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他汀,血脂不达标?国产新型降脂药获批:只需3个月用一次

小王的备忘录 2025-01-24 05:20:59

刘先生正值事业上升期,日常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他被查出患有高血脂。听从医生建议后,他开启了控制饮食和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漫长过程。但几个月过去,复查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依旧远超正常范围,而且药物带来的肌肉无力感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倍感疲惫。

事实证明,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血管中的 “定时炸弹”

血脂异常,本质上是人体脂质代谢出现了紊乱。当我们体检报告上的 LDL - C、总胆固醇(TC)和载脂蛋白 B(ApoB)数值亮起 “红灯”,就意味着血脂异常可能已经缠上了我们。其中,LDL - C 堪称 “血管破坏者”,它会不断将血液中的胆固醇搬运到血管壁上。日积月累,这些胆固醇就像在血管壁上堆积的 “垃圾”,逐渐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狭窄,血液流通受阻,大大增加了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如今,我国血脂异常的人数持续攀升,已超过 4 亿人,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健康的潜在危机 。

他汀类药物的力不从心

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像刘先生这样,部分患者即便服用了足量的他汀类药物,血脂仍难以达标,这就是所谓的他汀类药物疗效不佳。还有一些患者,身体对他汀类药物反应强烈,出现诸如肝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不得不中断治疗,也就是他汀类药物不耐受。

这些难题都制约了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应用。

新药瑞卡西单抗

瑞卡西单抗作为一款中国自主研发的 I 类新药,在前不久刚刚获批上市,是我国原研的第二款 PCSK9 抑制剂。该药瞄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这一关键靶点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PCSK9 会与肝细胞表面的 LDL 受体紧密结合,导致受体被降解,肝脏清除血液中 LDL - C 的能力因此大打折扣。而瑞卡西单抗就像一把精准的 “分子剪刀”,能切断 PCSK9 与 LDL 受体的联系,让肝脏重新高效地清除血液中的 LDL - C,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了解了它神奇的作用机制,那么究竟哪些患者能从这款新药中受益呢?

瑞卡西单抗适用人群

1. 联合用药

对于那些严格控制饮食,同时服用中等甚至更高剂量他汀类药物,但 LDL - C 仍然不达标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及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年患者而言,瑞卡西单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它可以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也能和他汀类药物及其他降脂疗法协同作战。就像刘先生这样的患者,就可以加入瑞卡西单抗联合治疗。

2. 单药出击

对于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年患者,如果因为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者其他个人原因不愿使用他汀类药物,瑞卡西单抗也能单枪匹马出战,完成降低血脂的任务。

长间隔给药

瑞卡西单抗在给药方式上有着显著优势,它最长给药间隔可达 3 个月,与传统 PCSK9 单抗每 2 周注射一次形成鲜明对比。从药物作用原理来看,瑞卡西单抗进入人体后,能与 PCSK9 牢固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稳定且持久,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较为缓慢,这就保证了它能持续抑制 PCSK9 的活性,维持肝脏对 LDL - C 的高效清除,所以无需频繁给药。

在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接受瑞卡西单抗治疗的患者,即便将给药间隔延长至 3 个月,血脂依然能得到有效控制,降脂效果与频繁给药时相差无几。这种长间隔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便利。3 个月一次的注射频率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确保血脂长期稳定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科学用药很重要

虽然瑞卡西单抗为血脂异常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在用药前,患者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整体身体状况、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全面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在用药过程中,患者也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总之,血脂异常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瑞卡西单抗的上市为全球血脂异常患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为临床血脂管理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当然了,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血脂异常的危害,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多运动、均衡饮食,守护心血管健康,方能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