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已然来临,时间过得真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和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身体有所不适,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我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摒弃以下两件事,这将比任何保健品和锻炼更能呵护你的健康!
第一件事:停止“秋冻”,注意保暖。
霜降过后,人体阳气逐渐内敛,此时应摒弃“秋冻”的习惯。
为何如此?因为“秋冻”更适宜于初秋,适当的秋冻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内敛,顺应季节变化,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初秋时分,温差较大,过早地穿上厚实衣物,一动就会出汗,汗液蒸发反而会带走更多热量,使人感到更加寒冷。频繁出汗亦会损害肺气,对身体健康不利。
然而,深秋时节(尤其是寒露过后)整体气温降低,若仍坚持“秋冻”,让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甚至留下慢性病根。
因此,霜降过后,应注意保暖,预防疾病。特别是头部、腰背、脚部的保暖至关重要。
头部是人体最容易散热的部位之一,且含有许多重要穴位。中医认为,头部为诸阳之会,保持头部温暖有助于维持体内阳气。
腰部是身体的支撑点,也是肾脏所在之地。肾脏喜欢温暖,害怕寒冷。腰部受凉可能导致腰痛或其他不适。
腿部则是经络血管遍布的区域,腿脚受凉可能会导致腿部疼痛、手脚冰凉,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脏功能。
因此,出门时穿上秋裤,晚上睡觉前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件事:七点后,不进食,喝足水,防脑梗
晚7点后,建议不要进食,这能极大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我来解释一下原因:晚上是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增长的时刻。若在此时继续进食,尤其是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其正常功能。
长期下来,脾胃虚弱可能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形成湿热体质。这种体质下,湿热之邪可能影响心脏,引发或加重心血管问题。
此外,寒冷天气易导致脑血栓病人增多。因为“寒为阴邪”,伤及阳气。气温降低时,寒邪可通过皮肤毛孔侵入体内,影响气血运行。
尤其是阳气不足、体质偏寒的人,寒冷天气更容易导致血脉凝滞、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寒邪还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心脏产生额外负担。
因此,有脑血栓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以稀释血液、防止栓塞。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并不是要求大家一定要这么做,而是希望你们既能了解表象,又能洞察背后的原因与道理。只有理解养生的原理,我们才能在众多观点中作出明智选择,从而实现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