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社会现象时,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社会缺少聪明人吗?实际上,社会并不缺乏聪明人,然而,多数人的聪明仅停留在社会底层,显得可怜又可悲。
许多人所谓的聪明,不过是小聪明,并非真正的大智慧。他们时常感慨怀才不遇,可在现代社会,哪有那么多怀才不遇?说白了,不过是自身才华无法变现,便在那里抱怨。要知道,将才华转化为实际价值,这本身就需要智慧,而他们恰恰缺乏这种智慧,所以才会发出怀才不遇的感叹。
看似怀才,实则不然;不遇,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少人读了大量的书,却依旧迷茫,生活过得并不如意,这并非读书无用,而是他们读死书。反观那些高中毕业就闯荡社会的人,有的如今混得风生水起。原因在于他们早早踏入社会,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早已适应了社会规则,所以做事顺遂。
学校与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法则。很多人在学校是学霸,步入社会却变得平庸。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做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解决有标准结果的问题,而社会中鲜有标准答案之事,更多时候需要灵活思考与解决。若还沿用学校那一套来应对社会问题,必然行不通,甚至会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自然难以混出模样。
出了学校,就应学会适应并遵循社会规则。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要持续学习,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而非沉浸在昔日学霸的回忆中。
此外,不少人所谓的聪明尽是些没有价值的小把戏,如贪小便宜、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将心思都耗费在这些方面,又怎能混得好呢?真正应该做的是把聪明用在提升自身、提高创富能力上,这种聪明才对个人发展有益,因为它能带来实际收益。
社会底层某些人的聪明,除了用于内卷和内耗,无法为自己带来任何实际好处,看似聪明,实则可怜又可悲。
聪明,要用于明理,而不是算计别人。算人终算己!
大学以上都是开智的,不然读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