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特朗普拿关税当武器,威逼利诱他国购买美国昂贵的天然气。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这边却收到一个好消息,俄方决定进一步降低对华天然气价格。
据俄媒报道,去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输送了便宜的天然气,成本是每千立方米267.6美元,这个价格比欧洲和土耳其客户支付的价格低了近30%。
(俄总统普京)
经济发展部资料显示,到今年俄气公司对中国的天然气价格还将进一步降低,跌至每千立方米247.3美元,而欧洲和土耳其买家这边情况却恰恰相反,价格上涨到了每千立方米403美元。这样算下来,俄方对中国供气价格折扣将达到39%,每千立方米超150美元。
除此之外,俄方还计划到2026年,进一步小幅降低中国天然气价格,届时价钱有望下降至每千立方米241.8美元。
我们也知道,俄罗斯作为以能源出口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在过去冲突三年里亏损是非常大的。
冲突爆发之前,欧洲算是俄气最大的市场,俄罗斯每年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达到了1500亿至1700亿立方米,占了其出口总量的七成以上。但是由于冲突原因,俄罗斯主动切断了对欧洲多国的供气,欧盟则通过制裁限制俄气出口,从美国等地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这就导致去年俄罗斯对欧出口量骤降到了320亿立方米,跌幅高达90%。
今年三月份,俄气公司发了一份报告,显示该公司在2024年的净亏损额,已经达到了1.076万亿卢布。甚至为了维持运转,俄气总部还裁了1400人,并解散了一些出口部门。这一状况,可以说是俄气近年来最差表现了。
在宣布继续给予中方折扣后,俄方也再次算了笔账,称天然气价格下跌将对俄罗斯的外汇收入再次带来冲击。按照原本规划,俄罗斯今年碳氢化合物的海外销售将能为该国带来2360亿美元的收入,但实际上却只有2000亿美元,到2026年外汇收入也将比最初预测少90亿美元。
(天然气管道)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继续给予中方折扣,俄方岂不是亏损更大了吗?
事实上,俄方这样做也存在自己的战略考量。
首先就是要用中国市场,对冲西方制裁的压力,重新构建能源出口版图。
俄乌冲突后,欧盟对俄能源制裁导致其失去每年约1500亿立方米的欧洲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俄方需紧急填补这一缺口,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就成了关键替代市场。
再加上俄气公司面临库存积压与储存成本飙升的压力。以2023年数据为例,未售出的天然气若无法及时消化,将导致年损失超120亿美元。如此看来,对华折扣价虽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但能通过“薄利多销”来帮助俄方维持现金流,避免能源产业链瘫痪。
其次,俄方也是要通过廉价天然气,争夺中国市场的主导权,应对多元竞争。
过去数年时间里,中方秉持着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理念,已经先后与卡塔尔、土库曼斯坦等国签订了长期低价协议,如卡塔尔LNG价格约3600元/吨,这也导致当下俄罗斯供应占比仅约15%,远低于土库曼斯坦。在这种状况下,俄罗斯以每千立方米247美元的价格供应天然气,旨在通过价格优势挤占竞争对手份额。
此外,对于俄罗斯而言,其现在向欧洲方向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已经暂停工作,输华天然气运输距离相对欧洲也更短一些,成本差异下使得其价格更谈得更低。
最后一点,即这符合俄罗斯的长期战略布局。
去年俄罗斯向中国共输送了3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今年“西伯利亚力量”项目输送能力也达到了设计水平的380亿立方米。但是这对于俄罗斯来说远远不够,输华天然气数仅弥补了欧洲方面的20%左右。
所以俄方给予中方折扣价格,也是想要推动中方加大对俄气的购买力度,从而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落实,未来能帮助俄罗斯填补更大的缺口。
(俄气公司标志)
甚至当“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好后,完全有能力与中吉乌铁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形成立体联动,届时俄方将有望把欧亚大陆腹地转化为“战略资源输送带”。这种布局不仅关乎能源收益,更是帮助俄方用管道网络重绘了地缘政治版图。
总之,从上述三点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天然气价格上给予中方折扣,既是迫于制裁压力的应急之举,更是重构全球能源秩序的长期战略。通过价格让利,俄方将实现填补欧洲市场缺口、绑定中国市场、强化地缘联盟、推动去美元化这四大目标。
而中国这边,则可以借此优化自身能源结构、增强议价能力,并在美西方围堵中拓宽战略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