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狂出乱拳,朝令夕改,全世界都累了,加拿大最惨

何悦阳聊谈 2025-03-11 18:06:24

特朗普重掌白宫后的首个政策急转弯,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彻夜未眠。当美国宣布对加征收钢铝关税的行政令在24小时内被撤回时,渥太华的官员们还未来得及松口气,新一轮的汽车关税威胁已接踵而至。这种政策过山车式的震荡,正让全球最亲密的盟友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加拿大每年向美出口逾350亿美元的钢铝产品,占其总产量的83%。特朗普突袭式的关税威胁直接冲击了安大略省的制造业心脏地带——该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约40万岗位与对美出口挂钩。更致命的是,特朗普政府同步施压通用、福特等车企将产线撤回密歇根州,导致加拿大汽车工业面临釜底抽薪的风险。

这种经济绞杀战术有其深层逻辑。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回流速度未达预期,2023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仅78%,低于特朗普承诺的85%目标。通过制造贸易危机,白宫企图迫使企业加速产能转移,但这种“断油式”策略正重伤北美产业链的完整性。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的立场摇摆更具破坏性。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国对乌军援曾在一周内经历三次调整:从暂停交付M1A2坦克,到紧急放行“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再到要求基辅签署矿产开发协议作为援助条件。这种反复让乌克兰前线部队的弹药库存波动超过40%,严重削弱了防御效能。

这种决策混乱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商业思维与地缘战略的冲突。其力推的“乌克兰矿产换军援”计划,要求获得顿巴斯锂矿的优先开采权,本质上是将国家安全利益商品化。而当基辅表现出犹豫时,特朗普立即以切断情报共享相要挟,这种交易型外交正在瓦解美国的安全信誉。

大西洋彼岸的震荡同样剧烈。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收购兴趣”引发丹麦外交地震,哥本哈根紧急向欧盟申请联合防御磋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北约体系——特朗普私下质疑集体防御条款的言论,已导致立陶宛、波兰等东欧国家军费开支激增35%,被迫转向中韩采购军备。

这种战略不确定性正在重塑欧洲防务格局。德国突然加速“欧洲军”建设,法国重启核威慑力量现代化,连一贯中立的瑞典也在三个月内完成加入北约的全部程序。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坦言:“联盟从未面临如此复杂的协调挑战。”

作为美国近邻,加拿大的处境尤为艰难。特朗普政府将《美墨加协定》第32章“毒丸条款”武器化,限制加方与“非市场经济体”签署贸易协定。这种束缚导致加拿大错失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最佳窗口期,在亚太经济整合中日益边缘化。

与此同时,白宫在北极主权、5G网络安全、移民政策等问题上的极限施压,使加拿大陷入战略两难:过度顺从将丧失主权,强硬对抗则可能触发经济灾难。这种困境在能源领域尤为突出——美国禁止跨境输油管道建设,导致阿尔伯塔省原油库存积压至历史峰值,每日损失超1.2亿加元。

当特朗普在深夜社交媒体上发布又一项政策预告时,从布鲁塞尔到渥太华的外交部大楼纷纷亮起应急灯。这种政策不确定性的传导效应,正在重塑全球化时代的权力逻辑——不再是规则主导的博弈,而是丛林法则的回归。对于加拿大而言,此刻的震荡或许正是觉醒的契机:在单极霸权动摇的时代,寻找多元化的战略支点,才是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0 阅读:18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