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很庆幸,我是幸运的。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的乡间长大的。
有一次我接受记者采访,后来她是这么写我的:
她回忆起自己童年:
“我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子长大。和当地很多人一样,父母既是农民,又是工人。
他们为了在农村盖房子,欠了很多债,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才慢慢还清。”
她说,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勤劳”。
“小时候,父母下了班还要去地里忙农活,我六岁就学会了自己做饭吃。”
虽然少时清贫,但和家人一起生活,让她觉得很快乐,这段日子她用“无忧无虑”来形容。
这是我童年时代骑自行车去上学的路,以前是石子路,后来修上了柏油马路。
在乡间老宅还没有被拆除之前,我心情不好或者工作压力太大时,便会一脚油门去乡下的老宅看看。
江南民居、稻田、微风,真的很治愈。
后来离开家乡工作生活,再后来老宅拆迁,我的回忆便无从安放。
没有了这破破的老宅,我便没有了故乡似的,空落落的。
这一幢房子是父亲盖的,有一个院子,院子里一年四季种上了蔬菜。
父母白手起家,十分节俭,家里很少去镇上的菜场买菜。
养了鸡,馋的时候便炒上几个鸡蛋,有重要客人来家里才会杀一只鸡。
记得童年的时候,家里出肉馅的馄饨,都是一件大事。
那个夜晚我再次翻起这些照片,那条路,那片田野,那条小河…承载了我出生到初中所有的时光。
农村的野孩子,属于没有人管的那种。我去河里摸螺狮,掏蜜蜂洞,钓田鸡,抓知了、爬树…什么都玩过,还差点淹死了那条已经不复存在的小河里。
那个傍晚,奶奶还在世,我和奶奶的影子被夕阳拉的长长的。
你也许不知道这样一张照片于我的意义,它给我温暖,让我温柔,回忆清晰可辨。
老家的门口有一排水杉树,水杉的后面是一条路,再后面是一大片田野。
村子里的人几乎都认识,村里谁家半个事,半个村子的人都会去。
这是老家的厨房,我还记得盛夏的阳光照在玻璃窗上,我汗流浃背的烧晚饭。
灶台下是柴火,我个子小够不到,垫着小板凳,那小板凳还是父亲做的。
那一年,我只有六岁,但已经很懂事的想要分担母亲的劳苦。
这是吃饭的餐桌,夏天的时候会搬到室外去,开一个大西瓜。
热的受不了的夜晚,就在外面睡,睁开眼是满天繁星。
农村的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星星特别亮。可惜那时候我不会摄影,拍不下那场景,但那样的夜,一直在我记忆里。
我是个农村女孩,平凡的出生,普通的家庭,不是富二代,家里也没有矿,什么都得靠自己。
全职旅行这么多年,能支撑我的,是热爱。
人总要有一些爱好,才不会被这琐碎的人生所淹没。
我频繁地记录着,因为未来的分享者是我自己。
谢谢你能看到这里。
关于若有所思:
江南小女子一枚
环球旅行家
到达南北极
旅游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