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娱乐揭秘
——【·前言·】——
都说特朗普行事荒诞、极不靠谱,可要想想,美国不靠谱的政客又岂止他一个。
而这位名叫马克的美国众议员,又是如何拿着几张旧中国债券,炮制出一份比特朗普那些荒唐行径还是要离谱的、专门针对中国的议案的呢?
那是1911年的“湖广铁路债券”,他声称中国这些年来欠美国1.6万亿。
本来这就够荒唐的了,结果他表示如果中国不把这笔钱还上,那么美国就可以拿中国持有的8600万亿美元国债来抵扣了。
只能说他想的可真好,拿着一百多年前的账,用现在的钱来还。
那么,当初我们为什么会欠下这么大一笔债呢?
——【·美媒荒谬言论引爆舆论·】——
报道威胁说,如果中国不偿还这笔百年旧债,美国就将赖掉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美债。这一言论立即在国际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
田纳西州众议员马克·格林迅速响应这一论调,在国会山召开记者会时,手里挥舞着一份泛黄的债券复印件。
这位议员声称这些债券至今有效,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偿还。在场的记者注意到,那份所谓的债券复印件上字迹模糊,边缘已经破损,显然经过了多次复印。
事实上,这些债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春天。当时清政府摇摇欲坠,为了筹集资金维持统治,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合同规定借款600万英镑,年息5%,期限40年。清政府以铁路收入和盐税、厘金作为担保,还让出了铁路建设和管理的大量权利。
债券发行后,大部分资金被用于镇压革命的军费开支,真正用于铁路建设的寥寥无几。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这笔债券从1938年起就停止付息,到1951年本金到期时也未偿还。
历史资料显示,当时民众强烈反对这种出卖路权的行为,保路运动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美国自身的赖账历史·】——
而翻开美国的金融史,这样的违约记录比比皆是。
1814年英美战争期间,美国财政部因为战争开支巨大,直接宣布暂停支付国债利息。
当时的财政部长达拉斯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承认,政府已经无力偿还债务。这一违约行为导致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用一落千丈。
1934年,罗斯福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突然宣布美元贬值41%。这一举措实际上是通过货币贬值变相减少了政府债务的实际价值,债权人手中的美元购买力大幅缩水。
1971年,尼克松政府更是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彻底撕毁了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让全球美元持有者承担了贬值损失。
在国际债务问题上,美国的表现同样糟糕。1986年,联合国国际法院判决美国赔偿尼加拉瓜120亿美元,原因是美国支持尼加拉瓜反对派武装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
但美国直接拒绝执行这一判决,开创了大国公然无视国际法院裁决的恶劣先例。
——【·中方的多维度反击·】——
面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回应。
在法律层面,中国国际法专家团队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梳理出美国论调的三大法律漏洞:首先是主权豁免原则,美国法院无权审理针对主权国家的债务诉讼。
其次是恶债不继承原则,国际法明确规定新政府有权拒绝承认前政府的非法债务;最后是1987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湖广铁路债券案的终审判决,已经确认了中国的主权豁免权。
经济反制也在同步进行。中国加快了美债减持步伐,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降至8000亿美元以下。
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覆盖范围正在扩大,与东盟国家、中东国家的本币结算协议陆续签署。在巴西、沙特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显著提升。
——【·美方背后的真实意图·】——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时翻出百年旧债并非偶然。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超过1万亿美元。
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债务压力与日俱增。通过炒作中国旧债问题,可以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债务管理不善的注意力。
更深层次的目的是遏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中的份额稳步提升,对美元霸权构成了挑战。
制造债务纠纷可以扰乱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明确表态支持中国立场,呼吁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债务规则。
这场由美媒挑起的债务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百年旧债的争论,实质上反映了国际金融体系深层次的矛盾。
中方的反击既有理有据,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措施,让美国的政治操弄难以得逞。随着事态发展,国际金融秩序或将迎来新的调整。
信息来源:新京报网《偿还1万亿美元清朝债券?这事儿特朗普都觉得不靠谱》
环球网《这个美国议员张口就要中国偿还1.6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