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妈说老家的邻居张阿姨,最近正在跟儿子小刚闹矛盾。“去年不是刚娶了媳妇儿吗?有啥可闹的?”我疑惑地问。
“是啊,去年刚娶了媳妇儿,有房有车的情况下,光彩礼女方就要了35万。这得是你张阿姨老两口。累死累活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按说作为儿子应该感恩父母,可小刚一点都不觉得父母为他攒家产多么辛苦,反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老两口心里难受就与儿子吵闹起来。”
“结果怎么样呢?”
“能有啥结果,就那一个儿子,再吵再闹最后还不得啥也归人家。虽然还有一个女儿,但能得到啥呀。村里就是那样,一辈子就为儿子。”
“说实话,问题的关键不在小刚身上,还是张阿姨他们的问题。“
“怎么还能是大人的问题呢?为你们操心一辈子,结果倒是父母的不是了!”老妈一听,立马以张阿姨战线开始反驳。
01、不心疼父母,源于两个因素老妈的反驳,看似是在为张阿姨鸣不平,其实也是作为父母的一种“据理力争”。他们觉得自己为儿女付出一生,到最后不被心疼,不被感恩就算了,怎么还被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呢?
其实类似于张阿姨与儿子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上并不罕见,很多家庭中都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些儿时曾抱着爸妈,撒着娇说“会一直爱爸妈”的孩子,怎么长大了就变得冷漠,与父母不亲近了呢?
关键的因素有两点:
因素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成为父母后,很多人会忽略自己的需求,变得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有一种“为孩子而活”的执拗。就像张阿姨与她的先生,大半辈子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儿子挣得家产,可到头来却并没有得到儿子的感恩。
我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付出,实际上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
育儿小贴士: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以孩子为中心的结果得到儿女冷漠对待,与自己的做法没有关系,甚至对于问题的根源会暴怒。若能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就能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因素二:过度溺爱
有一次与朋友们聚餐,一位友人带着8岁的女儿一起。吃饭时,但凡上来的菜,大家都会先转到小孩面前。
结果小女孩儿每一样菜都要用手去抓,其他人见状纷纷面露难色。这位友人不仅没有责怪女儿,反而还把女孩喜欢吃的菜,都往碗里夹。
那是我第一次与这位友人吃饭,也是最后一次,自那以后的朋友聚餐中,再也没有她的身影。这位妈妈太宠爱女儿,以至于孩子没有一点规矩。少时的过度疼爱,未来一定会培养出冷漠、自私、自大、狂妄的孩子。
父母的每一次宠爱,在儿童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会认为一切都属于他,自然不可能对爸妈有什么感恩之心。
02、做到“三不”养出孝顺孩子中国人讲究“养儿防老”,其实不管是儿子、女儿,父母都希望得到孝顺、感恩的孩子。如何才能养出孝顺娃,靠的可不是“为孩子付出一切”,聪明的父母懂得做到“三不”。
1、从不以孩子为中心
大表姐是一位初中英语老师,为了能够给女儿更好的成长,她选择了辞职。很多人觉得她不应该辞职,把自己变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全职太太。
事实上大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她从来没有让孩子作为自己的中心,而是在陪伴女儿成长的3年里,考了硕士学位、心理咨询师,还在网络上记录了小朋友的成长点滴,收获了一大票粉丝,成了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
之所以离开岗位,是为了将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给予她安全感。在女儿成长的同时,她以身作则,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如今她重返岗位,女儿也培养的很优秀。
爱孩子,从来不是把孩子成为全部,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后是好的父母,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2、从不把最好的给予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4岁的孔融懂得把大梨让给兄长,自己吃小的,恰好从侧面反应出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父母总是习惯把最好的让给孩子,孩子形成习惯认为自己要最好的东西,是理所应当。久而久之会形成过度索取的习惯,不仅不体谅父母,还会冲他们发脾气,更不可能把好的东西孝顺给父母。
虽然父母是养育者,但与儿童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一定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喜欢的东西,可以明确的告诉宝贝,甚至还可以“抢一抢”。这样平等的关系,更利于青少年成长,未来他们会更了解父母,孝顺父母。
3、从不大包大揽
李玫瑾教授曾说:“不要太宠爱孩子,他们的叛逆大都是父母惯出来的。”像张阿姨就是太宠爱儿子,一切都包揽在自己身上,结果儿子无压力获得一切,自己累半生却啥也没得到。
养育孝顺、优秀的孩子,应该从小锻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忙做家务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参与家务活不仅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这样养育出的孩子,不仅独立,而且有同理心,他们能够懂得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而更加感恩、心疼父母,为了也会更孝顺。
育儿小贴士: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在曾经的中国好像是一种默许的“传承”,父辈们怎么做,下一辈就会潜移默化的怎么做。可越是这种大包大揽的付出,得到的越是理所当然的索取!要得到儿女的孝顺、尊重,父母更应该做好“三不”。
凌晨妈妈来叨叨:
不想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自我、自私的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非常关键。真正的爱不是没有原则的给予,而是尊重。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就因为父母的一个“惯”字,精心培养出一个“娇”儿,成人后变成两个字“啃老”儿,最后结论是“后悔(毁)”儿。见多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