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结束了对印度的访问。这个和中方“过招”4年的老对手,把自己任期内最后一次外访地选在了中国南边最大的邻国印度,看样子是想把拜登政府外交布局的最后指望,都寄托在印度这儿啦。
拜登政府一直把拉拢印度来抗衡中国当作重点战略呢。所以啊,美国一直都在使劲儿加强和莫迪政府的关系。这次沙利文跑这一趟,就是要赶在特朗普上台之前,把拜登过去4年在印度留下的政治成果给巩固好。这不,在印度的时候,沙利文和莫迪政府的代表签了协议,就把印度的民用核能企业从美国的“实体名单”里给弄出去啦。
那啥,沙利文这一趟啊,其实也是在给特朗普那边的外交和国家安全团队提前“探探路”呢,好为新政府上台打个底儿。要说“印太战略”呀,这可是两党都认可的外交框架,在大的方向上基本没啥冲突的地方。
一般来说呀,卸任政府到了最后权力交接那阶段,通常就不在外交这块儿太使劲儿了。可拜登政府不一样,大选都结束了,还老是安排高官频繁出去访问呢,那架势可高调啦,相关的政策方面也不断有新动作。你看,布林肯这才刚去了韩国和日本,沙利文紧接着就跑去印度了。
拜登政府显然是想进一步强化美日韩、美日印澳这些多边机制,把对华竞争战略的力度给加大。在这事儿上,美国的两党其实挺有共识的。
要注意的是,这次沙利文去印度访问,是在印度外长苏杰生去年年底完成了对美国为期6天的访问之后进行的。苏杰生在美国那阵子,和美国各种各样的政商界人士都开展了会谈,还召集了驻美国各个地方的印度总领事呢。
沙利文在新德里那几天可忙坏了,跟包括总理莫迪在内的好些印度高层都碰了面。从这些情况能看出来,印度方面挺担心特朗普上台这事的。
其实呢,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已经把他对印度的一部分意图给暴露出来啦,这可够让莫迪政府心里不踏实的。
就拿关税问题来说吧,特朗普上个月可是点名印度了呢。他当时就讲:“要是印度给咱们收100%的关税,那咱不也得给他们收一样多的关税呀?”
特朗普这一威胁可把印度吓得不轻,之后印度贸易部长就着重表示,印度盼着能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呢,好进一步加强跟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关系。
莫迪和特朗普应该都没忘,2019年那会,美印之间因为关税的事儿闹得挺凶。美国对印度的钢铁、铝加收了关税,印度也不含糊,对着美国的28种商品,最高都征到了70%的关税呢。
特朗普去年大选获胜之后,好几个印度方面的消息人士跟路透社透露,印度已经在着手准备下调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啦,像不少种类的农产品以及医疗设备都在这个范围内呢。而且啊,印度说不定还会从美国那边多进一些液化天然气和军火呢。
显然呐,莫迪都给特朗普备好了上任之后的“见面礼”啦。
莫迪政府挺担心两件事,一个是关税方面的问题,另一个就是特朗普对待H1B外籍人才签证还有金砖国家的态度,这态度可不咋积极。之前特朗普就放话出来了,说要是金砖国家一个劲儿地推动“去美元化”,那他可就要对这些国家收100%的关税啦。
总体来讲,美国两党对于印太战略还有印度在这当中起啥作用,是有挺多共识的。不过呢,特朗普在美印关系这块儿出台的具体政策,那可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呀。
莫迪政府现在发愁的事儿可不少,不光担心特朗普没准儿要征的关税,还得操心南亚自家后院会不会“起火”呢。
印度的“观察家研究基金会”这个智库前几天发了篇文章讲,中国在南亚那块正和“印度以往的经济影响力较上劲啦”,印度可不能不把中国跟它周边那些国家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不当回事儿呀。
文章里提到,2006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和巴基斯坦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啦。到了今年1月呢,马尔代夫也开始实行7年前和中国签的那份自由贸易协定了。另外啊,中国这会儿正和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就自由贸易协定展开谈判呢。两边都讲了,对那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挺感兴趣的,想参与进去,这协定里面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还有东盟这些成员呢,它也叫RCEP。
有件事得说一下,印度以前是想加入RCEP的,可到了2019年11月的时候,它退出了相关谈判。不过呢,一直到现在,RCEP还给印度留着特殊待遇呢,就是印度啥时候想重新申请加入谈判,都是可以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印度把RCEP当成是那种“中国主导的经济组织”,觉得自己要是加入进去呀,也捞不着啥好处。
话说回来,那篇文章提到,莫迪政府挺担心中国跟南亚国家签的自由贸易协定。为啥呢?因为新德里方面害怕呀,怕中国的产品进到这些国家以后,到头来把印度的产品给取代了。你看从2010年到2022年这段时间,印度和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之间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可比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贸易额的增长速度慢多啦。
文章觉得啊,要是之后能有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真的落地实施了,那这趋势肯定会变得更明显。而且呢,南亚好些国家都已经和印度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啦,这么一来,中国的商品说不定就借着这个机会进到印度市场里头去了,那可就会对莫迪政府搞的“印度制造”计划产生影响咯。说实在的,就因为有这样的担心,印度都已经暂停了和孟加拉国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呢。
咱心里明镜儿似的,莫迪政府那点小心思咱能不知道嘛。它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善意呀、友好啥的,可都不是白给的,那都是算计好了的,说到底,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那一套。
光治标可不行。就说印度那贸易保护政策吧,短时间内确实能少从中国进点货,可它对咱中国的商品和技术,那依赖哪能就这么一下子全没了呀。从2014年9月莫迪头一回提出“印度制造”的倡议算起,到现在都过去10年多了,结果呢,“印度制造”就跟个“扶不起的阿斗”似的,在绝大多数领域压根儿就没法和中国产品好好较较劲、形成有效竞争呢。
更有趣的是,美国这几年一直强调“减少对华依赖”,还说要“去风险化”,就因为这样,好些美国企业都开始把供应链转到印度去了。
不过呢,印度慢慢接收了这些供应链的转移,开始扩大像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医疗用品这类商品的生产规模。这时候大家突然察觉到,印度经济反倒变得更加依靠中国的中上游产业了,对从中国进口的东西也更依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