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前20年,世界发生重大转变。
2001年,“9·11”事件后的美国做出了一个战略抉择:
将精力投入反恐。
从2001年阿富汗战争,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在这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仅伊拉克战争,就耗费超过2万亿美元。
相当于几个曼哈顿计划的投入。
中国逮住机遇就在美国忙于中东事务的这十几年,中国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0年中国军事实力,特别是海空力量,还处于“近海防御”层面。
但接下来20年,中国完成了一次惊人跨越。
2012年,首艘航母“辽宁号”(排水量6.7万吨)服役。
仅仅7年后,2019年,首艘国产航母“山东号”(排水量7万吨)加入战斗。
惊人速度,让许多军事专家都大感意外。
要知道,从零开始建造航母,不少国家都在这个阶段搁浅了。
2004年前,中国海军主力,还是老旧的“旅大级”驱逐舰。
防空距离,仅有10几公里。
但到了2020年,中国已经有超过30艘新型052D/052C驱逐舰。
这些“中华神盾”战舰,配备与美国宙斯盾相当的相控阵雷达。
防空距离超过150公里。
特别是新型055型驱逐舰,排水量达1.2万吨。
被北约归类为巡洋舰,一艘就装备112个垂直发射单元。
空军装备的进步,更是惊人。
以前,空军主力是歼-7(米格-21仿制版),作战半径仅300公里。
但现在:
歼-11B/D,作战半径1500公里,可携带8吨武器。
歼-16电子战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7年服役,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最大航程达2700公里。
空军四代机,从几乎为零发展到拥有数百架。
这种变化的速度,在军事史上都属罕见。
2016年,辽宁号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远海训练。
2000年,中国只有少数几艘现代化驱逐舰。
到2023年,现代化驱逐舰数量已超过40艘。
中国海军已经常态化地在西太平洋展开航母编队演练,编队规模从最初的3-4艘,发展到现在的6-8艘。
这背后,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
比如,中国已能够自主生产航空发动机。
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三代半”战机的太行发动机,到五代机的涡扇-15,都是中国在高精尖领域的突破。
安全依美、经济依中1950-1970年代,亚太是典型的“冷战格局”,界限分明。
美国盟友,几乎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完全依赖美国。
日本70%出口去向美国,韩国90%的军事装备来自美国。
这是,一种单向依附关系。
但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局势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2001年,中国GDP仅1.3万亿美元。
到2020年,增长至14.7万亿美元。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巨大市场成为各国无法忽视的磁场。
以日本为例,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1-2008年,还是试探性接触,日本企业还在观望。
2008-2015年,全面深入合作,丰田、索尼等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
现在,中国不仅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日本企业的“必争之地”。
虽然,在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同盟关系稳固。
但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度不断加深。
2001年,中日贸易额仅897亿美元,到2022年突破3700亿美元。
韩国的情况更加明显。
2022年,韩国对中国出口额达到1600亿美元,是对美国出口额的1.5倍。
三星、现代等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
一端是美韩同盟;
另一端是中韩经贸关系。
澳大利亚一方面紧抱美国的大腿,参加各种军事演习;
另一方面,铁矿石、葡萄酒、牛肉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即便在中澳关系紧张时期,贸易额仍高达2000多亿澳元。
新加坡,更是把这种平衡玩到了极致。
一方面,允许美军使用其军事基地;
另一方面,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之一。
打破了传统的“安全与经济捆绑”模式。
冷战时,美国的盟友通常在安全和经济上都依赖美国。
但现在,安全和经济可以分离。
在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往往比分歧更有说服力。
可能因为意见不合争吵,但还是会做生意,因为“钱”太实在了。
美国重返亚太2012年,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
从经济总量到军事实力。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开始变得紧张兮兮。
美军以“自由航行”为名,频繁派出军舰军机:
2015年之前,每年大约3-4次巡航,到2020年,增加到每月都有。
2022年,仅航母编队就在南海活动超过200天。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的动作更大:
军售金额从2008年的64亿美元,至2020年的55亿美元。
从防御性武器到进攻性武器,军机军舰过航台海的频率大幅增加。
与盟友的互动也更频繁了。
日本每年举行多场联合军演,和菲律宾重启军事基地使用权。
开始频繁巡视,想要打造统一战线。
通过强化与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关系,试图构建一个包围圈。
印度洋才是关键虽然台海、南海的军事对峙常常占据新闻头条。
但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要地却是:
印度洋。
为什么说印度洋如此重要?
中国,每天要通过印度洋运输约80%的石油进口。
每年要经过这里,运送近12亿吨的铁矿石。
二战时,日本之所以在中途岛战役后迅速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切断了它的海上补给线。
现在,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建立军事基地,拉拢澳大利亚加入AUKUS联盟。
设置了一个个关卡。
虽然平时不会阻拦正常通行。
但一旦发生冲突,这些点位就可能成为卡脖子的地方。
不畏浮云遮望眼。
透过表象看本质,印度洋才是决定中美博弈走向的关键。
2023年,5.6亿吨石油,昼夜不停地流向中国的港口。
这其中,超过5.1亿吨是通过海运方式。
连接着中东、非洲和中国。
仅从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就为中国提供了46.31%的海运石油,相当于每100滴进口石油中就有46滴来自这。
中国一年消耗7.56亿吨石油。
差不多每三滴石油中,就有一滴是从印度洋上游来的“黑金”。
天然气,同样要靠印度洋沿岸国家供应。
海湾国家的液化天然气轮船,非洲东海岸的能源补给站,澳大利亚西部的天然气田。
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战时的日本。
当时的日本,也高度依赖海上能源运输。
结果,被美国的潜艇战术打断了补给线,最终导致战败。
美国在印度洋周边,布下不少力量。
2万名陆军官兵,再加上一个海军陆战队远征队,散布在各支点。
一个航母战斗群,航母上的舰载机可以覆盖方圆数百公里。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第9航空队的实力。
5个远征航空联队,三百多架各型战机。
B-1轰炸机可以执行超音速突防,B-52同温层堡垒能够进行远程打击。
F-15、F-16和F-35构成制空。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也是通过类似的全球军事存在,来维持其的统治。
中国有什么应对之策?中国正在广交朋友。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已与沿线国家贸易额突破19.1万亿美元。
中巴经济走廊,投资超过620亿美元。
孟加拉国,投资规模超过30亿美元。
缅甸,皎漂深水港项目正在推进。
但要真正成为远洋大国,光有朋友还不够。
航母,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
096潜艇,装两栖攻击舰:075型已经服役多艘。
运-20大型运输机,一次可以运送66吨货物,相当于4辆坦克的重量。
未来如果研制出达到C-17水平的运输机,运力将提升至77吨以上。
中国军舰数量已超过355艘,成为世界第一大海军。
远洋补给舰数量从10年前的3艘,增加到12艘。
大型两栖攻击舰075型排水量达4万吨,堪比小型航母。
但最关键的是,中国在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合作。
古人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既有经济利益,又有军事保障。
中国,不是来掠夺资源的殖民者。
而是,带着合作共赢的诚意而来。
这份真诚,让越来越多的印度洋沿岸国家选择与中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