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胤祺的母亲宜妃和同母弟胤禟都与雍正结仇,为何他却能善终?

史说云烟 2025-02-24 16:18:52

清朝“九子夺嫡”最为残酷,皇四子胤禛胜出称帝,即雍正。他严惩政敌,削三哥胤祉爵位囚景山,贬十弟胤誐、弟胤禵,最狠对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削籍改名圈禁。老五胤祺与胤禟乃同母兄弟,却受雍正善待,缘由何在?

【汉化不足加之性格谦和宽厚使得胤祺没有参与争位】老五胤祺与老九胤禟均为康熙宠妃宜妃郭络罗氏之子,然胤祺幼时被康熙交由嫡母仁宪太后抚育,即顺治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登基时,祖母孝庄文皇后、生母孝康章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皆在世,故尊祖母为太皇太后,生母为慈和太后,嫡母为仁宪太后。1663年生母去世,后宫由孝庄太皇太后与仁宪太后共治。仁宪太后性情谦厚,深信佛教。顺治欲废其皇后之位以宠董鄂妃,然她待人宽仁,对众人皆尊重有礼,顺治无由废之。董鄂妃亦求情,言废后则己愿出家。

情敌甘愿出家以保仁宪太后不被废后,足见其品行高尚。仁宪太后教子有方,胤祺笃信佛教,性格谦和,故于康熙晚年未卷入夺位之争。在皇位继承人素养上,胤祺存明显不足。其他皇子自幼受儒家教育,而胤祺因在蒙古出身的仁宪太后身边长大,仅通蒙古与满文化,对汉文化了解甚少。《清史稿》载,胤祺9岁时仍不会写汉字,难以流畅阅读儒家经典。虽后受儒学教育,但因早期落后,其汉化程度相较于其他兄弟有所不及。

清朝自顺治起推行汉族文化,康熙尤崇儒家仁君思想,令皇子熟读四书五经。选继承人时,汉化程度成关键,不精汉族文化者无竞争力,故胤祺自知无望,未参与皇位争夺。胤祺接触汉文化后,兼具满蒙之纯真憨厚与汉族之谦谨温和。于康熙诸子中,他最为谦和宽厚,对宫人亦无架子,平易近人,得康熙赞曰:“心性甚善,为人敦厚。”胤祺生活勤俭持家,不与人攀比。清朝递降袭爵制下,贵族多衰败,而胤祺后人秉承勤俭家风,至晚清仍富足,史书赞其先见之明。

胤祺虽勤俭持家,却常慷慨解囊救济贫民,故而宫外百姓对胤祺赞誉有加,皆称五王爷心地善良,待人亲切随和。胤祺性格谦和善良,对兄弟情深意重。康熙废太子时,胤禩受胤禔牵连被圈禁。胤禩亲信胤禟与胤禵不服,相约携毒药劝谏康熙,恳请释放胤禩。然而,胤禟与胤禵言辞激烈,竟向康熙帝坦言,若胤禩不被释放,他们愿陪其共赴黄泉,让康熙体会唐玄宗一日痛失三子的悲哀。康熙盛怒之下,当场扇了胤禟耳光。胤禵见状激愤顶撞,康熙怒火更盛,顺手夺过侍卫长刀,欲劈向这两个逆子。

电视剧《雍正王朝》曾演绎此情节,编剧为彰显雍正正面形象,设其徒手接康熙之刀。然史实中,此壮举实为性格宽厚的胤祺所为。胤祺未如电视剧中雍正般手接刀,而是哭着跪抱康熙大腿求情,拽康熙远离胤禟与胤禵。他更以身挡刀,恳求康熙若要砍就砍他,怒火冲他来发。康熙深受此事感动,鉴于胤祺对兄弟情深义重,于第二次大封皇子之际,特意晋升胤祺为恒亲王。康熙事后详查,证实胤禩冤屈,遂释其禁。念及胤禟、胤禵为胤禩求情,重情重义,康熙甚慰,于封爵时亦晋封二人为贝子。

【雍正本身与胤祺关系也比较亲密,加之胤祺表态对雍正继位表示臣服】胤祺因善良宽厚受康熙喜爱被封亲王,且他军功显赫,曾率正黄旗征讨噶尔丹叛乱。他长期负责军务,才能出众,政治地位高,却仍坚守本心,可见其教养与人品之佳。胤祺未涉皇位之争,但其母宜妃与弟胤禟深陷其中。胤禟为“八爷党”核心,助胤禩筹谋并供财。宜妃因疼爱亲手抚养的胤禟,故随其立场。九子夺嫡中,雍正胜出,宜妃与胤禟皆感意外。性格直率的宜妃首现不服,于康熙祭奠时,竟无视礼数,乘软轿抢行于已晋皇太后的德妃乌雅氏前。

宜妃深受康熙宠爱,于四大妃中位列惠妃之后,曾优于德妃。且其子胤禟与德妃之子胤禵亲近,故宜妃与德妃关系尚佳。德妃性格淡泊,不以为意宜妃之失礼。虽未行册封太后之礼,但仪文已下,众人皆知。此举僭越,关乎非仅二女,实乃藐视雍正。德妃乃雍正生母,纵她不究,雍正亦难罢休。雍正虽不能斥责庶母,却下旨将宜妃宫总管太监张起因“违法经商”入狱,又将郭贵人之女的公主身边太监王士凤、王明发配东北为奴,并将胤禟府太监李尽忠贬至云南服苦役,以此重挫宜妃。

胤禟对雍正心怀不满。雍正登基后,借“遵循祖制”之名派胤禟赴西北军前,实则让年羹尧监视。胤禟遵命前往,却沿途散布雍正欺弟言论,严重影响雍正声誉,令其大怒。随后,宜妃依康熙遗命行事。成年皇子之母出宫养老,无子或子未成年者迁宁寿宫。据此,宜妃移居至其长子胤祺的恒亲王府安度晚年。清宫例中,先皇太妃需节时入宫请安。但宜妃却联合荣妃、惠妃等及几位低位先皇太妃,集体拒向雍正请安。致民间流言雍正薄待庶母,雍正对此大怒,尤厌宜妃带头。

雍正反击果断,依例新皇即位或重大祭祀时,先皇嫔妃应得尊封。然而,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之际,雍正却全然不顾宜妃,径直将其忽略。尽管雍正对胤禟与宜妃母子心怀不满,却未迁怒于胤祺,反而善待有加,常夸奖赏赐。此皆因雍正与胤祺关系素来融洽。雍正由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育,佟佳氏每日携雍正向仁宪太后请安并叙家常。此时,胤祺与雍正共嬉。佟佳氏亦曾抚育胤祺,故二人情同手足,甚于与其同母弟胤禟、胤禵之情。

雍正继位初期人心未稳,废太子胤礽与长子弘晳率先上表恭贺,示以支持。胤祺亦紧跟其后,呈上贺表,表臣服之意。因此,雍正对胤礽、弘晳及胤祺均心存感激。然而,尽管雍正对胤祺态度尚佳,他仍借胤祺之名,有意让宜妃与胤禟母子感到不快。雍正四年,他开始惩治政敌胤禩党羽,剥夺胤禩、胤禟爵位,削籍并改名“阿其那”、“塞思黑”,分别囚禁。更令胤祺赴保定向胤禟宣读改名旨意,让兄给弟改名,此举极为狠辣。胤祺了解雍正对胤禟的憎恨,即便不愿在雍正盛怒时向亲弟胤禟宣读改名旨意,也无法推辞,唯恐被雍正一并惩罚,故而只能遵从雍正的旨令。

【写在最后】胤禟遭圈禁后不久便因折磨离世,相比之下,胤祺则在雍正十年(1732年)因疾病逝世,终年54岁。胤祺逝世,雍正哀痛不已,亲撰祭文并立碑。他追念胤祺“性情平和,谦逊谨慎,乐善好施”,赐谥“温”,意指其德性宽柔、和顺仁礼,极符胤祺生前品性。胤禟与胤祺逝世后,其母宜妃痛失爱子。依清宫例,她可由皇帝接回紫禁城安养,但宜妃选择随弘晊生活,拒回紫禁城见雍正,显其对雍正之恨。一年后,宜妃于恒亲王府逝世,终年74岁。胤祺相较于弟弟胤禟的悲惨下场,能寿终正寝实属不易。他于皇位争夺中置身事外,雍正登基后心态平和,迅速表示臣服,故晚年安乐,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较好的一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