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独行不害怕?外国博主揭秘上海安全感,百年洋楼对望陆家嘴,比香港更包容的秘密

九号线人 2025-03-31 00:12:59

声明:本文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本人承诺所有图片素材包括文章都是真实的。本文不涉及任何偏颇观点,用中立态度客观事实描述事情本身。

当一位外国博主凭借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飞抵上海,本以为只是短暂中转,却在磁悬浮的极速穿梭、电动摩托的无声“突袭”机器人配送的小笼包香气中,遭遇一连串颠覆认知的体验。从入境时的忐忑到离开时的眷恋,这座城市如何用144小时改写她对中国的想象?

从入境的那一刻起,她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从机场到市区的交通选择让博主眼前一亮。除了常规的地铁和出租车,还有一种充满"未来感"的选择——磁悬浮列车。

这趟时速能够达到300公里的列车,仅仅花费8分钟,就可以从机场抵达龙阳路站;不过普通的地铁却要耗时将近一个小时。虽然票价略显昂贵,但如此迅疾驰骋的体验,的确令人觉得物有所值。

车厢内干净且整洁,座椅舒适无比,最为令人惊叹的是,在行驶之时,几乎不存在噪音与震动。列车员告知她,上海磁悬浮曾经创下时速431公里的世界纪录,它是全球首条进行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线路。

透过车窗,博主看到窗外的景色,如电影快进般,飞速地掠过。这种感觉,既让人兴奋不已,又令人安心踏实。

抵达市区之后,博主选取了在上海火车站周边的一家酒店来入住。使她感到诧异的是,这个交通枢纽附近居然极为安静,和她所想象的那种喧闹情形完全不一样。

后来她察觉到,这和上海的交通工具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动汽车,还有电动摩托车”,它们几乎瓜分了道路的主导权,从而让城市的噪音污染显著地减少了。

不过这种“安静”也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第二天早上,当她在人行道上漫步时,一辆几乎悄无声息的电动摩托车从她身边擦过,着实吓了她一跳。

在她的国家,摩托车那“突突突”的轰鸣声,通常会提前些,用以警示行人;不过在上海,她却不得不更加依赖,视觉方面的感知,而非仅仅依靠,听觉以此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餐饮体验是博主旅行中的另一大惊喜。酒店附近餐馆不多,但服务员推荐她使用外卖平台。下单后不到30分钟,一个小型机器人就敲响了我的房门,送来了热气腾腾的上海小笼包。

这种科技,与传统美食的结合,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上海那,充满创新活力的气息。

便利店的食物,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在一家名为“全家”的便利店里,博主品尝到了,只需15元的烤牛排便当,其口感竟然出奇地好。除此之外,还有生煎包、提拉米苏等各类美食,价格实惠,品质也相当上乘。

据统计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已经超过了600万人次。这种便捷的餐饮体验,毫无疑问,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因素。

关于支付方式,博主原本以为中国是完全的"无现金社会",担心自己的信用卡和现金无法使用。事实证明这是个误解。

虽然移动支付的确得到了广泛普及,但是酒店景点以及大型商场,都既能够接受现金,也能够接受国际信用卡。

上海已开通外卡POS机超3.6万台实现商业、文旅机场车站三大场景重点商户全覆盖。

在南京路步行街,博主碰见了一位,会讲英语的志愿者。这个志愿者超,级热情地帮她买了地铁票,还推荐了好几个,特别值得去玩的地方。

外国游客在上海的旅行方式,正变得更加散客化,目的地更加小众化,体验内容更加生活化。他向博主告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自助”式地去探索上海,深入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外滩无疑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博主看到对岸浦东的现代摩天大楼群——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等构成了令人惊叹的天际线;

而博主所在的这一侧,则是充满欧式风情的古典建筑。这种新旧交融、东西碰撞的景观,让她想起了香港,但上海似乎更加包容多元。

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忙,与活力皆令人印象深刻。虽它为步行街,然偶尔亦有电动摩托车穿行其中,此看似矛盾之现象,反映出上海于城市管理中之灵活性。

博主也观察到,共享单车的推广状况。它们绝大部分,均配置了无需充气的轮胎。在冬季来临之际,人们还会加上,特别的“保暖毯子”之类的设备。这些精致的小细节,完整地反映出上海在城市管理上的周到思考。

在徐家汇书院,我看到了不少外国游客。他们在阅读区域,悠闲地度过着下午的时光。一名工作人员跟博主讲,书院特意设置了行李智能寄存柜,就是为了便于从远方而来的游客。这种全方位考虑游客需求的做法,让她体会到了上海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鲜明的服务理念。

安全感是上海给博主的另一大印象。街头随处可见警察巡逻,公共秩序良好,即使是深夜独自行走也不会感到不安。

据相关了解,上海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花费了诸多力气。从对“五违四必”区域进行全面的整顿,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都极好地体现了依循法律来治理的理念,与此同时亦彰显出了极为强烈的责任感。

在豫园的一家星巴克内,她看到了最为能代表上海特色的场景:咖啡馆的装修,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元素,与现代设计;菜单上既有经典的美式咖啡,也有融入了本地风味的特色饮品。

服务员能用流利的英语交流,顾客中有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也有打扮时尚的年轻人。

这144小时的上海之旅,让我看到了一个既有高科技未来感,又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

从入境之时的焦虑,到离开之际的不舍,她的心态发生了极为巨大的转变。上海的魅力不单在于其现代化的那些基础设施以及便捷的各类服务,更是在于其有着包容且能兼收并蓄的那种城市气质。

要是说旅行的价值在于去除成见、拓宽眼界,那上海肯定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地方之一。在把全球化和本土化融合起来的过程里,上海确定了自身独特的地位,它既是属于中国的上海,也是对着世界的上海。这或许就是让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感受“深度中国游”的缘由所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