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看望称“钱副总理”,对方:四个字讲错三个

小徐南归 2025-04-22 17:23:10

九十年代暑假那会儿,北京西边郊区有个挺安静的小院子,里面住着一位退休在家的老外交部长,他叫钱其琛。

院子外面,矗立着棵棵茂盛的梧桐树,把院子遮挡得严严实实,不让火热的阳光透进来。梧桐树上,夏蝉一个劲儿地嘶鸣着,仿佛在不停地告诉大家,天气太热,得想办法凉快凉快。

就在前边,一辆奥迪A4开了过来,车上走下来的是外交部长李肇星,他穿着休闲装。

院门口站岗的保安一瞅见是李部长到了,赶紧快步上前,把门给开了,冲李部长笑着打招呼:“李部长,您来啦,这次还是来找钱副总理的吧?”

李肇星微微颔首,心里头刚才还在犯嘀咕:老领导这阵子时而迷糊,时而明白,连我是谁都快认不得了。这下我可咋称呼他好呀?

听完警卫的问候,李肇星心里的担忧减轻了些许,他心想:“要不我也跟着警卫那样打招呼吧,老首长听多了也顺口,这样最合适了。”

琢磨着念着,李肇星就迈进了屋子的客厅,一瞅见钱其琛,他脸上立马乐开了花,张口就喊:“钱副总理,还记得我不?李肇星啊。”

钱其琛老爷子已经过了七十岁大关,这时候脑子还清清楚楚的,他就回答说:“当然认识啊,小李,怎么一两年没见,你这水平滑坡得这么厉害,四个字能说错三个?我早就退休了,不再是那副总理的头衔了,不过姓钱这点倒是没变。”

李肇星一听,咧嘴就乐,赶紧接茬:“看来是我犯迷糊了,老领导。”

李肇星当外交部长那会儿,特别擅长随机应变,这可是他的绝活。

之后,李肇星在书里提到:“跟钱其琛打交道40年了,那次他头一回跟我逗乐。不过遗憾的是,也成了唯一一次。”

【首次相遇】

跟之前的几位外长比起来,李肇星这人可真是多变,称得上是“多面手”。

他经过多年在外交界的风雨洗礼,应付过各种复杂局面,展现了出色的外交技巧,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外交高手”。

大家普遍认为,李肇星说话既尖锐又风趣,总是能抓住新闻的重点,所以媒体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犀利外长”。

李肇星能说会道,这既是他平时刻苦努力和不断练习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四十年来跟着钱其琛学习交流,受到了很多熏陶和影响。

李肇星,1940年在山东胶南出生,他24岁那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接着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深造。

1967年的时候,李肇星进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大门,开始他的外交生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十年里,李肇星算是挺走运的,没怎么被乱子缠上,反而被派到了非洲的肯尼亚,在大使馆里当起了职员。

1977年夏天刚到,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大步,决定走市场经济这条新路子,还积极要跟世界接轨。这样一来,咱们国家就特别需要一批会外语、能干外交的人才。

时代造就人物,外交部来了个大变动,很有能力的李肇星被召回国内,当上了新闻司的一个职员。

李肇星刚在外交部安顿下来没几天,他们党小组的头儿方平,按照老规矩,领着所有手下一起去拜见部门的司长。

走进司长办公室,李肇星觉得自己人小势微,没敢多吭声。他瞧见好多不认识的人凑在一块儿,有的聊工作,有的分享见闻。

方平热情地指着一个中年男士,对肇星说:“这位就是咱们的司长,钱其琛。你肯定在照片里瞅见过,今天咱们好好认识认识。”

李肇星那会儿心里头砰砰直跳,大热天的,手心却湿漉漉的。一瞅见大名鼎鼎的钱其琛,他赶紧打招呼:“钱司长,您好啊,我是李肇星,以后还得请您多指教。”

话说完,全场的人立刻笑了起来。李肇星一看这情形,心里直犯嘀咕,跟个糊涂虫似的,完全不明白咋回事,就那么愣愣地站在那儿,挺尴尬的。

这时候,方平走到李肇星身旁,低声对他说:“肇星,别太紧张了。我们平时都管他叫老钱。而老钱呢,他叫我小方,也叫你小李。”

李肇星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外交部新闻司里头的领导和下属关系,那是真的挺实在,一点架子都没有。

打那以后,李肇星就一直管钱其琛叫“老钱”。就算钱其琛后来升为了国务委员、副总理,李肇星在私下里还是一口一个“老钱”。

在公共场合,出于外交上的礼貌,我们通常会叫他“钱副总理”或者“钱部长”。

【言传身教】

相处多日后,钱其琛看出李肇星是个有潜力的人,认为他值得培养,所以没少在工作上给李肇星提建议。

1983年5月份,李肇星从副处长的位子升到了一等秘书,随后没多久,党委就派他到莱索托王国去,担任临时代办的职务。

按照规矩,如果大使还没就位,代办就成了使馆里头号的外交人物,他说了算的,啥事儿最后都得他点头。

这次,李肇星头一回挑起“领头人”的大梁,显然,组织是想好好栽培他。

不过,李肇星因为肩上的担子重,心里难免有点打鼓,没啥底。出发前,他拿着笔和记事本,去找钱其琛,就站在办公桌旁,直接向钱其琛请教,到底该注意哪些方面。

钱其琛没啰嗦,就回了句简短的话:“去非洲挺不错的,和全馆的同事一起吃得饱饱的,好好工作。”没一会儿,聊天就结束了,连半分钟都不到。

事后,李肇星费了好大劲去琢磨,终于搞懂了那句话的意思:在非洲的莱索托当老大,其实挺轻松的,不容易出啥大问题。

咱们得先跟自己和身边的伙伴一起吃饭,这样才能跟外交人员处好关系,借助大家的力量。说白了,就是得“用心做事”,不能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

李肇星把领导的角色扮演得很出色,他和全馆的人齐心协力,一块儿攻克了不少难关。就算安全局势挺紧张的,他们也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过了大约两周时间,外交部党委把莱索托使馆的这六个人表彰为了优秀团队。

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李肇星就从一等秘书的职位升为了新闻司的副司长,这代表着他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八九十年代那会儿,中日关系挺铁的,就像蜜月一样甜。为了多跟日本交流交流,咱们外交部接到日本外务省新闻俱乐部的邀请后,司长就提议说,干脆派个新闻代表团过去。后来,外交部一拍板,决定让李肇星当这个团的团长,再带上几个人一起去日本访问。

这事儿不算秘密,很快就传开了,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了,纷纷来报名参加团队。

来参会的人里头有不少老练的记者,有的行政级别甚至还跟李肇星不相上下。

李肇星心里又没底了,觉得自己信心不足。徒弟找上门来,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去找钱其琛师傅。他直接跟钱其琛说,自己觉得还是干副团长更合适,团长的位子还是另请高明吧。

这回,钱其琛有点生气,他干脆地说:“你担心啥,他们都不是咱们体制里的人,难道还能让他们当团长?你可是体制内的,不当团长还能有谁?你要是不愿意,那就自己说个合适的人选。”

瞧见老首长生气了,李肇星挺有眼力见儿,一句话没敢吭,悄悄溜了出去。他硬着头皮接下了团长这摊子事儿,然后动身去了日本。

那时候,李肇星压根没懂钱其琛话里有话,是旁人提醒了他,他才明白这是在指责他不够负责任。老话讲,“遇到该做的事就得上。”李肇星这个人的脾气,显然少了那么一股子冲劲儿。

还有一次,李肇星跟着钱其琛去参加联合国大会,他这回当的是秘书还兼职翻译。忙完了一整天的工作后,钱其琛回到了住的地方,找到了在那儿的李肇星。

钱其琛心里挺不痛快,就直接问李肇星:“肇星啊,我这次去联合国办公的补贴,咋就比去非洲、亚洲那些地方要多呢?”

关于这事儿,李肇星也是一头雾水,于是他就给负责会务的礼宾官大区打了个电话询问。大区那边回话说,去联合国开会得掌握更多信息,所以就多加了点儿买报纸和打电话的补贴。

钱其琛一听,立马和李肇星一块指责起来:“这话根本站不住脚。这津贴,我肯定不能收。我出公差啥时候自己掏钱买报纸、打电话了?你心里没数吗?你作为我的秘书,怎么这点事都不管呢?”

李肇星心里头觉得自己有点冤,但说实话,也不全冤,只能憋着不吭声,挨着老首长的批评。

一名出色的教师,不光会指出学生的不足,还特别懂得激励学生。2001年的时候,李肇星完成了在美国担任大使的工作,回到了祖国。

懂外交那一套的人都知道,美国大使其实就是下届外交部长最有可能的人选。

不出所料,李肇星没多久就当上了外交部副部长和党委书记,但这只是个开始。

后来钱其琛升为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李肇星便亲自去向他请教,想知道怎么当好党委书记。

钱其琛对李肇星说:

首先,你得紧跟中央的步伐,别上面一个调,你偏要唱反调。其次,得和团队打成一片,毕竟事儿得靠人干,如果大家心不齐,那啥也干不成。党委会鼓励大家提不同看法,不能不让说话,有啥意见当面锣对面鼓地说出来,别在背后嘀咕人。还有啊,得多长个心眼儿,做不到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也能理解,但心里得有个谱儿。

说实话,李肇星心里头对这些事儿都挺清楚的。与其说他是在找人帮忙,倒不如说他是在给自己心里装个开关,时刻提醒自己别出错。

钱其琛曾简单说过,外交工作主要就是干两件事儿:一是为了大伙儿能过上安稳日子,得去维护世界和平。二呢,是为了咱们祖国的发展,得去找那些想法一样的国家做朋友,一块儿合作。

钱其琛,1928年出生,他是中国外交部历史上的头一位发言人,还为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出了不少力。

钱其琛在《外交十记》里提到过,中国和韩国建立外交关系,真正的挑战不是中韩两边,而是朝鲜那边。因为过去的种种和想法上的接近,怎样能让朝鲜跟上时代的脚步,接受外交上的新变化,这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这事儿,钱其琛跑了好几趟朝鲜,磨破了嘴皮子,最终才让金日成点了头。

1992年8月24日早上9点,钱其琛和韩国外交部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里的芳菲园,庄重地签下了中韩建交的公告。这事儿在钱其琛的外交生涯里,那可是相当光彩的一笔。

钱其琛在75岁那年退了休,之后就很少在大众面前露面了。到了2017年,钱其琛走完了他的一生。

李肇星经常跑到医院探望老领导,据他所说:钱其琛最后的日子都是在医院里挨过的,我碰见过他好几次,大概有七八回吧,他那时候已经几乎讲不出话了,连人也不认识了。每次探望之后,我心里都特不是滋味,觉得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

5月9日晚上10点06分,钱其琛因为生病,在北京去世了,他活了90岁。

【结语:】

那个人已经离开了我们,留给活着的人只剩下无尽的感慨。但钱其琛培养出来的那些外交新人,依然在闪耀光芒。他们为了祖国的发展,在世界各地结交友好伙伴,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竭尽全力地付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材料

《李肇星:外交舞台上的非凡人生》李肇星,他的外交之路,简直就像一部精彩的传奇小说。从踏入外交圈的那天起,他就一步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早年间,李肇星凭借出色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他处理国际事务时总是那么游刃有余,无论是谈判桌上还是外交场合,他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魅力。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经历过无数次的风风雨雨。但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李肇星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化解危机,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他曾在多个国家担任大使,每一次的任职都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优秀外交官的责任和担当。不仅如此,李肇星还非常注重与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他经常参加各种公开活动,与民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传递中国的声音和立场。他的亲民形象和坦诚态度,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支持。回顾李肇星的外交生涯,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外交传奇。

《钱其琛:推动世界和平,结交祖国挚友》齐鲁周刊 2017年某一期钱其琛一生致力于促进人类和平,同时也为祖国广结好友。他深知和平的珍贵,也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在国际舞台上,钱其琛总是积极发声,倡导各国间和平共处,共同构建稳定和谐的世界秩序。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外交手腕,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国际争端,让战争的阴影逐渐远去,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对于祖国,钱其琛更是倾注了满腔热忱。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因此他总是尽自己所能,为祖国结交更多的挚友。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只要愿意与中国友好相处,他都能与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关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钱其琛的一生,就是为人类谋和平、为祖国交朋友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李肇星回忆:钱其琛当年为啥对我提出批评?》新故事 2017年21期新刊李肇星心里一直有个疑惑,那就是钱其琛当年为啥要批评他呢?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在以前的工作里,李肇星一直觉得自己挺尽心的,但没想到,钱其琛却对他提出了批评。这让李肇星挺纳闷的,心想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对了。他反复琢磨钱其琛的话,试图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毕竟,能得到钱其琛这样的老前辈的指点,那可是很难得的。于是,李肇星开始更加用心地工作,同时也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想着,或许自己之前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所疏忽,需要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肇星逐渐明白了钱其琛的良苦用心。原来,那些批评都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犯更大的错误。现在回想起来,李肇星对钱其琛的批评充满了感激。他觉得,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批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今天的自己。

2 阅读: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