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大蔵禅寺与古暹罗国王子的故事

祥清风润 2024-02-25 06:19:51

广济大蔵禅寺与古暹罗国王子的故事

文丨饶 武

(一)

大藏寺、大藏禅寺,或作大蔵禅寺的在全国各地有几十座大小不一的寺院。石碑匾额上刻下“大蔵禅寺”四字,其落款由大清朝乾隆帝手书的寺院,其具体位置就坐落在武穴市余川镇砌石村后峰寨半山腰之要处。大蔵禅寺院整体布局与建筑风格为徽派四重九进,并参照左青龙右白虎,左边高右边低的古代建筑风格。大蔵禅寺背靠连绵起伏延绵百里的大别山山脉的东段匡山。

今武穴市古称广济县,是一个聚集儒家,道家,释家,诸子百家综合的地方。围绕在大蔵禅寺一带四周名山众多:有《西游记》成书中作者寻思出重要点灵感的灵山,相传古时灵山三十六寺,多少寺庙烟雨中;有玄武大帝真君坐镇的有小武当之称的横江山;有费龙王得道的大明山;有天下文人流觞沽酒谈经论古的沧浪书院;有古时东卫山一尖二尖,鲍照读书之处的鲍照读书台就处在一尖山上。民间传说一尖、二尖,伸手摸天。这些古迹虽然历经了千年沧桑,但今天依稀可见。

大蔵禅寺的名气应来源于两个人物,一个是佛祖第四代禅宗宗师道信;二个是来自于古暹罗大城王国王朝的一名小王子。

保存一半的石碑匾额

保留到今天的大蔵禅寺坐北正南朝向,前方视野开阔,面朝碧波万顷的仙人湖,所谓将沿湖一带的湖光山色、包括水上乐园尽揽于怀中。又有今人勾勒出来的渔歌唱晚、四季如画中美景一样的错落有致的山区梯田,还有几处宛若在雨林中的小山村也在其视野之下。免不了会出现这种情景:这些被雨淋过的小山村时不时的被村前高大的常青树隐藏在绿荫里。在山寺前不远处是两山交际有一岔道,也就是古时龙坪镇来往于梅川镇(原老广济县衙)两地之必经要道,并且保留了一段比较完整的石阶古驿道。

且不难从这条古驿道上留下来的那道道深入石髓中的车印子中读出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或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或是叫人追悔莫及的故事,或是永远也揭开的一组密码。从北而来的客人下龙坪、然后走水路乘渡船过长江前往江州、九江、彭泽、沙河、庐山再往闽粤必过之路,这也是南来客人通往京城北上的必经之路。

有人问起是这座千年古寺见证了这条千年古驿道?还是千年古驿道见证了这处千年古寺院?回答,两者应该都是。路是人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为一条大道。寺是修行人与信徒修出来的,寺里得道的高僧多了这座寺也就跟着出名了。

外在古人对于出家人多少带有一种偏见,认为出家之人是出于无奈,或是家道中落,或是看破了红尘,大有悲凉凄楚的那种感觉。一句大不了出家,道出了人生多少无奈。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多了历史的人或者是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往往会被历史上那些只有想到的,不会有做不到的,也许就是一次偶然,一个朝代快速的被更替了而伤怀。历史就是历史,各领风华三百年。也就有了富贵如烟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是不可假设,也不可改变。唯有这条历经沧桑的古驿道,见证四处青山依旧在的古驿道,看到朝代更替又是谁来把这条古道更改过名称的古驿道,一切原于无常。

你今从哪里来?你明又要往何处去?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大蔵禅寺里每位修行的僧人来说也许见怪不怪。他们也不会在意古驿道上铺路用的青石板面上留下来的深深车辙。我为物用,物为我伤,是我伤物,非难我你。凡夫俗子并不难读懂这道道车印子,必是古时候大队车马和运送货物的线车木牛从这条古驿道上行走时碾压过后留下来的,车印子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印证。

特别是行走在风雨路途中的旅客,每天往返于两地小商贩,也少不了大宗商运货物的商贾。还有不知有多少慕名前往这座古寺的文人与骚客和知名的风流人士前来交流文化。川流不息的行人在劳顿的旅途中。他们也许多是打从远道而来。还有官府衙门官老爷的大轿子与大队行军士卒行走在这条路上疲乏了便于憩息在这座就近处寺院里。想必坐落在古道边上的大蔵禅寺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不小。

天色将晚了,正好行走到此处的裹脚妇人也就有了方便之处。遇上风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车夫便足也有了借宿之地。此山此地此路有了大蔵禅寺乃天然作合,也就无形间的形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风景画廊。

古驿道上风雨亭

据考证大蔵禅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始建于唐初。据广济县志记载广济有四大知名寺院,广济寺,大蔵禅寺,石佛寺,大法寺。广济四大寺院首例大蔵禅寺。如今有两个镇还保留了原名称,大法寺镇,石佛寺镇。

所以说砌石村大蔵禅寺在众多寺院中是一座传说比较多的,其中有一些故事比较鲜明地古老寺院。那就是有关于古暹罗国大城王国王朝小王子在此寺出家有关。大蔵禅寺也不悔为一座弘扬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合璧之地。据说兴盛时有数十间教室和大堂书院,并留有文人诗句和墨宝。大蔵禅寺也是原广济县号称广济佛国四大寺院之一。

(二)

今应武穴市仙人湖水上乐园投资商邢汉江(在家居士)的热情邀请,并受其委托整理一下有关于大蔵禅寺的前世今生中的有关于来自东南亚的暹罗大城王国王朝小王子在大蔵禅寺出家的一些传说。正好这几天寒潮滚滚,情由西北生起的一股超强冷空气剑指南方,然后不由谁去论说上几句,管你是谁准备不准备的就向南抄袭而来。

仙人湖水上乐园

夜深沉,西北风驱逐急躁地寒流呼号不息,翻过秦岭踏过广袤平原一路无物可挡。是人知冷暖,关严窗、加絮被,水来土挡,冷来加衣。若是物呢?曾一度那些热度得有点得意忘形的花儿们;曾一度在热潮中忘乎了季节的小嫩苗儿们,情为何甚?想必不被冻死也要刮去一层老皮。呜呼!大凡人有哪个不知天大地大,世上有谁能大得过天?也就得乖乖的任由老天来将寒流冻地,尔等应该惬意的静静地去观赏雨夹雪才是。有些感觉不适的原因应是头天还是穿件单衣拖双板鞋子一下子到了这么个天地大反转了,弄得早上起来穿上厚厚的冬衣还得烧个火炉来取其热量驱走寒气。感叹天地转换只在一夜之间,何况世间事不也是如此。兴哉、盛也,衰者、乃非事也。过而往来,来而过往此乃人世常事常情。

佛教在中国不也是一火一热,一冷一冻,冻而静止,热则沸腾。也就有了本土儒道中国文化与外来佛教代表。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文化领域必是包罗万象,也就有了佛教从西域而来的汉佛教的适应性;也就有了佛教到了东土以后曾一度生根并广播开来;也就有了寺与庙两个不同名称;也就有了怎么去区别寺与庙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寺院是外来户,庙堂是本土生。各种不同名称的寺院,各种不同名称的庙堂,相对而言,庙堂名号单调,寺院名号多且不同,称表名种相同和不相同名字的寺院枚不胜举。

只有被称作寺的寺院较为多,在全国应不下几千处。关于大藏禅寺和大蔵禅寺到底有何区别?坐落在砌石村后峰寨的这座大蔵禅寺中的“蔵”字不是这么写的那个蔵字,而是这样写的一个“藏”字。也就是说其区别之处就是其中这个蔵字,这个“蔵”字与那个“藏”字在地方上口语发音一样,字理上蔵同藏的本义一样。说文解字解释蔵是藏的大写,《康熙字典》上注明藏与蔵通用。但也有学者说这个中的某种暗喻其含义非其表面上可以简而述之。凡人多会相信“大蔵禅寺”匾名上的四个大字是由康熙帝亲笔所赐。

蔵字中到底暗藏有什么乾坤?据地方人代代往下传,后峰寨这座大蔵禅寺与古暹罗大城王国一位王子有关联。问题也就来了,这位王子到底是古暹罗大城王国的哪一位王子?于今人来看,已无可记去可考。怎么办?只能凭传说去印证而已,比较认可的是大城王国的一位小王子比较靠谱。传说中的真真假假并非空穴来风。关于这个蔵字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也就有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说。其中有些文化有没有断层,这个也不好妄言结论。但有些事书上没有记载且并不代表其不复存在,好多美丽的传说多是有依有据。

首先要弄清楚古暹罗国的前世今生,暹罗就是今天的泰国。再说明一次一定要弄清搞懂世界史,古暹罗国就是今天的东南亚泰国。

今天的泰国在历史上也有个比较复杂的更替和改朝换代的痛苦历程。其实古暹罗并不古老,大约在公元1238年才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后水浒传》里说什么是梁山一帮好汉的后人来到暹罗建国。暹罗国先后经历了傣族人所建的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到了16世纪中叶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932年6月,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如今的泰国名称是1949年被正式定名,也被国际公认的国家国名,也就是说泰国这个国名是从1949才有的。

(三)

遥想当年暹罗大城王国班普銮王朝的第一任君主是帕碧罗阇,他出生于1632年至1703年,统治时间是1688年,帕碧罗阇生有三子,其中有一位年轻又帅气的小王子天生具有与佛有缘。小王子生活的时代也正好处在大城王朝动乱时期,他眼里战争无情,生命荼炭。冥思苦想,怎么才来拯救人的灵魂?只有佛慈悲,爱惜生灵,众生平等,并发下誓言要到东土去取得真经。

小王子所知道的东土就是大唐帝国,大唐帝国的盛名在世界各国都有知晓。其实在暹罗大城王朝时中国也是一样,已改朝换代了几番,时已到了元末明初了。而且暹罗国建国的时间是在中国南宋末年,也正是元帝国建国时期。地方志中虽说没有记下这位来自于暹罗大城王朝王子的真名真姓,但地方人称其蒋祖、应是释音。当地方人得知他是来自不远万里远的大象之国,包罗万象之地,就为他重新翻建寺院,并问他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里出家。

小王子隐去了战争灾难中的痛苦,告诉当地人。“我早年就听到说起东土大唐有位高僧从西域取得经书千卷,并得到正果回来,尔等已为知晓一二,并得知禅宗四祖五祖将之弘扬光大,所以我乃不远万里前来,一个不就是想印证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今前来两个必要,就是一定要渗透并悟出明镜与菩提之间的那层因果。三个嘛万里出家来修行,只求修得正果身。”

地方人朝王子竖起大拇指。“佩服你,了不起!”

暹罗大城王朝小王子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这一路上自称自己是唐僧,到了目的地还自称是唐僧,当地人也许早已淡忘了历史长河中的那个曾经辉煌的大唐朝大帝国,今昔是何年,也就把他称著唐僧。可以想象得到小王子当时是怎么想的,我只要打上唐僧旗号这一路上多便于行走,我是大唐僧人,大唐僧人的名称真的好使。路途中的那些小国,看到的是来自大唐僧人,不看僧面要看大唐帝国面。王子一路上也不知要经过多少个丛林小国,这些小国和他不也一样也不知今夕是何年。也就有了广济县志上记载唐僧自暹罗国来。

小王子初来乍到时一定是隐瞒了自己是王子的身份,再说你一来你就是说你是王子,当地人也不会相信你是王子。这个怎么可能呢?哪里会有王子出家当和尚?在普通人的心目中的认识观上的认知认为只有穷人,无家可归的人、穷途末路或是无路可走的人,再就是曾经做过恶之人才出家当和尚。时间久了地方人才知道他是从异域来的王子,有可能是从他随从的口中得知。要不然那些秘密当地人是怎么知道?必是同途之人无意间透露了消息。也就有了某种假设,假设小王子出门时路途中不是他一人必有几个同伴。

小王子身份已经暴露了,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才有了当地人称他为蒋祖。后来小王子索性蒋祖二字变成法号,释蒋祖。

有一天,小王子终于把他人生的经历和我为什么要出家修行讲给了当地人听了。还有当地人是不是听了与小王子同途而来的同伴们所讲到的王子出家时所受到的家庭阻力与这一路上的所遇到惊险?逢山过山,遇水过河,过大山遇上猛虎,猛虎不但没伤小王子,猛虎还为小王子让道。涉水遇上猛龙,猛龙不但不伤小王子、还驮着小王子过河。

当讲到小王子为了个人信仰,然后果断的离开了与之朝夕相处的王宫和所有的亲人时的那种艰难痛苦选择,情不自禁流下泪水。

“你知不知道东土大唐帝国离我们这里有多么的遥远吗?”亲人不停劝说小王子。“我知道有点远!但若比起唐僧西堿取经这算得了什么。”小王子回答。“你知不知道这一路上关山重重,有多么的危险吗?你想过了吗?”亲人只差哭诉。“想过。”

“你可知有多少人爱着你吗?你为这么多深爱你的人着想过吗?”“我知道!谢谢他们对我的关爱。”“你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不是!我是为了众生。”“你是狡辩。说不定还没有等你走到那个所谓的东方大国,你也许有可能就在路上就那个了!”“我相信有佛祖一路保佑。”“保佑保佑,真的能保佑得了你吗?”

小王子微笑着对前来相劝的亲人说:“你们不要再多说了,我决意已定。”

“国王陛下心疼得不行了!”

“你母后伤心地哭了三天三夜。”小王子所有的亲人前来反复劝他劝不了,只好哭泣地说:“难道大城王国说这个国家里那么多的大事你也不顾也不问了?还有属于您的家业、家宅、家财,还有后宫上千佳丽您都不要了?”小王子还是微笑说:“这些都留给他人吧!留给想要的那些人吧!好了!你们不要再说了!”

亲人们只好叹息说:“唉!我们都苦苦哀求了!再怎么求他留下来也求不了!”

“再见了!你们都自我保重吧!”小王子说完将仆从为他早已打点好了繁琐的行李中只在从中挑选了一些比较轻便又简单的行装套在马背上说:“留有一两套衣服换洗,再有一金钵便于行食,只带上这些就行了,多了是累赘。”小王子说完这句话后牵着驮上行李的赤色马匹毅然走出王宫。

大城王国王后抹了一把泪水说:“算了吧!都别哭了,哭多了伤身。看来他已看淡了一切,除了一身皮肉属于他的其他的在他心目中全是身外之物。”

小王子离开了生养他的父母,离开了豪华又森严的王宫;离开了目送他的那双双眼睛里饱含着泪花的至尊的至亲的至爱的或是真心关爱他的亲人们。小王子想说为了利益争呀!斗呀!杀呀!任由你们去吧!我必早日取得真经回来,也好度化众生脱离苦海。这边是早点回来,但愿你平安回来的送行语声不断,望着小王子在祝平安的送行语中渐渐远去,真不知有多少伤心的人儿哭倒在地。

小王子骑上马缰绳一带。“驾!”小白马儿驮着小王子一路朝着不远万里的东土走去。其实在小王子身后不远处有两位随从,这两位随从一直紧跟其后。“你俩跟着我干吗!”“为了小王子您的安全。”“我哪里有不安全的?你俩也愿意跟随我到大唐东土那儿出家吗?”“愿意。”“好!”当跟到一定程度时才与小王子会合,三人一路前往东土。

两名随从虽说对于小王子出家不可理解,但可以想象得到小王子出家的毅力有多大。他放下高高在上不干,愿与下人做平等。与小王子同途的两位随从在这一路上对小王子是怎么关照的这个可以想象得到,应该是仆从主言。

传说有一随从在路途中生了重病,另一随从也染上疾病,应该是水土不服。怎么办?众生平等了,我还有什么王子身份?小王子来照顾他俩,为之熬汤煎药,并且侍候茶饭,倒了过来。稍息多日两人病愈,三人一同赶路,前往既定的方向而去。不用说了这一路上有多么的艰难。有人会问,路途中会不会有人打退堂鼓,散伙分了家当?西南之地的大山和险水有多少,真是关山重重,也不知这位小王子这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了多少艰辛,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来到了他心目中的传说中的佛国广济。

当他们踏进了广济县界时,忍不住大声呼喊:一路佛祖保佑,我终于来到了佛国禅宗第四代传人司马道信的故乡了。

(四)

传说暹罗大城王国小王子路上走了半年,当到达广济县境时正值隆冬,不巧的事又正好遇上寒流潮。就有这么一股不知高低贵贱的负面寒风朝他们扑了过来,不知南去北来很难对抗这种极端的寒冷天气。小王子禁不住打了个冷噤。

随从甲连忙从行囊中翻出一件披风披在小王子身上惊呼道:“哎哟!怪了!这个地方怎么会有这么的冷?这里是个什么鬼天气?”

随从乙连忙附和说:“是呀!突然不见了太阳,我想太阳是不是给妖魔吃掉了?”随从甲说:“太阳怎么可能被妖魔吃掉?想必我们已经到达传说中的那个阴暗国度了。”小王子笑说:“不要瞎说了,我们是到了广济佛国。”随从甲说:“我家小王子虔诚向佛,我们好不容易才来到这个地方,想不到的迎接我的是寒冷!好冷呀!”

随从乙说:“冷得我们连一点准备也没有。”

小王子没有半句怨言,认为是佛陀在考验他,是佛陀故意降下寒冷来洗涤他。

还没有等王子他们一行三人找到落脚之地,更不用说停顿下来。只见原野大雪纷飞,转眼间四处白皑皑的,那是一眼望不到边全是雪的白色。

雪下得面对面看不见对方。“看见我吗?”“看不见。”“站在原地没动,更不要乱走。”“是!”想不到小王子见到雪既惊喜也惊慌,惊喜的是第一次见到下雪,惊慌的是身上衣着单薄,天冷得受不了,就怕一时找不到借住人家。小王子说:“先找户人家避一下风寒。”

正当小王子焦虑之时,巧了,有位五十岁模样穿着一身青灰色看似有点臃肿的厚衣服的地方老汉主动前来朝他打招呼。“客从何方而来?”老汉见到操着不同口音的异域人,不但不嫌弃,连忙邀请进屋里,打来温热水为他们温手脚,又连忙在屋子中间烧起了一坛柴火好取暖。“客人吃饭了!”“还没有,我正想向主人家化缘讨斋饭吃。”老汉吩咐老伴下厨房为他们三人淘米做饭,道是热情的招待。小王子深感当地人善良淳朴,感慨开化之地乃是受教于儒道佛文化的影响:行善积德,修桥补路、多做好人好事。

小王子打听大蔵禅寺在何处。老汉告诉东去十里名后峰寨是也。小王子一时弄不明白雪是水变成的,为什么水能变得如此洁白的雪而大惑不解。当他明白了水为什么会变成白雪后,原是天寒的缘故。突然白雪飘落在他头上如醍醐灌顶。小王子从迎接他的这场大雪中受到启发,更加彻底的醒悟,路漫长兮而修远。

对于从小生长于热带的小王子来说,且不知寒冬有多么可怕。他眼前必须要面对是漫长冬天的那种寒冷,防寒必须得白天穿上棉衣、夜里盖身的厚被子才行。没有棉衣厚被子怎么办?好在从当地人那里学会了抱薪取暖,冻得难受可以坐在屋子里烤火。

小王子后来才知这里的气候与东南亚气候完全不一样,一个是热带,一个是亚热带。热带没有四季之分,亚热带四季分明。小王子笑着对随从说:“这个地方分有春夏秋冬,而且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荷花秋有霜。”随从甲说:“原是两地不同天,说来不是佛陀在考验我。”随从乙说:“原来这里和我那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真的是两种不同的天象啊!这也相差得太大了,真的是不可一概而论原出如此。”

(五)

暹罗大城王朝小王子为什么要选在大蔵禅寺净处修身?首先要搞清楚佛教中的两宗教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再就是禅宗。佛教源于印度的宗教,它的核心理念是追求解脱烦恼,获得智慧幸福。要人们行善积德,远离贪欲和执着,关注内在的修行和成长。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实践,如何放下烦恼和欲望,达到内心平静和解脱。

禅宗又叫佛心宗,中国汉佛教主导宗派,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禅宗不是汉传佛教,但不离汉传佛教。禅宗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通过静坐冥想和修行来追求内在的智慧和无我境界的宗教。禅宗强调通过内心的体验和直觉来获得智慧,而不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禅宗认为通过静坐冥想可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执着,进入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禅宗和佛教的区别是什么?禅宗强调的是内心的体验和直觉;佛教更注重外在的修行和实践。禅宗追求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佛教更注重的是个人的修行和解脱。禅宗的修行方式是通过静坐冥想和修行来获得智慧;佛教则教导人们通过行善积德远离贪欲和执着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也就是说禅宗和佛教虽然都是佛的分支,但它们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式是有所区别。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是两种不同的佛教体系,二者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小乘佛教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认为佛陀释迦牟尼是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而大乘佛教接受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并加以崇拜。

小乘佛教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大乘佛教主张不仅要自渡,还要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

大蔵禅寺也就是汉禅宗佛教并合大乘佛教。如果是大藏寺那就不可断言之。再者大蔵禅寺功业了得,一个是隋唐时禅宗第四祖宗师司马道信曾在这里讲法,并举办了多回社会名流弘法道场;二个是大唐时有唐朝高僧来此地云游布道讲法。

小王子离家时就没带多少钱财,加上路上遇到强盗抢劫,身上所剩无几。当地人把几间破旧的寺院重新翻建,也就有了几间像样住处。修行修身同样要过日子,过日子得吃饭,靠周边信众施舍这也不是事儿。寺院里一度出现断炊现象,怎么办?一想到今后还不知有多少像今天这样的苦日子;一想到求得真法,冻难受热难当,没有吃的饿得心发慌也得坚持。当时大蔵禅寺周边也没几户人家,然而有那一家不是缺衣少食。下山化缘得到食物不够吃,就是过午不食也不是办法。

怎么办?小王子学会自食其力,带领随从弟子跟当地村民学习农耕农种,在寺院四周开垦了不少和尚业田。而且得到了官府认可,封山封地给了寺院百亩好田好地。寺院种出的粮食不但可以自给,还有多余的广施给当地贫穷人家。

冬去春来,转眼间过了十年,小王子终于成为了大蔵禅寺住持。也就有了属于他的法名释蒋祖。并且参透了什么是普度众生?只有每日虔诚修佛,不断的到处讲经说法。释蒋祖的佛学境界受到了当地信徒的认可。什么是修行?截住贪、嗔、痴就是。什么是四大皆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什么是苦行僧?我们自食其力托钵行乞不就是吗?

据传说小王子在大蔵禅寺潜心修行学习十二年佛法后,他一度云游了全国多座名刹寺院去讲经说法。释蒋祖学佛二十年后自觉得有了智慧,顺道回到暹罗,他想把所学到的东方文化一同传播到故国。当回到故国时,释蒋祖眼前所见到的那个大城王国还是内战不断,江河破碎,老百姓流离失所,不知故国何在,故人何处。

释蒋祖明白所有的战斗不都因那些贪、嗔、痴的人而引起。谁才是戒定慧?他只好将所学到的佛法传了数人后又折返了回来。佛在东方?也许觉得自己道法不深才教化不了当下在苦难中的众生,还得回到大蔵禅寺继续深造。他只好将当初与他一道的两个随从留下来在当地传法,重新带着两名新弟子回到中国。此一来去花费了五年多时间。

春夏秋冬,绿了河边柳,又枯了驿道边上的苔竹叶。斗转星移,岁月的无情。当年的那位年轻又帅气的小王子已经是一位得道高僧耄耋释蒋祖老法师了。释蒋祖也就成为了一名僧侣界大法师中德才兼备的并被世人公认的佛教界里头有着至高学问中的一名老和尚。人已老了,不知为什么老想旧时事。

释蒋祖也免不了回顾起这一生,人生真的不容易,个人的信念,和个人的理想,这不都是一种追求吗?我放下了吗?心想回故国弘扬佛法,可是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想回也回不去了。这不就是没有放下吗?放不下怎么办?只能面朝南向祖国方向拜上几拜,对长天叹息一声,只能把这身老骨头坐化在他乡。回不去了怎么办?弘法心愿实现不了怎么办?只好把弘扬佛法的希望寄托在他身边的几个大弟子身上。

释蒋祖把几个弟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

“今日把你们几个叫到我面前来,我有话要对你们说。我记得在我二十二岁的那年,年轻气盛的我只为求得真谛佛法,听不得他人之言从故国义无反顾前来。也不是如他人所传言的我是为了躲避战乱而出于无奈被逼迫出家。首先要明白出家人修行是为了什么?金梭银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过了几十年。人生本无常,一切都是空。心空、相空、色空,悟空。只有你几个一直跟随着我,也只有你几个能开悟得佛陀智慧。我常常对你们讲六祖惠能大法师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来也只你三人深悟其意。”

三个弟子把他扶坐在木板椅子上,连忙跪在他脚下。

“自从那一天下定了决心,才有了坚定地信念。是佛陀在引导我一路跋山涉水,是佛陀在我耳边说不远万里一定要来到东土求得佛法。转眼间过去了六十年,一个甲子了!我已忘记了我的小名叫什么,我知晓当地人呼我蒋祖。我就蒋祖,姓释名蒋祖,但愿后人记得我是蒋祖,此地就是蒋祖净修处。我得感谢砌石这一带善男信女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我喝习惯了这里的水,我也吃习惯了这里的五谷杂粮。这里的水好甜好甜,这里的五谷杂粮好香好香。我心里有了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都说出家不认家,后峰寨这个地方才是我的家。还有寺院前的那条青石板驿道,我不知在它上面走来走去的来回过多少回了。我老了!快不行了!我终生的希望就是想把东土佛法恭请到我的国家去。我的国家人民一定要得到拯救,只有佛陀才能普度众生,佛陀连花生才能救苦救难救众生脱离苦海。我的国家一直是我的萦绕不去的梦魇,看来我的使命完不成了,想要把真法传到我的国家就靠你们这些弟子。”

释蒋祖有三个弟子跪地接下衣钵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师傅,并托付其他同门师兄弟照顾好老和尚,待老和尚百年涅槃。三位大弟子一路上辗转几千里终于来到了暹罗,学师傅传播禅宗佛法。也就有了泰国佛教其中有一支是来自广济佛国的禅宗一派。后人研究认为这里头的因果关系,暹罗大城王国小王子来东土学法应该是受到禅宗六祖惠能在南粤大地广传佛法有关,真正能把禅宗文化广泛传播开来的就是六祖惠能。

在浩瀚的人文世界观中,且又有着漫长的宗教历史上,作为佛教源头本应是一种外来文化的而且能长期存在于广济县,并且盛行应值得可书的一笔。这也是佛教文化精髓中的“因果论”善念心在广济县能兴盛和比较认可的且为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关于佛陀生于祥瑞广济的这种传说一直往下传有关,也就有了四祖、五祖同源于这一带。

禅宗第四祖庭司马道信是隋唐高僧,古时永宁县(今武穴市)梅川镇人,生于公元580年4月3日。禅宗五祖弘忍是黄梅人,两者相距不过五十里地,这也就印证了佛陀生于此地的有力证据。

0 阅读:0

祥清风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