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很多人习惯通过宝宝哭或闹来判断,但这真的准确吗?其实呀,想要知道宝宝吃饱没,用这3招才靠谱!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观察宝宝的进食状态
宝宝在进食时的表现,能透露出很多信息。当宝宝饿的时候,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寻找乳头或奶嘴,吸吮动作有力且频繁。宝妈小李家的宝宝,饿的时候小嘴张得大大的,一旦含住乳头,就开始快速有力地吸吮。而当宝宝逐渐吃饱,吸吮的力度会慢慢变小,频率也会降低。有时还会含着乳头或奶嘴,有一搭没一搭地吸吮,甚至会松开乳头或奶嘴,把头转开。如果宝宝出现这样的表现,就说明宝宝可能已经吃饱了。宝妈小王每次喂奶时都会仔细观察宝宝,一旦发现宝宝吸吮力度和频率变化,就知道宝宝差不多饱了。
留意宝宝的尿量和大便情况
宝宝的尿量和大便情况,也能反映出宝宝是否吃饱。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吃饱了,每天的尿量会比较稳定,尿布能湿透6 - 8片。这是因为宝宝摄入了足够的奶液,经过身体代谢后形成尿液。宝妈小赵每天都会关注宝宝的尿布,只要宝宝的尿量正常,她就知道宝宝吃得还不错。
宝宝的大便也有讲究。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呈金黄色,质地较软,每天2 - 4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可能偏棕黄,质地相对较硬,每天1 - 2次。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和性状都正常,说明宝宝摄入的奶量基本能满足需求。要是宝宝大便次数过少,或者大便干结,可能是没有吃饱,摄入的奶量不足,导致形成的食物残渣少。宝妈小钱发现宝宝大便干结,次数也少,就意识到宝宝可能没吃饱,及时调整了喂养量。
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
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是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重要指标。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体重增长相对较快。一般来说,足月新生儿第一个月体重可增加1 - 1.7千克,之后每个月增加0.5 - 1千克。宝妈小孙定期会带宝宝去体检,医生会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宝宝的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宝宝摄入的营养充足,吃饱了。要是宝宝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可能就是喂养不足,宝宝没有吃饱。这时家长就需要调整喂养方式或增加奶量。
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不能单纯依靠哭或闹。通过观察宝宝的进食状态、留意尿量和大便情况,以及关注体重增长这3招,就能更准确地知道宝宝的喂养情况。家长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让宝宝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