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临卸任之际,突然表达了对财政赤字的“遗憾”。
她坦言,未能在任期内缩小赤字,是她的最大失败。
但问题在于,这份“遗憾”是真心反思,还是政治辞令?很难让人信服。
数据不会撒谎。2024财年,美国的联邦财政赤字已经飙升至1.8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了1330亿美元。
这不是一场“意外”,更不是短期危机,而是美国多年透支信用的结果。
耶伦的遗憾,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源于美国自身的战略失误。
“金融战”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几年,美国频繁发动针对多国的金融战,试图用美元的霸权优势来打压对手。
但现实却是,金融战不仅没有带来实际收益,反而让美国债务危机越发失控。
更可怕的是,美债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控制的“雪球”。继续借债,风险越来越高;停止借债,又会导致政府“停摆”。
尽管当前的美元指数依然表现强势,但这种“强势”更多是建立在短期市场需求上的假象。
事实上,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正在下降,而它的全球信用也在遭到侵蚀。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去美元化”的阵营,不再单纯依赖美元进行结算和储备。
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这场金融博弈中,中国早已开始布局。
根据最新数据,11月中国增持了16万盎司黄金,总储备达到7296万盎司。
黄金,不仅是金融安全的“压舱石”,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中国央行一向在增持黄金上非常谨慎,但一旦行动,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次也不例外。
与黄金战略同步的,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升。
过去几年,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接受度不断扩大。
从中俄贸易到“一带一路”合作,人民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购买力被低估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
这不仅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稳定性,也让中国在面对美元霸权时拥有了更多主动权。
随着美债持续突破上限,市场已经对美元的稳定性产生了疑虑。
如果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美元贬值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中国的策略早已瞄准这一点。
通过持续抛售美债和增持黄金,中国不仅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还为未来的经济冲击筑起了一道屏障。
这一切,或许就是所谓的“逆向拉爆美债”。
美国显然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个月,美国高官频繁访华。
拜登政府希望中方能够购买更多美债,以缓解其财政压力。
但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合作可以谈,但美国必须拿出诚意。
取消对华制裁,停止技术封锁,这些才是中方最关心的议题。
否则,美国的“美债困局”,只能自己解决。
就在拜登政府焦头烂额之际,特朗普的名字再次成为焦点。
如果他在未来重返白宫,“金融战”和“贸易战”极有可能卷土重来。
但问题是,这一次,中国的准备已经非常充分。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速,黄金储备稳步提升,这些都足以抵御美国的经济攻击。
特朗普或许会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极限施压”策略,如今已经不再奏效。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
前副总统彭斯最近公开警告特朗普,称“与中国为敌”只会让美国损失更多利益。
他认为,中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毕竟,世界完全可以容得下两个大国的共同发展。
如果美国继续选择对抗,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目前的局势看,美国面临着一个关键选择。
是继续发动毫无胜算的经济对抗,还是放下偏见,与中国展开合作?
这一答案,可能决定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
在这场金融与经济博弈中,中国的策略无疑更加冷静与务实。
黄金与人民币的双重布局,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的经济秩序。
而美元信用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