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陇东小镇生活追忆

晓丝看你好 2024-11-20 02:46:2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生活在陇东十八线小镇上,小镇只有两条马路,一个十字路口,学校旁边有一座残破不堪的宋代古塔,马路一侧是农机站、收购站,供销社等一排高大的平房,墙上写着八个大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供销社里面全是镶了玻璃的木柜台,各色各样的东西摆放整齐,每件货物旁边都有价格签。放学后我挨个逛,售货员知道我们没钱,不爱搭理小学生。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老农民来买座钟,付钱时和售货员商量,买了个大的给搭个小的,让给搭个手表!

家里打酱油买醋和盐一般都是我跑腿,当时都是自带瓶子,售货员拿着提子从大缸里舀上来灌到瓶子里。日用品的价格十年不变,父亲的工资也是十年不涨,一直是三十八元。我最爱逛的是供销社旁边的新华书店,里面有刚到的连环画,等我攒够了三毛钱我就会飞奔到书店买下心仪已久的小人书。供销社边上还有一家寄售商店,里面有几个卖散装白酒的黑坛子,经常有老头在那里下棋,他们有时候掏出三毛钱买上几两酒,也没有下酒菜,当场端起碗来咕噜咕噜的喝下肚,美滋滋的回家了。有一次我看见一个老汉拿出两毛钱买猪头肉,当时一斤肉三块钱,买肉的师傅给切了薄薄的几片,老汉夹在馒头里边走边吃,馋的我直流口水。

小镇平时冷冷清清,几乎全是本地人,偶尔有长途汽车路过,下来几个外地的旅客。每年秋天会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沿着马路依次摆上各色商品,油糕麻花瓜果梨桃、各种布料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期间晚上有秦腔和露天电影看,那些天比过年还热闹。

0 阅读:9

晓丝看你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