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4个孩子,因太穷送出两个,谁知四个儿子后来都成了亿万富翁

小爱客拍车 2025-04-19 17:14:53

【·前言·】

老话说得好,“一龙生九子,爱好各不同”。在商界,有这么四位亲兄弟,他们因为各自的喜好,选择了不同的行业打拼。结果,个个都成了自己那行的顶尖人物,身价上亿,连续多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还当过中国的首富呢。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刘氏四兄弟”,他们有个响当当的外号——“行为楷模”。老大叫刘永言,老二是刘永行,接着是老三刘永美,最小的老四则是刘永好。这四兄弟的人生经历,那可真是又拼又传奇,到现在还经常被大家拿出来说,传得到处都是。

【出身贫寒,鲤鱼跃龙门】

从1945年到1951年,这六年间,在四川成都新津县,有个当官的家里连续生了四个男娃。爸妈给这四个小子起名儿,最后一个字分别是“言”、“行”、“美”、“好”,他们就是有名的刘氏四兄弟。

刘大墉是他们的老爹,以前当过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就在新津县法院上了班。老妈郑康致呢,在村里当了个教书先生。老两口那点工资,得养活四个小子和一个闺女,一家七口人,全靠每个月那点“救济粮”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老四刘永好刚出生那会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米都没了。没办法,夫妻俩只能狠下心,把才两岁大的老二刘永行,送给了一户做布匹生意的人家当养子。

过了大半年,刘永行不小心从椅子上滑下来,腿给摔骨折了。布商那边担心他以后会有问题,就不愿意再雇他,直接把他送回来了。因为当时没得到及时治疗,这腿伤就成了刘永行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毛病。

之后,刘氏夫妻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老三刘永美送到隔壁村的农会头头陈家去养。陈家待刘永美特别好,跟亲生的没两样,还给他改名叫“陈育新”。打那以后,两家人来往得很勤。陈家明白刘家日子过得紧巴,就常让陈育新带点吃的穿的回去。这样一来二去,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了。

没过多久,十年风云突变,刘大墉的法院工作被拿掉,还被扣上了“走 资 派”的帽子。他老婆郑康致呢,因为出身以前的“地 主”家庭,也遭了殃,天天被批斗。这一家人的日子,那真是掉进了冰窟窿里,看不到一点希望。他们家的四个儿子,想去参军、考学、找工作,门儿都没有,全都被打发去乡下,跟着贫下中农学习改造了。

当这家人觉得他们的日子会一直这么苦哈哈下去时,1971年有了转机,四兄弟的父母得到了昭雪,政府还给了补偿金。到了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了,这四兄弟本来就爱学习,这下子更有了劲头,分别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还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从那以后,刘家四兄弟的威名就慢慢传遍了四周。

【艰难创业,失败中前行】

四兄弟在学校里都特别出色,毕业以后,他们也没让大家失望。老大去了成都电机厂,干起了技术工程师的活儿,老二呢,在县教育局找到了工作,老三顺利进了县农业研究所,老四则是在省里的一所中学当起了老师。

尽管这四兄弟都端着大伙儿眼红的稳定工作,但他们心里头隐隐觉得,一股新时代的风正吹过来。

那时候,改革开放的风已经吹遍了全国各个角落,到了1980年春节,老二刘永行就先动手干了起来。他在家门口摆了个摊,修起了无线电,短短七天时间,就接了好几百个单子,赚了三百多块,这钱数顶得上他那时候一年的工资了。

经过这次尝试并且取得成功,刘永行对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1982年那会儿,四川新津县有个老宅子,刘家的四个兄弟都回了这儿,围坐在一张方桌旁开会。连着三天,他们热烈地聊着当前的形势,最后通过举手同意,一起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不干了,辞掉公家的工作,自己下海去闯荡一番。

创业时,选啥方向可真让人头疼。我们哥四个起初琢磨着,干脆干点自个儿熟的,于是就把心思放到了音响器材上。

他们几个人合作,动手做出了音响的样品,然后拿到百货商场去展览,打算要是有人下单,就马上大量生产。但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音响因为没有大牌支撑,根本没人感兴趣,头一回创业就这么黄了。

四兄弟越碰钉子越有干劲,他们仔细琢磨国家的政策,瞧出国家对农业特别上心。所以,到了1982年10月,他们一合计,干脆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东拼西凑了1000块钱,一块儿动手搞起了育新良种场。

刚开始创业时,他们主要是种蔬菜。但因为没法大规模种,很快就决定不干了。他们改变了方法,开始专心养鹌鹑。这一步,算是他们四兄弟开始赚钱的起跑线。

打那以后,一个新的商业巨头就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快速冒了出来。

到了1986年,育新良种场的鹌鹑年产量已经涨到了15万只。他们产的鹌鹑蛋不光在国内卖得好,还出口到了国外,真正当上了“鹌鹑老大”。

这时候,很多人看到四兄弟养鹌鹑赚了钱,都跟着学,也开始养鹌鹑。这样一来,市场就被大家分走了不少,他们的利润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那一年,四兄弟跑到深圳看了看市场,结果发现卖猪饲料的生意特别红火。他们琢磨了好久,一合计,决定转行干起猪饲料的买卖。立马动手,四个人开始分头行动,有人负责买机器设备,剩下的就专心研发咱们自己的小猪饲料。

努力总会有回报,到了1987年,这四兄弟决定给老厂换个新名字,叫它“新津希望饲料厂”。他们不光改了名,还真的搞出了大名堂,研发出了咱们国家第一个自己产的乳猪饲料。这事儿可不简单,他们还因此拿了“国家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这可是这行里的头等奖,实实在在证明了他们四兄弟的真本事。

打那以后,饲料厂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火爆,到了1992年,销量直接冲到了25万吨。这四兄弟,一下子就在全国出了名,被人称作“饲料界的领头羊”。

凭借这次转行大获成功,四兄弟立马把生意铺开到各种领域。到1994年年底,希望集团在全国的分支机构猛增到27家,产值飙升到20亿,还拿到了国家工商管理局给的“中国最大私营企业500强之首”的荣誉证书。

【合久则分,散作满天星】

在四兄弟里头,老二刘永行和老幺刘永好一直是搭档得最好的。之前,刘永行管内,刘永好对外,但公司做着做着,他们俩心里都有了想当“头头”的念头。

说白了就是“兄弟一条心,啥困难都能解决”。到了1995年,这四兄弟又聚到一块,开了个小范围的“圆桌会谈”。这次就他们四个,商量好了:集团股份平分,一人拿四分之一,也就是25%。而且,他们还决定,从自己那份里再抽出10%给妹妹。管理公司时,他们按地区分了工,各管一摊,谁也不掺和谁的事。

那年5月15号,四兄弟一块儿在董事会的文件上按了手印,这事儿在圈里被大家看作是“友好散伙”的好例子。

没过多久,老大刘永言就搞了个大陆希望公司,主要做变频器这行当。

刘永行的二哥成立了东方希望集团,主要业务集中在电解铝和光伏发电领域。

刘永美,也就是家里排行老三的那个,他搞了个华西希望公司,专门去闯化工这块儿。而老四刘永好呢,他自己创办了新希望集团,一门心思扎进了农牧行业。

四兄弟各自在自己的行业里大展拳脚,之后几十年,他们都把自己的生意做到了业界的顶尖水平。

2022年的时候,刘永行和刘永好两人的财富分别达到1500亿和950亿,在《胡润富豪排行榜》上分别占据了第11名和第36名的位置,而且刘永言和刘永美也都上了这个榜单。

【·结语·】

兄弟四人能取得成功,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跟着大势走,但不瞎跟风,懂门道但不走寻常路,学技巧还得不断改良”。他们瞅准时代的风向,啥机会都不放过,啥困难都不怕,最后事业就有了大成就。

现在,这四位老兄弟都过了七十岁大关了,他们早把公司的管理事务交给了年轻一代。

刘氏家族仍在描绘他们未来的灿烂新篇章。

3 阅读:1907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