球员一脸茫然表情,像是不相信发生的一切,坎宁安只是淡定走回替补席,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东西,那种自信从哪里来的呢,是比克斯塔夫给的还是自己练出来的,感觉他每场比赛都比上一场更强,全明星后更是场均31.7分,这数据刚看到我还以为看错了,活塞也能有这种级别球员了吗。
坎宁安传球视野也变好了,记得有次他被包夹,眼睛看左边但球传右边,两个防守球员扑了个空,哈里斯接球就投三分,现场解说都惊呼出来,这种传球我只在保罗或者约基奇身上看到过,场均9.5助攻放在一个得分手身上简直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场馆灯光太暗了,这真的是坎宁安吗,那个曾经被人吐槽选秀失败的坎宁安吗。
看比赛时注意到坎宁安和队友击掌方式都不一样,和杜伦是击拳,和哈里斯是击掌后碰肩,细节处看出团队氛围真不错,以前活塞更衣室传闻不断,现在却很和谐,,这种无形领导力可能比他场上表现更重要,毕竟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不是吗。
全明星赛后坎宁安三分命中率居然提高到54.2%,这数据库里看了都得咂舌,我在想是不是全明星之旅给了他更多灵感,或者是和联盟顶级球员交流后找到新的训练方法,当然也可能只是手感好,但持续这么久就不只是手感问题了,背后肯定有原因,只是我们外人不知道而已。
坎宁安防守也进步了,虽然没有入选最佳防守阵容,但他对位防守强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对阵快船那场,哈登几次单打他都没成功,这种进步全面性让人想起科比那句能坎宁安真的懂了这个道理,夏天的苦练终于在赛场上显现。
看他和杜伦的挡拆配合简直行云流水,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要干什么,这种默契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我猜他们赛后肯定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录像,甚至可能私下里一起吃饭聊战术,毕竟在NBA,场下关系往往决定场上表现,火箭当年哈登保罗不和都能打出65胜,何况关系好的队友。
坎宁安关键球处理越来越自信,最后一节比赛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把球传出去,而是自己持球强攻,这种气场蜕变让我想起了06年韦德,虽然体型和打法完全不同,但度如出一辙,可能真正的超级球星都要经历这个蜕变过程吧。
比克斯塔夫接手活塞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毕竟前任主帅蒙蒂也不差,但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蒙蒂已经把基础打好了,比克斯塔夫才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活塞从鱼腩球队变成季后赛球队,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就像一块石头被不同的雕刻家打磨,最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状。
比克斯塔夫改变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速,活塞现在打得快多了,场均回合数排联盟前五,这种改变很符合现代篮球潮流,就像老款汽车换了新引擎,整个性能都提升了,但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照搬其他球队模式,而是结合了活塞现有人员特点,创造出独特打法。
他对防守要求挺高,特别是轮转速度,活塞防守轮转现在几乎没有失误,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限制对方关键球员,比如对阵快船时限制哈登的持球突破,我注意到快船几次挡拆后,活塞防守球员立刻补防位置,没给任何空档,这种防守素养在年轻队伍中很少见,绝对是教练组的功劳。
比克斯塔夫赛后采访很少当年拉里布朗,同样强调精神层面,可能这就是底特律篮球文化吧,硬汉精神代代相传,即使球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这种DNA依然存在,比克斯塔夫似乎很明白这点,所以刻意强化这种特质。
他和球员关系处理得很好,场边经常看到他和球员交流,不是简单下命令,而是真的在沟通,这种尊重态度让年轻球员更愿意接受指导,记得有场比赛,坎宁安投丢了三分,回来时比克斯塔夫没有批评,而是拍拍他肩膀说了句话,下一球坎宁安就命中了,这种正面引导很重要。
比克斯塔夫轮换也有意思,不是死板按时间换人,而是根据比赛走势灵活调整,有时候会让替补多打一会儿,原因可能是他看到某种比赛节奏,想利用替补队员特点打乱对手节奏,这种临场应变能力不是所有教练都有的,可能和他球员时期经验有关。
他对新秀也很有耐心,不会因为一两次失误就把人换下,这让年轻球员敢于尝试,不怕犯错,长期来看对球员成长非常有利,就像培养植物要给足阳光和水一样,年轻球员需要上场时间和犯错空间才能成长,比克斯塔夫似乎深谙此道。
比克斯塔夫战术设计很灵活,不是固定打法,而是根据对手调整,这让活塞变得难以防守,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场他们会用什么方式进攻,这种不可预测性在季后赛会很有优势,毕竟七场系列赛就是教练间的脑力博弈,谁能不断调整谁就能赢。
活塞更衣室氛围变化好大,以前报道总说不和,现在看他们互动像一家人,赢球后的庆祝,输球后的安慰,都透着真诚,这种团队化学反应在NBA真的很宝贵,很多豪华阵容都因为缺乏这种连接而失败,而活塞虽然没有超级巨星,但这种凝聚力可能是他们7连胜的隐形武器。
杜伦内线表现真不错,场均18个篮板是什么概念,联盟顶级水平了,而且他不是那种只会抢篮板的中锋,防守意识也很强,多次看到他协防补位,看似不起眼但非常关键,这让我想起当年本华莱士,虽然打法不同,但那种无私奉献精神很像。
哈里斯外线稳定火力绝对是活塞崛起关键因素之一,对阵快船砍下20分,投篮姿势标准得像教科书,关键时刻从不手软,这种可靠性在NBA现在不多见了,很多球员状态起伏大,但哈里斯就像那种永远能保持水准的老式机器,不华丽但绝对可靠。
替补席实力也提升了,比斯利这选秀权换来的,当初没人在意,现在看来是捡了个宝,身体素质好,态度也积极,典型的底特律类型球员,不矫情,就是干活,这种球员放在任何队伍都很有价值,但在活塞可能更合适,因为这里不需要他当明星,只需要他做好本职工作。
奥萨尔汤普森进步也很大,投篮更稳了,运球也更有目的性,不再是以前那种毛躁打法,这种成长很可能和比克斯塔夫的指导有关,好的教练就是能让每个球员都变得更好,即使是角色球员也能发挥出最大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执教艺术。
米尔斯那场对阵快船连续三分绝对是本赛季活塞最佳镜头之一,两记三分把比分差距缩小,整个球馆沸腾了,那一刻我感觉底特律篮球真的回来了,那种氛围,那种激情,就像时光倒流回了03-04赛季,虽然成绩还差很远,但那种感觉真的很像。
活塞球员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不张扬但很硬气,可能是底特律这座城市的影响吧,工业城市的球队总有股韧劲,就像当年马刺一样,不花哨但很有效,这种球风对篮球圈是种平衡,毕竟不是所有球队都能像勇士那样打华丽篮球。
球队化学反应真的很神奇,有时候1+1会大于2,活塞就是这样,个体实力可能不算顶尖,但组合在一起效果惊人,这让我想起那在超级巨星横行的今天,这个道理依然成立。
底特律这座城市太需要活塞的崛起了,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篮球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希望,每次比赛球馆的欢呼声比以前大多了,即使电视转播也能感受到那种热情,篮球对一座城市的意义有时候超出了比赛本身,它是精神寄托,是城市骄傲,是共同语言。
活塞主场氛围变化太大了,以前空位很多,现在越来越满,球迷表情也不一样了,从麻木到期待,这种转变其实挺感人的,就像失望太久的人突然看到了希望,那种复杂情感难以形容,但能真切感受到,特别是连胜期间,整个球馆氛围堪比季后赛。
球迷对坎宁安的喜爱溢于言表,每次他持球全场都会安静下来,然后随着他的进球爆发出巨大欢呼,这种互动很美妙,球员和球迷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表面支持,而是一种情感纽带,这可能是城市球队最宝贵的财富。
底特律篮球文化复兴还有很长路要走,但至少开始了,新一代球迷正在形成,小孩子穿着坎宁安球衣在街头打球,这种场景几年前很少见,篮球文化传承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底特律这座城市的篮球基因太深厚了,不可能永远沉寂。
活塞队史上那些传奇人物影响依然存在,比尔莱恩比、乔杜马斯、本华莱士,他们的球衣挂在球馆顶端,时刻提醒着今天的球员什么是底特律篮球,那种坚韧、团队和无畏精神,现在这支球队身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影子,不是复制,而是传承。
媒体对活塞的报道明显增多,这对球队和城市都是好事,更多曝光带来更多机会,可能会有更多赞助,更多全国直播场次,甚至吸引更多自由球员考虑加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就像雪球越滚越大,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
底特律经济和活塞表现某种程度上是连动的,球队好了,周边经济会好转,餐厅、酒店、停车场都会更忙,甚至可能带动房地产,虽然这种影响有限,但对一座正在复兴的城市来说,每一点积极因素都很珍贵,活塞的崛起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意义更大。
城市与球队的关系很微妙,底特律塑造了活塞的性格,活塞也在重新定义底特律的形象,这是一种双向互动,互相成就的关系,就像老朋友一样,彼此了解,共同成长,无论球队未来成绩如何,这种联系都不会改变,这才是体育最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