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国空军司令儿子,资助中国学生留学,要求:学成必须回中国

历史睿眼观 2024-05-24 09:29:5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身份显赫出身高贵,却甘愿来到中国教书,成为不要工资的法语教授。

他就是“中国好人”米里拜尔,米里拜尔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资助了超过70名中国学生赴法国留学。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资助这些留学生的唯一条件竟是:学成之后必须回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米里拜尔这位法国贵族如此深爱中国?

他又是如何与我国结下了这段不解之缘的?

难忘的第一堂课

“这样怎么能学好外语呢?”

1976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来了个洋教授,结果他第一堂课就质疑了中国的教学用具。

这是米里拜尔第一次给中国学生上课,但偌大的教室中竟然找不到一台录音机。

看着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米里拜尔的心情变得极为沉重。

对语言学习来说,准确的发音和大量的听力练习至关重要。

没有录音机,就意味着要完全依赖于老师的亲口带读。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在效率上大打折扣。

但米里拜尔也知道学校的条件有限,所以他决定自掏腰包,买了十几台录音机放在学校。

这极大地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看着学生们齐声朗读的样子,米里拜尔格外欣慰。

为了让大家学得更扎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先后向学校捐赠了电视机、法语图书和丰富的教学资料。

虽然这些捐赠对于家境殷实的米里拜尔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他的善举却远远超出了金钱的意义。

当时的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虽然国家正在努力改善教育条件,但学校各项设施依旧不完善。

米里拜尔十分理解校长的难处,所以他总是想尽所能地支援学校的教育。

在来到中国的第二年,米里拜尔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我不要教师工资了,用来买教学设备吧。”

得知米里拜尔的想法,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称他是“大好人”。

毕竟干活不要报酬的事情在当今社会确实太少见了,若不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谁又能下定决心做出这样崇高的选择呢?

情结东方的法国贵族

其实,米里拜尔之所以愿意如此慷慨地资助中国教育,与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1919年,米里拜尔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法国空军的高层人物。

优越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米里拜尔的人生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1940年,米里拜尔听从家人的安排,进入法国的军官学校就读,原本拥有坦荡的前程。

但二战爆发后,热爱和平的米里拜尔被送上了战场,还不幸在战争中沦为战俘,直到1944年法国解放,米里拜尔才重获自由。

这一次,他不再选择加入军队,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到全球各处去旅行,在随后的25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50多个国家。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游历四方的“浪子”,却被遥远的东方古国深深吸引,那就是中国。

提起中国人,米里拜尔的评价是:“他们很善良。”

1968年,米里拜尔来到中国香港,当时香港还没回归,但他已经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越是和中国人交流,他就越喜欢中国。

最后,他趁着1969年中法两国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法国派遣教师到中国进行教学活动时,加入了法国来华的教师队伍。

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米睿哲”,从此留在了他热爱的中国。

无私奉献的”中国好人“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的过程中,米里拜尔看到了中国学生的潜力,但他时常感到遗憾,跟学生说道:“你们学的知识太陈旧了,要多学一些新知识。”

但当时学校由于经费有限,能够出国留学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寥寥无几。

米里拜尔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决定资助更多有潜力的中国学生赴法国深造。

在他的帮助下,先后有70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了赴法留学的机会。

他不仅亲自为他们申请学校、撰写推荐信,还提供了全方位的法语教学和奖学金申请支持。

这些学生在法国接受了先进的教育和培训,最终很多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当然,米里拜尔对每一位资助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学成之后必须回到祖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过,这位在教育上慷慨解囊的法国教师,私下里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

自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后,他就一直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老宿舍中,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除了必要的家具和满屋的书籍外,别无他物。

他的衣物简单到只有两件已洗得近乎透明的衬衫,甚至在高龄近九旬时,还亲手缝补自己的袜子。

一个法国贵族为了省钱,常常只吃一元一袋的方便面,说出去恐怕都没人相信,但这就是米里拜尔的真实生活。

他将所有的热情与精力投注到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在退休之后,米里拜尔也并未回到法国。

他时常感叹,中国五千年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特别是西安这座六朝古都,每寸砖土都承载着漫长的历史。

他花了六年时间研究明代官吏制度,写出了一篇长达28万字的论文,从老师转成了汉学家。

1994年,法国政府为了表彰他在中法文化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授予他最高荣誉——拿破仑勋章。

不过,他并未独享这份荣誉,反而选择将其捐给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感受到这份极高的荣耀。

2015年10月10日,在西安这片热土之上,96岁的米里拜尔,生命之旅走到了终点。

在临终之际,他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将自己的身躯献给中国医学研究。

西安外国语大学特授予他终身名誉教授。

2016年,米里拜尔被授予“中国好人”称号,这是对他一生坚守高洁品格、无私奉献精神的至高褒奖。

米里拜尔·德·米里拜尔,一个出身法国贵族的“异乡人”,在中国找到了他的归宿和使命。

他虽未留下妻儿,但他所资助的学生,就如同他的孩子一般,延续着他的梦想和志向。

参考资料:

[1]96岁法籍“中国好人”:那个笑容纯真的老头走了,意林,2015年23期

[2]他把人生最后40年给了中国,文萃报·周五版

[3]耕耘友谊 面向未来|纪念让·德·米里拜尔先生,中国日报网

3 阅读:143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