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诺亚瞄准的是医保条件不好的区域以及Dupixent医保尚未覆盖的适应症的商业机会。
• 康诺亚商业化队伍规模近200人,并继续增加鼻科商业化推广人员。• 尽管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康诺亚并不缺现金流。• 本土Biotech正着手打造“自免王国”。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在中国遇到了第一个本土对手。一周前,康诺亚的IL-4Rα靶点药物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上市的IL-4Rα产品。相比同一赛道上的恒瑞、智翔金泰、三生国健,康诺亚抓住了先发优势。但是,Dupixent已纳入医保,司普奇拜单抗要如何撼动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康诺亚应该是有野心的。瞄准Dupixent医保未覆盖适应症
由于双重阻断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IL-4Rα在II型免疫性疾病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司普奇拜单抗正在推进一系列适应症管线(见下图),并紧咬住Dupixent的脚步。进度最快的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两个适应症,分别于今年4月和6月递交NDA;结节性痒疹、儿童及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点开看大图)此外,石药集团旗下子公司津曼特生物获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中国大陆的研发和商业化权益,并已开展II/III期临床研究。康诺亚保留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权益。对比来看,Dupixent已在全球获批的适应症包括AD、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嗜酸性食管炎、结节性瘙痒症(PN)等。在中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AD、PN及哮喘患者的维持治疗。对于司普奇拜单抗目前的市场空间,康诺亚非常理性,瞄准的是医保条件不好的区域以及Dupixent医保尚未覆盖的适应症的商业机会。从这个角度分析,除了AD之外,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两个适应症将会是未来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销售的重点。COPD可能是另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适应症。尽管Dupixent已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COPD,但FDA在今年5月延迟了对该适应症的审批。从数据来看,司普奇拜单抗在AD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今年6月公布的III期研究临床数据显示,第52周时,司普奇拜单抗组与安慰剂转司普奇拜单抗组的EASI-75应答率分别为92.5%和88.7%;IGA评分为0或1分且较基线下降≥2分的应答率分别为67.3%和64.2%;EASI-90应答率分别为77.1%和65.6%。维持期仅1例(0.9%)受试者出现复发。安全性方面,给药52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与16周观察到的安全性一致。当然,如果要与度普利尤单抗正面较量,可能还需要一场“头对头”的考验。上市首年5亿元目标
5亿元人民币,是司普奇拜单抗上市首年的销售目标。这个金额仅仅是AD市场的冰山一角。不过,据浦银国际的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司普奇拜单抗首发价格或将高于度普利尤单抗2024年底医保续约后价格。目前公司拥有18600升产能,并计划继续扩产。如果可以压低生产成本,有望为后续商业化及医保谈判留出足够空间。与多数Biotech将上市产品委托商业化不同的是,康诺亚自建团队。面对如此庞大的自免市场,自建销售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开支。据悉,截至7月底,公司商业化队伍规模近200人,并且继续增加鼻科商业化推广人员。康诺亚是否有这个底气?在港交所上市三年,尽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目前市值108亿港元,在一众18A公司中表现不俗,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康诺亚的信心。财务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5468 万元,同比下降83%。这笔收入主要来自与阿斯利康合作的CMG901 III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触发的首个里程碑款。今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3.37亿元,研发费用为3.31亿元,销售及分销费用为2325万元。随着司普奇拜单抗上市,预计下半年销售费用将会激增。值得留意的是,尽管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康诺亚并不缺现金流。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8亿元,预计可支撑未来3~4 年运营。暂时不缺钱的康诺亚,仍然在积极寻找现金流输血。今年7月一笔NEW-Co形式的交易,让公司拿到了1500万美元首付款、Belenos公司30.1%的股权以及最多1.7亿美元的额外付款。可以猜测,这些现金流也将会用以支持司普奇拜单抗的商业化。本土Biotech自免王国
目前,自免管线已经占据了康诺亚的大半壁江山,公司在IL-4Rα、TSLP、CD38几个热门靶点均有布局。一直以来,跨国药企在自免领域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药王的位置在艾伯维、赛诺菲、强生等几家MNC的此消彼长之间流转。国内企业中,恒瑞的自免产品管线最丰富,而大多数Biotech都是瞄准一个靶点,依靠一两个产品突围。但是,最近几年,包括康诺亚在内的一些本土Biotech正着手打造“自免王国”。以今年3月在香港上市的荃信生物为例,建立了9条自免产品管线,几乎覆盖了所有热门靶点,包括IL-17、IL-4Rα、IL-33、IL-23p19等,适应症囊括了皮肤、呼吸、消化、风湿领域。(见下图)(点开看大图)荃信的管线吸引了几家本土大药企,多款核心产品与华东医药、翰森、健康元达成合作。麦济生物今年8月完成B轮2亿人民币融资。公司拥有11条自免管线,其中IL-4Rα靶点的适应症共7个(见下图),应该是目前国内最全的IL-4Rα管线;治疗特应性皮炎的IL-4Rα产品预计2025年将递交BLA。(点开看大图)有一个细节值得留意,麦济的IL-4Rα产品具有长半衰期特性,现有临床数据显示,支持每4周一次的长间隔给药。这可能会是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即将面对的又一劲敌。本土Biotech与药企的联合,可能正在建立一条国内自免领域的护城河。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 总第2204期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