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大军压境,吃货集体哑火?毒虫自带生化武器,这肉咱可不兴吃

向航说沏杯茶 2025-03-15 00:59:06

蝗虫到底能不能吃?为啥聚集的蝗虫有毒素?

“天上掉馅饼”是做梦,“天上掉蛋白质”可要命了!您瞅东非那乌泱泱的蝗虫群,一平方公里挤着4000万只(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数据),一天啃的粮食够3.5万人吃一年。

按咱吃货的性格,这不得支起烧烤架、架上大油锅,把蝗虫炸得嘎嘣脆,撒点调料当零嘴吃?可这回邪门了,蝗虫一聚集,这玩意儿带毒,痴不了的!”

2020年非洲兄弟拿床单捕蝗虫,晒干了混进木薯粉做饼干,结果几十号人吃完上吐下泻送医院(路透社报道)。再往前数,二战时期德国人用氢氰酸当毒气,但这玩意儿和蝗虫没半毛钱关系,纯属人工合成的狠货。

好家伙,这沙漠蝗虫可比普通虫子邪乎!今儿咱就唠唠:聚集的沙漠蝗虫到底多毒?为啥连“吃货帝国”都收手?这玩意儿真能杀到中国来吗?

要论干饭,沙漠蝗虫绝对是“虫中卷王”。这货祖籍非洲,专挑干旱地界扎堆,平时蔫了吧唧独来独往,可一旦赶上雨水多、植物疯长,立马切换“狂暴模式”,独行侠变群殴团伙,体色从土黄切到粉红再切到黑黄条纹,活像昆虫界的黑社会。

更绝的是它们的生娃速度:一只母蝗虫能产80-100颗卵,温度合适的话,3个月就能整出一窝新蝗虫。就这繁殖能力,人类看了都得直呼“绝户计”。

可沙漠蝗虫最吓人的不是数量,是“自带毒包”的阴招。

科学家发现(中科院康乐团队研究),这玩意儿聚集后遇到危险会分泌苯乙腈,闻着像苦杏仁,实际是个毒玩意儿。等它蹬腿儿咽气了,苯乙腈还能转化成微量氢氰酸(这货确实有毒,但得大量吸入才致命)。

非洲老哥起初不信邪,抓了蝗虫油炸当肉吃,结果全村折腾进医院的教训摆在那儿。您说这哪是吃蛋白质?简直是开盲盒赌命!

有人要杠了:“咱中国吃货啥阵仗没见过?云南竹虫、山东蝎子、广东龙虱,哪个不是毒里来毒里去?”这话对了一半。

中国烧烤摊上的蚂蚱多是东亚飞蝗,毒性跟沙漠蝗虫压根不是一个量级。沙漠蝗虫的毒是刻在DNA里的保命技能,特别是群居形态下,毒素浓度翻倍涨。

更坑人的是,这毒高温都难搞:得用专业设备控温到210℃以上才能分解,街边炸串摊那油锅全凭老板手感,谁敢拿命试锅?

再说这蝗虫的窜稀本事。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过警告,沙漠蝗群从东非一路干到印度,眼瞅着就要往亚洲窜。中国专家分析指出:这玩意儿三条道儿可能进中国,要么从巴基斯坦、印度翻喜马拉雅山进西藏,要么绕缅甸钻云南,再不然借道哈萨克斯坦奔新疆。

听着像蝗虫版“三路大军北伐”,实际呢?咱青藏高原那海拔,零下几十度的寒风一吹,蝗虫还没见着青稞面就先冻成冰坨子。

可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沙漠蝗虫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专挑边境穷地界下手。2020年印度拉贾斯坦邦3600万公顷庄稼被啃成光杆,农民蹲地头哭得比孟姜女还惨。

这玩意儿和本土蝗虫还能“狼狈为奸”。2020年新疆闹过蝗灾,10万只鸭子连夜坐卡车奔赴前线,愣是吃出个“鸭兵突击队”的威名。可要是沙漠蝗虫混进来,鸭子吃了都得打摆子,到时候找谁说理去?

说到底,中国吃货这回收手不是孬,是长了记性。云南边境前些年有人偷摸吃野生蝗虫,结果蹿稀蹿到脱水,村口诊所都挤爆了。

“群居形态的沙漠蝗虫,小狗吃了都得吐!”

沙漠蝗虫给全世界上了一课,大自然发盒饭的时候,连配料表都带毒。中国吃货放下筷子不是怂,是懂了“啥能吃、啥得躲”的生存智慧。

下次再听说哪儿闹蝗灾,咱可以淡定嗑着瓜子点评:“让非洲兄弟先试毒,他们那,连蝎子都能嚼出烧烤味儿!”

至于咱自家田地?有卫星盯着、农药伺候着、科学家护着,沙漠蝗虫真敢来,怕是连东北大葱都没见着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您说,这算不算另类“舌尖上的安全”?PS:我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消灭蝗虫,防止出现蝗灾,这点做得是相当到位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0 阅读:8

向航说沏杯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