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研到底层,从单打到共生。

3月29日,在以”实现汽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表主题演讲——团结共建智能汽车生态,他回顾了小米汽车首年交付20万辆的“奇迹”,分享小米汽车的成长历程与战略思考。
在本次演讲上,我们获取了以下关键信息:
首年盲订20万辆,小米汽车入场正当时自研电机颠覆超跑规则从手机支架到生态革命,智能化的“小米逻辑”给行业的一封信:拆掉围墙,共享生态雷军坦言,小米汽车作为行业新人的首份成绩单远超预期:发布即交付、首月7000辆、首年20万辆的成绩,背后是用户对小米品牌的“沉甸甸信任”——首月锁单8.8万辆中60%为“盲订”,均价26万元的消费决策,印证了小米15年积累的国民级品牌势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月发布的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定价、3天订单破万的成绩,直接杀入50万元以上超豪华市场。雷军认为,这不仅是小米的突破,更是国产汽车品牌集体高端化的缩影:“新能源时代,技术突破与用户信心共振,让国产车真正站上全球舞台。”
“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雷军说,品牌自信心全面高涨是国产汽车品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小米是汽车产业的新人,所有人都说小米造车晚了,今天看来可能是刚刚好。正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等小米造车的时候,技术、用户消费习惯、产业供应链都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可能小米汽车来的正是时候”。

"技术为本,深耕底层,是小米汽车的生存法则。"雷军强调,过去五年小米研发投入累计超1050亿元,预计今年的投入也将超过300个亿。
雷军将小米SU7 Ultra的技术突破浓缩为两个“意外”意外之一:自研三电机系统以1548匹马力、1.98秒零百加速对标传统千万级超跑,核心是转速突破天花板的量产主驱电机。
意外之二:量产车在德国纽北赛道以6分46秒874刷新四门车纪录,甚至引发保时捷约战。雷军笑称:“保时捷眼中或许又多了一个挑战者,但这次是来自中国的挑战者。”
国内五大主流赛道“屠榜”的成绩,则被雷军视为中国性能车技术路线的实证:“当赛道数据说话时,偏见就会消失。”
面对智能化下半场的竞争,雷军抛出了一套反常识方法论首先是智能驾驶全场景覆盖,从高速NOA到无图端到端大模型,小米汽车已实现全量推送。“用户现在用的都是端到端自动驾驶,这是我们技术迭代效率的证明。”其次是座舱体验的“消费电子思维”,小米汽车采用“大号平板”设计逻辑,确保软件生态兼容性,自研语音系统支持全车控制,结合大模型实现“说说话就能调座椅、切香氛”。
二排屏、智能香氛机、底盘灯等模块化配件,均基于小米消费电子经验设计。“与其让车主自己装支架,不如我们直接做好接口。”雷军透露,小米正与多家车企合作共享生态,“未来手机支架、智能硬件会出现在更多品牌的车里”。开放“手机支架接口”:看似妥协的设计,实为向用户习惯的致敬,“与其对抗需求,不如让它完美适配”。

雷军总结:“新能源时代是国产汽车的黄金机遇。从高端化到智能化,我们正用技术赢得市场,用生态定义未来。” 他透露,小米将持续深耕底层技术,以开放姿态与行业伙伴共拓智能出行新边界。
当小米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冲过终点线时,这场始于用户“盲订”信任、成于自研技术突围、终于生态开放野心的战役,或许已为中国汽车写下新注脚。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苗圩所言:智能网联汽车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产业链开放合作的"交响乐"。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