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怀着无比庄重的心情站在国旗下,与大家共同探讨"文明礼仪记心中"这个永恒的主题。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回望,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科技设施日新月异,但比这些更珍贵的,是流淌在每位同学血液中的文明基因。
文明礼仪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教学楼玻璃时,走廊里轻声细语的问好声;当课堂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自觉收起的电子设备;当午餐结束后,餐盘里不留一粒剩饭的自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正如古人所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构成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脊梁。
在智能机器人已经能代劳许多事务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用文明守护人性的温度。课间走廊遇到捧着作业本的老师,主动侧身让行的身影;食堂窗口前保持一米的自觉队列;面对外校参观团时自信得体的普通话问候,都是对"礼仪之邦"美誉的生动诠释。我们欣喜地看到,三年来全校累计回收利用的废纸相当于保护了12亩森林,这何尝不是当代文明礼仪的延伸?
面对偶尔出现的摩擦,我们要学会用"文明三棱镜"化解矛盾:首先反躬自省是否失礼,其次换位理解他人处境,最后以微笑代替争执。正如校史馆里陈列的"文明接力本"记载,去年毕业的学长们留下的368条暖心建议,正在通过我们的双手继续书写传承。
站在智能时代的路口,文明礼仪更需与时俱进。我们倡导"数字有礼":线上课堂关闭麦克风的静默礼仪,网络论坛理性发言的君子之风,云端交流时准时守约的诚信品格。这些新时代的文明公约,正在重塑属于Z世代的礼仪规范。
最后,请允许我以校训作结:"立心以诚,立行以礼"。当我们把文明化作举手投足的自然,让礼仪成为深入骨髓的修养,就是在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添砖加瓦。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的发光体,让五星红旗下的这片热土,永远闪耀着礼仪之邦的璀璨光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