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中方:特色疗法,痛风去无踪!

薨新北 2025-03-07 05:07:20

痛风,这一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如潮水般涌来,其发病率节节攀升,令众多患者饱受关节疼痛、肿胀之苦,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中医,这门源远流长的医学瑰宝,对于痛风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今日,吾欲深入探讨痛风在中医视角下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个人心得,为痛风的中医治疗添砖加瓦,以期为患者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希望。

痛风之症,中医视之为“浊瘀痹”,在于饮食不节、脾肾亏虚与外感邪气。首论饮食不节,此乃痛风之祸首也。膏粱厚味,肥甘油腻,醇酒辛辣,此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脾胃者,运化之枢纽,水谷精微之转化所也。一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得转化为营养物质,反聚湿生痰。痰湿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之邪如狼似虎,流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经络痹阻,痛风之症遂生。此犹如容器之中,杂物过多,则容器之功能受损,杂物成害。

再论脾肾亏虚,此乃痛风之本也。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湿,生化气血。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劳倦过度,脾肾受损,则水液代谢失常,湿浊内生。湿浊之邪,如阴霾之气,日久则蕴结化热,流注关节,痛风之症愈发严重。同时,脾肾亏虚,正气不足,外邪易乘虚而入,加重病情。此犹如大厦之根基不牢,则大厦易倾。

外感邪气,亦为痛风之诱因。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留滞经络关节,气血痹阻不通,痛风之症遂发。气候环境、生活条件不同,人体所感邪气亦异。如居处潮湿、涉水冒雨,则易感寒湿之邪;素体阳盛,再感风热之邪,或寒湿之邪郁久化热,均可导致湿热痹阻经络关节,痛风之症愈演愈烈。此犹如外界之不良因素,破坏人体内部之和谐气血运行环境。

然,痛风之治,非仅止于此。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能量学说,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治疗思路。大阴阳者,强调能量之强弱也。若某个器官出现问题(小阴阳出问题),则必是大阴阳出问题矣。肾者,主命门之火,为能量之源泉。若肾之能量不足,命门难开,则气如浮阳,四处游荡,烘烤津液,寒湿入体,身体诸症遂生。痛风之症,亦由此而来。

故治痛风之要,在于调和大阴阳,使肾之能量充沛,命门得开,引火归元,气归其位。如此,则精化气,气化精,循环正常;肝肾同补,生精生血,身体得以康复。此乃治本之道也。

痛风之治,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辨证施治,方能奏效。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吾辈当勤学不辍,以造福苍生。愿诸君共勉之!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