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皑皑的长白山,自古便是神秘而又神奇的所在。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珍奇异宝,其中最为传奇的莫过于价值连城的长白山人参。
一株老山参,动辄几千上万,甚至有标出天价的参王。然而,这些人参的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采参故事。
一、山中神草:长白山人参的传说
然而,寻找这种草药并非易事。相传人参性情孤傲,常年隐匿于深山老林之中,不轻易示人。采参人为了寻找这种珍稀植物,往往需要在山中跋涉数月,忍受艰苦环境的考验。
书中记载,长白山人参的生长周期随四季变换呈现不同的风姿。采参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将人参的生长过程划分为几个独特的阶段。
当春寒初退,万物复苏之际,人参开始萌发新芽。这个阶段通常在阴历四五月间,此时百草初生,树叶刚刚展开,仿佛为森林披上了一层薄纱。
随着时间推移,来到阴历六七月,山林中的植被茂盛繁密,人参的叶子隐藏在茂密的杂草丛中,辨识难度大大增加。
每当秋意渐浓,通常在阴历八九月间,人参进入了最引人注目的阶段。这时,人参的果实成熟,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光洁圆润,形状酷似鸡腰。
这个时期也被视为采参的黄金季节,不仅因为人参果实的醒目外表使其更容易被发现,更因为此时的人参药效最佳,品质达到巅峰状态。
采参人们常常会在这个季节组织大规模的采集活动。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携带必要的工具,深入长白山的密林深处。
在寻找人参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茂密的灌木丛阻碍前进,陡峭的山坡考验体力,时而还要提防毒蛇猛兽的威胁。
这些称呼生动地描绘了人参在这个时期的形态:失去果实后的枝杆像是一把细细的刷子,或是一把打开的黄色雨伞,有时又像是绽放的韭菜花。
当寒风开始呼啸,白雪覆盖山林时,采参季节也随之结束。采参人们收拾行装,准备下山。
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不仅体现在口头传统中,更被记载在了地方志中。早在清代,《鸡林旧闻志》就详细记录了这些采参习俗,展现了长白山地区独特的采参文化。这些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长白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说,这是为了避免人参听到自己的名字后逃走;也有人认为,这是采参人希望挖到如棒槌般粗壮的人参;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是清朝时期采参人为了躲避官府而使用的民间说法。
在进山之前,采参人们会举行一场庄重而简单的祭拜仪式。他们虔诚地向山神祈祷,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个仪式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即将开始的艰险旅程的一种心理准备。
棒槌鸟是一种神奇的鸟类,据说它能够感知人参的存在。当红榔头果实成熟时,棒槌鸟会发出特殊的叫声,仿佛在向采参人传递人参的位置信息。
有趣的是,不同地区的棒槌鸟叫声各不相同。
尽管从未有人亲眼见过棒槌鸟的真实模样,但采参人们坚信这种神秘的鸟类是人参的信使。他们倾听着林间的每一个声音,希望能从中捕捉到棒槌鸟的指引。这种对自然的观察和神奇想象,构成了长白山采参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部分。
如果梦见孩子,意味着可能会找到小人参;梦见妇女,则预示着成熟的人参;而梦见老头,则是最为珍贵的六品叶人参的征兆。
这种对梦境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采参人们对自身潜意识的探索。
三、神圣仪式:挖参过程中的规矩与禁忌
在长白山的采参传统中,挖掘人参的过程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规矩和禁忌。
这种将人参拟人化的做法,体现了采参人对这种珍稀植物的敬畏和珍视。
然后,他们会用两头系着铜钱的红绒绳缠绕人参植株,将铜钱搭在树枝的分叉处。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红绒绳象征着对人参的尊重和祝福,而铜钱则代表着财富和吉祥。
整个挖掘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采参人会趴在地上,用一种特制的鹿骨钎子一点一点地挖掘,生怕伤到人参的根须。
这根棍子不仅用于拨开杂草寻找人参,还有着多重功能:顶端的铜钱串可以发出声响,用于惊吓野兽;敲击树干的声音则可以作为同伴之间的联络信号。
四、山中生活:放山人的信仰与传统
放山人对山神和老把头怀有深厚的敬意。每次入山前,他们都会举行一场庄重的祭典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放山人会向山神祈求保佑,祝愿此行平安丰收。
放山人的生活极其艰苦。在进山之前,他们需要携带大量的物资,包括小米、咸菜、简易炊具和各种生产工具。
这些物资需要支撑他们在山中长达数月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要与野兽、恶劣天气和各种自然威胁抗争,同时还要专注于寻找珍贵的人参。
在山中生活期间,放山人有许多禁忌和规矩。例如,他们不允许多说一句话,不许多做一件事,说话时必须注意。
采参结束后,放山人会到老把头庙还愿答谢,他们坚信许下的愿望必须兑现。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长白山采参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保护和传承。
结语
长白山的采参习俗,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记录着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互动。从神秘的棒槌鸟;从庄重的挖参仪式,到艰苦的山中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采参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古老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们承载着长白山人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传统习俗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窗口。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