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宁贤令丨明代廉吏典范:陆愉的宁晋政绩

闻宁说事儿 2024-08-03 10:00:46

陆愉(1423-1494),字以和,号竹崖,世居嘉定(今上海嘉宁区)南翔镇。明成化五年至十五年任宁晋县令,不畏权贵,勤政爱民,整治有方,宁晋百姓立"德政碑""去思碑"以表感念之情。陆愉著有《丰和堂稿)《管窥集》。

陆愉,明代成化五年(1469)至成化十五年(1479)任宁晋县令。张承先著《南翔镇志》卷六载:"陆愉,字以和,少以经济自期。从叶文庄盛游,究心今古之学。明英宗天顺间(1457-1464)岁贡,如宁晋县,兴学校,浚城濠,招流亡,免征役,书达慨,百废俱兴。岁饥,请于上,豁积浦霆万三千馀,两秩满赴泉,忤中官汪直,遂告归终养,后起补浙藩经历。祀宁晋名宦祠。"

陆愉在进入太学后,三次乡试,皆落榜。光绪《嘉定县志》和嘉定《南翔镇志》记载,陆愉的最终功名是贡生。

成化五年(1469),陆愉任宁晋县令。其师叶盛赠诗《题<木石图>送陆愉尹宁晋》曰:

苍苍古木石更更,画史于君似有情。

此去好令民吏悦,木同高洁石同贞。

叶盛希望学生陆愉勤政爱民,清正廉洁。

陆愉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宁晋县令任上,陆愉勤于治事,颇有政绩。当地的县学破旧,陆愉重修学宫。并善于化导学生,在学诸生皆刻苦向学。《畿辅通志》卷二十八载:"宁晋县学,在县治南。宋崇宁二年县尹齐世卿建,元至正中监宁晋县大都闾重修,至二十三年,达鲁焃李孛而罕忽里接续修葺,至顺元年,县尹拓理察重修,至顺四年,县尹宁从周立石予殿前以记之。明洪武三年如县孙毅修茸,成化嘉靖中府同知曾逵、知县陆愉、徐以贞、王宝、吴仪、陈棐,本朝顺治五年如县赵汝斌各重修。"

当时,宁晋百姓的一些田产被皇室外戚非法侵占,陆愉不畏权贵,向皇帝上奏章,皇帝深廷臣去视察,最后将那些被非法占有的田产还给百姓。对于流亡至宁晋县境内的流民也非常关心,免其徭役。对于孤寡无依的人,则善于给予安抚,经常施以救济。当地的盗窃和抢劫恶风一度比较严重,陆愉到任后、整治有方、从而使民众生活逐渐得到安宁。对于繁杂的诉讼,陆偷善于听取民众的意见,公正执法,当地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灾荒之年,庄稼几乎绝收,陆愉不顾朝廷的征赋命令,反而上书陈述灾情,请求免征当年赋税。当时人们担心陆愉会因此被上级降罪,他却说:"身在官场,我怎么会不知道我的这一举措可能造成的危险?但是,在百姓们疾苦的时候,如若仍然对他们征收赋税,这样会导致很多百姓因此饿死。所以,哪怕是被降罪,我也一定要请求免征宁晋赋税。"由于陆愉的请求条条在理,顺乎君心民意,得到朝廷的批准,使全县百姓的生命获得拯救。

陆愉在宁晋县还有疏水利、固城池、修桥梁等多项政绩。由于陆愉能勤政为民,宁晋人民为其立"德政碑"。"德政碑"里详细记载了陆愉在其任上为宁晋县百姓所做的贡献。成化十五年(1479)他任期满后,宁晋县的男女老少都来到路中来挽留。在陆愉离开后,宁晋县特立了一通"去思碑",以表达百姓们对陆愉的感激和思念。

陆偷在宁晋县令任满后入京,因为优秀政绩,即将得到提拔。光绪《嘉定县志》里提到,因为不满宦官汪直的专权乱政,陆愉请求离京回家探亲。服完父丧之后,又逢母丧。在服完母丧之后,陆愉被任命为浙江布政使司经历,从六品,其职责为掌管出纳文书。此时的陆愉,比在任宁晋县令时更加兢兢业业,许多搁置许久没有解决的事情,最后交由陆愉办成,布政使司的其他官员都非常看重他。然而,这个时候,陆愉年已老,思乡心切。弘治三年(1490),陆愉入京觐见孝宗皇帝,请求致仕还乡养老。《宪宗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成化十五年(1479)八月甲申:"旌表……真定府宁晋县知县陆愉,赐以诰敕。"

2009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红翔村施工工地发现陆愉与其妻张氏的合葬墓,出土墓志《明故浙江布政使司经历陆公孺人张氏合葬墓志铭》。其妻张氏,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二月九日,为南翔旧家张可行女,端静慈惠、持家有方,能尽妇道、母道。墓志铭说陆愉与张氏同寿72岁,这就是说,张氏死于弘治五年(1492),陆愉死于弘治七年(1494)。

陆愉著有《丰和堂稿》《管窥集》。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此篇作者:李苏现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1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