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迸发丰沛活力

海外网 2024-11-22 07:01: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现场。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骏马奖部分获奖作品书影。资料图片

11月16日,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以下简称“骏马奖”)在广西南宁颁奖。颁奖晚会以“人民大地文学无疆”为主题,创新打造“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伴随着欢快热烈的开场乐舞《万马奔腾》,盛典拉开帷幕,30位获奖作者身着民族服装,从各地赶来齐聚一堂,呈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图景。

书写民族交融故事

“‘骏马’有着美好的寓意,奔放有力、优美灵动,是积极进取的力与美的象征。”维吾尔族作家阿舍说,“我相信,只有让个体的经验与记忆融入历史与时代、融入中华文明的洋流,文学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开阔。”她的《阿娜河畔》此次获得骏马奖长篇小说奖。小说中的阿娜河即指塔里木河,“阿娜”二字,是维吾尔语“母亲”的音译,在这条母亲河边,由解放军转业官兵、当地群众、内地支边青年于荒原上共同营建的兵团团场,是阿舍的故乡。她用扎实质朴的笔触写出了一部致敬故乡的边疆创业史。

同获骏马奖长篇小说奖的另外4部作品中,瑶族作家光盘的《烟雨漫漓江》聚焦漓江儿女的生活和情感,融入生态环保时代背景;藏族作家尼玛潘多的《在高原》通过一家四代人的经历,以微观视角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动态历史;满族作家马伯庸的《大医》将镜头闪回20世纪上半叶,叙写抗战风云年代苍生大医传奇;塔吉克族作家肉孜·古力巴依的《花儿永远这样红》歌唱塔吉克族牧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讲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骏马奖评委李静说,从辽阔的戈壁到风雪交加的高原,再到烟雨弥漫的漓江,一座座“文学地标”拔地而起,一处处“文学地理”变化万端。获奖作品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新趋势与新成果。

自1981年创办起,骏马奖已评选13届,共计759部(篇)作品、49位译者获奖,推动了民族文学繁荣发展。此次共有25部作品和5位译者获奖,包含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翻译等6项,获奖作品题材丰富广阔,笔法变化万端,深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彰显梦想与真情

获奖者马骏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这个出生于宁夏西吉的青年,从小因患病无法站立行走,凭借散文集《青白石阶》,他的文学梦想终于如他的名字一样,乘着“骏马”,奔向了骏马奖的颁奖台。作为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笔名柳客行的马骏在《青白石阶》中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下了生命的坚韧。

“小时候,我以为门口的青白石阶就是我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颁奖现场播放的作家短片“文学照亮人生”中,马骏说,是父亲的肩膀给了他走出家门的力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像暗夜里的火把,照亮了他的生活。阅读和写作让马骏在文学世界里找到了自由,如短片所呈现的,阅读灯把马骏书桌前的背影映在墙上,象征着作家心灵的影子缓缓从轮椅中站起,奔跑、跳跃,飞向无穷远方。《青白石阶》的获奖是对马骏为梦想而坚持的肯定,也让他的顽强被更多人看见,鼓舞人们为梦想追光。

来自大凉山的彝族作家包倬凭借《十寻》获得骏马奖中短篇小说奖。彝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他创作的源泉,多年来,包倬一直在探索如何从故乡出发,抵达人类精神的原乡。“小说集《十寻》由10个短篇构成,共同的主题是寻找。我写作这个系列的目的是在纸上建立故乡。故乡赐予我的一切,天然包含着彝族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是我创作的宝贵滋养。更何况,那是位于四川凉山的故乡。”包倬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只有一个故乡。我们只能抱定它,就像无法选择的父母。以悲悯之心,真诚面对,这是我书写故乡的态度。”

土家族作家向迅获骏马奖散文奖的《与父亲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是作家写给自己父亲的书,也是献给天下所有父辈的书。向迅认为,“由于受到传统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影响,我们和父亲在生活中总是沉默以对,即便是在他即将离开的时候,我们都极力克制着彼此的情感,以至于他一生的故事成为谜团。”在作品中,作家敞开心扉与父亲进行了一番“长谈”,试图通过回忆和想象,还原和塑造一个父亲形象,写出中国父亲的典型性。

助力文学“破圈”传播

本次骏马奖颁奖创新采用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形式,活动成为荟萃各民族文化的一次盛会。文艺表演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典歌曲、舞蹈、器乐作品进行编排,舞蹈《银落舞》、歌曲《光亮》、情景舞蹈《山乡巨变看今朝》等民族特色鲜明,展示了文学与艺术的交融。

在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旋律中,身着维吾尔族服饰的表演者们手持果盘、载歌载舞,带来了夏日新疆的阳光与青春。在《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中,舞台上五扇金色的书型大门缓缓开启,东乡族翻译家艾布等5位骏马奖翻译奖得主来到舞台中央。艾布把曾获第十二届骏马奖的广西瑶族作家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翻译成维吾尔语,原著与译著获同一殊荣,在该奖评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两本书的创作和翻译故事通过活动被更多人所知。本届盛典与电视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充分融合,展现民族文学发展成就,助力文学“破圈”传播。

与盛典同日开幕的“奔腾——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特展”,展示了本届骏马奖所有获奖作品,展厅长廊两侧渐次分布着获奖作品的内容简介、作者图片、纸质版作品书籍以及作者手稿等。其中,吉米平阶的《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展现西藏农村脱贫攻坚历程,牛海坤的《让世界看见》书写农牧民妇女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努力,姚瑶的《“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从小切口讲述时代气息浓郁的山乡巨变故事,张雪云的《“海牛”号》探秘深海中科学家的智慧,周建新的《静静的鸭绿江》为英雄树起丰碑。这些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有着贴近时代生活的现实感,受到读者关注。

据了解,“奔腾——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特展”分5个展区,通过作家手稿、采访笔记、相机、服饰、图书等上百件珍贵实物资料和全新多媒体展示,将民族文学工作、骏马奖发展史、文学桂军成长史等展陈内容和观众的参与体验有效贯通,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文学的发展历程。(本报记者 张鹏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2日 第12 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