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的“懒”对茶树是好事吗?

南茗佳 2025-03-22 08:28:43

茶农朋友们你先别急,这里的【懒】是一个褒义词。

是懒得修茶树枝,

懒得撇茶树的老叶子,

懒得翻地,

甚至是懒得采夏、秋茶。

每年行走茶山会看到,有的茶园里土壤被翻过;有的茶园杂草丛生,一脚踏进去,生怕出来一条辣条。

有的茶树光秃秃的,一片老叶子都看不到,同时看不到寄生植物;

有的茶树老叶子繁盛,满眼都是苍劲;有的茶树上长满了苔藓、树衣、蕨类,因为缺水有的已经枯萎了;

有的茶树张牙舞爪的乱长,甚至有岔枝折断了,树皮还连着,它就还长叶子;

有的茶树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还能看到被切断的口子。

……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悄悄地问朋友“这是咋了?”

“可以让茶树发的更多。然后么卖多点钱咯”

后面再看到类似的情况,已经是见惯不怪了。

站在收益的角度,这样做能够增加茶叶产量从而增加收入,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是站在茶山茶树以及后续的长远角度,像大量的修剪、勤快地翻地、除草等,是不利的。

如果对比同一个山头、树龄差不多、生长环境差不多的两个茶园所出的茶,其中一个茶园的茶树被人为诸多干预,而另一个则是放养。就会发现,放养的茶园里的茶,在滋味、层次、茶韵上要表现的更优秀。

这也就对应到——为什么国有林里自然野生野长的茶树滋味会自带【山野之韵】,也是为什么大家会更向往【自然茶味】的原因。

今年走茶山,在瓦竜的森林茶园里,看到有的茶树岔枝断了颜色已经暗黑了,但依旧还在茶树上挂着。

和茶农小哥聊天,问他这片茶园去年的产量,他很随意的说,去年春茶就做得20公斤毛茶。天气干旱,而且茶树太高了,都是好几米的,采茶很难,工钱给不到位,没人愿意来采。到后面也下了雨,茶树是发芽了,但是懒得采了,划不着;这几年几乎不采秋茶了。

听完他说的,抬头看了下茶树,确实很难采,要是我们去采,估计50块都没人找我们。而别人是要160-180元一天才愿意来采。

越是高的茶树,采茶越难,需要的人工费也就越高。像天门山高杆、薄荷塘1类等这些高的茶树,不仅采茶困难,而且稍不注意还会有生命危险。

这类茶树已然是按照自然法则肆意生长,如果想品到它们就得克服重重困难。

说到翻地,又想到有一些茶园因为在路边,每天来往的人非常多,踩来踩去,土壤也被踩得越来越板结,如果再加上气候干旱,茶树树根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水分,就会衰败下去。

有过多人类足迹的茶园,翻地成了另一种拯救茶树的方法。

“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茶山茶园里本来没有路,但来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有了路,茶叶可以去往各地,但茶树也少了自然宁静。

如果茶树能说话,在很多时候,它们应该会说“要远离人”。

\\\

茶友们有想要了解的山头吗?

不妨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