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再多,还是比不上实打实的“马内”揣到兜里来的心安,如果是各位,左手“世界前三汽车空调企业”控股股东,右手是抛售股票套来21个亿安然离场,你会怎么选?
而这位出身河南的富豪,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出真正的“虚名不如钱实在”。

2024年,当雷军正式公布小米SU7上市的时候,许多吃瓜群众都震惊了,大家纷纷好奇雷总是什么时候偷偷“修炼内力”,居然搞起了汽车行业。
而当小米SU7真正亮相的时候,大伙更震惊了,不少网友真诚发问:小米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突破这么多创新技术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耕耘,中国早已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以及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要说最具代表性的,并不像向国外那些豪车一样靠品牌玩营销,而是纯硬拼实力的新能源汽车。
实际上这条赛道上,中国的车企互相之间已经内卷很久了,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逐渐扩大,许多参与零部件配套的相关企业在近些年也成为了国际上数一数二的领军者,其中就有“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而这家公司的控股股东,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演了一出什么叫“不爱虚命只爱财”,在我们开头的那个问题上,他果断选择了后者,带着21个亿全身而退,而他留下的烂摊子,最终苦了谁?
全球顶尖奥特佳说起奥特佳,最唬人,或者说最出名的,大概是它全国第一世界前三涡旋式压缩机生产商的名号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想要吸引投资,吸引股民投钱进来,肯定是要包装美化一下自己的,但是头衔归头衔,真正重要的,还是企业发展、经营状况。

而奥特佳的主要业务就是新能源车上的空调压缩机,而它之所以能崛起,也和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有很大关系,截止2024年的统计数据,奥特佳在车载空调的业务已经扩展到全球各大洲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
在美、欧、亚等大洲均有业务,服务通用、路虎等世界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在中国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拥有广泛客户,国内的像小米、蔚来、比亚迪、极客等一众新能源车企以及美国通用、福特,还有英、法、德等等新兴的、老牌的各种车企,都和奥特佳都不同程度的往来。

除了业务广泛之外,奥特佳内部对于研发的投入力度也相当之大,靠着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可以说是实现了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再加上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继续发展,奥特佳的未来可以说一片光明。
但是为什么手握这样一个堪称“摇钱树”的顶尖企业,奥特佳董事长,控股股东张永明还是要选择套现离场,难道就只是为了钱么?

俗话说“资本家不爱小钱爱大钱”,中国的很多上市企业上市前一片欣欣向荣,上市后就因为各种“骚操作”赔的赔,亏得亏,甚至有人欠债成老赖,又或者上市就是单纯为了捞钱,总之就是一句话,时机成熟,减持套现,卖完跑路,荣华富贵。
张永明显然也走了这条路,很多人看到张永明套现是在2024年,而现实情况是两年前他就尝试过,而且“玩”的还挺大,他那次准备把自己手里的股票全卖给央企。

然而长安集团并没有遂了他的愿,虽然彼时的奥特佳从数据上看一片欣欣向荣,但长安集团还是留了个心眼,给出的方案是只接受部分股份,剩下的以认购定向增发形式控股,显然长安这是怕自己不熟悉,万一给了钱让张永明直接跑了,万一将来出了事,只能吃闷亏。
但是张永明却只想赶紧圈钱跑路,最终双方谈崩,而张永明也只能物色下一个“接盘侠”直到2024年四月,奥特佳突然传出和湖北国资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张永明最终手里剩下了4.9%的股份,最终落袋21个亿。

要说张永明为什么会这么干脆的将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当”掉,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这公司并非他一手创建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不舍,当初奥特佳连带着所有股权被打包卖给了金飞达,作为最大股东的张永明自然也成为了金飞达的控股股东。

然而与其说是金飞达吞并了奥特佳,不如说是金飞达套名上市,短短几年,金飞达就更名为了艾特佳,连带着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都从衣服变成了后来的空调压缩,紧接着便是2015年,完成了上市。
结果奥特佳在上市后,仅仅过了4年,便成了ST企业,三年连亏四个亿,融资四十亿,分红不到5%,表面数据做的相当华丽,内里却完全经不起推敲,不仅让人疑惑:“这么多钱不见成果,难道用来打水漂?”

或许从上市就做好了打算跑路的准备,自然也就没必要付出心血了,眼见情况不对,赶紧套现跑路最后捞一笔,毕竟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资本的世界,就是这样样子。
大概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张永明在22年第一次试图套现,所以说到底,张永明真正在乎的,还是能落到实处的,实打实的钱。

外国的企业往往互相争夺的都是股权,而中国的上市公司股东大多喜欢套现跑路,而国资委经常会沦为这些人的目标,可以说也算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了。
但是每次他们这些人折腾的越凶,最后股民们受的伤也会越重,每次减持套现,带来的都是一次地震,而最受伤的,还是那些站在震中的股民。




以三年亏四个亿的水平想赚21亿,这辈子都难,变现是最佳选择,当然我们的上市公司股东都明白这道理
审批的应担责,监管失查也应担责!
玩股本的都是想金蝉脱壳的!
套现走人去国外
有钱还要什么厂子给二货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股民悲哀!
套现比徒有虚名实在,企业再大,名誉再多,都不如套现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