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中国制造、中国基建逐渐走向世界的现在,“萨摩亚”对大部分国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国名。不过,这个位于太平洋南部的岛国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不但无视契约精神出尔反尔,还一换总理就叫停了中国在该国投资一亿美元的港口项目。港口工程到底出了什么变故?其中原因到底何在?
萨摩亚与瓦伊乌苏港
萨摩亚这个国家,位置在太平洋南部的大洋之中。因为位于萨摩亚群岛以西而得名,国土主要包括两个主岛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由于这个国家的领土远远不算广阔,它在全球那么多国家之中也谈不上特别有名。说到该国,最具知名度的两大特征都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第一,由于紧靠着国际日期变更线,它是地球上日出最早的国家之一。第二,它拥有一处天然形成、状似心形的海沟,也被称为“天坑”,拥有别具一格的本地风光,是颇为有名的海上风景区。

自1975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萨摩亚与中国的关系维持了长久的友好稳定。由于体量、地理、资源、交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在萨摩亚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该国前后执政长达23年的总理图伊拉埃帕将与中国的关系视为重要一环,在双方的多次接触与磋商之下,中国不但为萨摩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贸易空间,还曾经多次派出援助队伍,对该国实施基建、医疗等各方面的援助。

焦点所在的港口——瓦伊乌苏港就是两国合作大背景下的产物之一。这个港口位于该国主岛之一的萨瓦伊岛上,是一个天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深水港,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颇具意义。但由于开发建设不足,原有的瓦伊乌苏港最多只能容纳12艘船,这对于该国进一步发展贸易、物流和旅游显然存在潜在的制约。
于是在2016年,该国总理图伊拉埃帕与中方签署协议,由中企对这个海港进行升级改造,萨摩亚同时获得中国提供的1.5亿美元贷款。

一个港口的工程本身就能够带来大批就业机会,以及附近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旅游腾飞的前景。因此这原本应该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但是到了2021年萨摩亚大选、菲娅梅上任该国新总理之后,风向就变了。
早在选举结果初步确定时,菲娅梅就曾经在路透社的采访中表达过自己对于瓦伊乌苏港这个项目的看法。她声称萨中之间的债务规模“令人担忧”,同时认为这个正在进行的港口项目“并非最为紧迫”。至于出尔反尔是否会给中萨关系带来不良影响,菲娅梅也强调:希望萨摩亚能够与中美两国都保持“良好关系”。
这些表态和言论很快就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不管从商业契约角度,还是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角度,萨方高官的这种姿态都是极不得体的。中方对萨摩亚提供的贷款由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构成,无论可持续性还是透明度都经历过严密的论证,而且该港口项目自从开始以来,已经为萨国创造了就业、收入和税收等多重效益。

尽管中方一再敦促、提醒,萨摩亚这位新上任的总理仍然叫停了瓦伊乌苏港的工程,还表示将要重新与中国进行贷款问题的谈判,她声称萨摩亚是个小国,“有一个港口就够了”。
萨摩亚的选举结果
在全程采访的路透社看来,萨摩亚的这个决定并不仅仅关联着一座港口工程的顺利与否,背后更关联着萨国内部哪个党派掌握话语权的问题。
众所周知,瓦伊乌苏港工程本身是由该国前任总理图伊拉埃帕一手主导促成的,而菲娅梅尚未正式上位便表现出了“有意搁置”的姿态,无疑意味着她与前任推行政策的决裂倾向。
因为,这两人身后原本就站着不同的政党,以及不同的立场人群。
萨摩亚是一个实行一院制的国家,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任期五年。总理同样需要经过议会选出、元首确认,再从议员中提名组阁。前任总理图伊拉埃帕从1998年起就担任总理一职,但在2021年议会选举中,其所在的“人权保护党”以微弱劣势落败于反对党“信仰统一党”,这一结果还一度引发了选举争议。

早在选举结果出来之前,但是,菲娅梅所在政党“信仰统一党”就已经对时任总理的执政多有批评,而中方援助也成为双方政策分歧的焦点之一。反对党认为中国出资的瓦伊乌苏港口再开发项目不但必要性不足,而且应当出于环境考虑加以取消。
这一届选举的结果、菲娅梅的上位并非毫无争议,因为萨摩亚国家元首苏阿劳维二世在事后曾经向最高法院上诉,试图推翻选举结果。但这一诉求以及增设议会席位的提议都被该国最高法院否决了。
路透社在同期的报道中还提到,萨摩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个主要依靠农业渔业和旅游出口创收的国家,因此一直十分重视来自其他较发达国家的资金投注。在全球经济都受到极大影响的疫情时代,萨摩亚由于本身体量不大、贸易出现了极大波动,曾经是经济一大支柱的旅游业更是一度几乎陷入停滞。
而被新任总理菲娅梅推上风口浪尖的瓦伊乌苏港,过去也曾经被澳大利亚等西方媒体多次炒作抹黑,称该项目是中国设置给萨摩亚的“债务陷阱”。耐人寻味的是日本也援助了萨摩亚的一座港口,然而非议却几乎一面倒地针对中资承建的瓦伊乌苏港。
澳大利亚媒体的立场
早在2018年底,一条根本没有经过官方证实的消息——“中国正与萨摩亚讨论重修珊瑚港事宜”就惊动了澳大利亚国内舆论的敏感神经。澳媒纷纷跟进报导,把各种蛛丝马迹的苗头都连篇累牍地登上报纸,并认为这是中国意图威胁南太平洋、建立军事基地的动向之一,
这个珊瑚港并非后来成为媒体热词的瓦伊乌苏港,而是萨瓦伊岛机场旁边的阿绍港。这个港口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间推移入口通道早已被珊瑚礁堵塞,萨摩亚从未成规模地疏浚过这个港口。由于港口通道满足不了现代船舶停靠的要求,这个港口许多年来都只能用作休闲和渔船停靠,偶尔有巡逻艇会在这个港口歇脚避风。

2018年下半年,一艘中国水文测量船曾经行驶到港口水域,进行了针对港口的测量。而半年前,时任总理的图伊拉埃帕也曾经“透风”,表示清理这个港口的资金已经有着落了,只是他还没有公开这笔资金的来源。这两条消息凑到一起,澳大利亚人很快就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与萨摩亚合作整修这个港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一贯坚定和美日站在一起的澳大利亚,顿时就不淡定了。他们认为,中国意图修整这个港口,很显然是为了把它变成军事基地,或者可以通过这一步威胁澳大利亚到美国之间的贸易航线。澳、日的各种研究人员纷纷发声,提醒全国乃至全世界应当关注“中国人的惯用手法”,并声称“他们在撕破美日澳的防线”。
在中方看来,澳大利亚的反应实在是小题大做且无理取闹。对萨摩亚而言,扩建港口是出于发展经济、改善交通的需要,这是不折不扣国计民生的事儿。要是什么东西都不得不从澳大利亚转口,对于太平洋各岛国来说才是真的充满威胁与风险。

澳媒针对中国与萨摩亚合作整修港口“可能带来防务威胁”之后,又一次祭出了“债务陷阱”的老论调。澳大利亚人表示,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选择借债,但这些国家的资金问题一直在国际上存有争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萨摩亚从中国借款的债务水平“表示担忧”。虽然港口属于萨摩亚,跟哪个国家合作、找哪个国家贷款也完全是萨摩亚自己的事,但澳大利亚全国无论是媒体舆论,还是其外交部门都对此表达出了异乎寻常的关切,澳大利亚表示“希望看到基础设施投资透明”,提供长期利益并避免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
瓦伊乌苏港工程生变原因
一个在国际上知名度并不高的国家计划修整一下自己国土上的港口,却引发了来自邻国的种种关注和讨论,足以证明关于港口的事并不仅仅是工程或者经济领域的问题,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政治甚至军事问题。
表面上只是岛国萨摩亚的一两处港口,背后却牵扯进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这片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澳大利亚媒体在关于此事的报导中,将中国描述成到处挑起紧张气氛、怀有军事目标的国家。然而实际上,将其他国家视为自己和盟友理所当然的势力范围,对邻国正常的经济建设、外交合作指手画脚,这种霸权主义的行径才是地区稳定、世界和平的不安定因素。

我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蓝图,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运转更加健全。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却始终以对抗思维处理一切事情,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想方设法地阻挠破坏,试图打断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2019年10月,时任副总理的胡春华在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合论坛期间,与包括萨摩亚在内的五个岛国签署了关于加强基建投资等方面的十份谅解备忘录。这一签署证明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拥有良好的产能互补性,投资与建设合作拥有可观的潜力。也正是在这次论坛期间,中萨两国明确了鼓励企业在公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方向。

总而言之,萨摩亚虽然领土资源并不广大,但由于地缘位置优越,它掌握了重要的战略位置——连接南太平洋岛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重要枢纽,其领导人得以在其中操弄自己的政治野心。菲娅梅跟随政治经验作出判断,认为站在美、日、澳等国家一边能够给萨摩亚带来更大利益和靠山,这才是瓦伊乌苏港工程一波三折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
《萨摩亚:日出之国》;新华社客户端;2019-10-25
《太平岛岛国萨摩亚候任总理:想和中美搞好关系,但中方港口项目得停》;观察者网;2021-05-20
《澳媒警惕中国帮助萨摩亚建港口 专家:霸权思维》;环球时报;2018-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