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在上海的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包分配,原则是“从哪来到哪去”,我是甘肃人,分配到兰州铁路大厂工作。从学校拿到派遣证,买好火车硬座票,托运完行李,就和几个甘肃老乡一同踏上归程。
那时候绿皮火车平均速度只有60公里,上海到兰州约为2000公里,需要运行39小时,我们几个人都是小伙子,正是最能吃的年龄,于是我们准备了一箱方便面,十来个大面包,还有榨菜和午餐肉罐头,我一咬牙一跺脚又花了6.2元买了一罐1.25升的可口可乐饮料。
车厢里人满为患狭小拥挤,到处都是人,打牌争吵,喝酒喧哗就没消停过。在旅途中打牌的人。牌搭子可能认识的,也有可能是天南地北的因为搭乘火车而临时凑在一起,下车了各奔东西。因为绿皮火车速度慢,所以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长,可能是一天或者是几天,所以打牌成了不错的消遣方式。那时的火车,窗户是可以打开的,打开车窗,吹着自然风,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每一辆绿皮列车到站,都是小贩们最忙碌,最幸福的时光。由于火车供水有限,我们沿途又买了好几瓶饮料。火车过了徐州后我们进入北方地区,随后经过郑州、西安、宝鸡、天水等站,最后到达兰州。
绿皮火车,现在看来的确已经很落后,速度慢,环境相对差,但它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由于票价便宜,安全性较高,那些年我们去外地求学,到大城市追求梦想,回老家过年、探亲,绿皮火车都是所有人的首选,让年轻人们“走出家乡”实现到大城市求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