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接到一通外国急电,全军吓出一身冷汗,到底为何?

毒舌混知所 2025-03-11 09:26:17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主席在渡江战役胜利几个月后有感而发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我军英勇无畏的赞美及全国解放的喜悦。

然而,在决定发起渡江战役之前,斯大林发来的一通急电,却让向来坐怀不乱、处变不惊的毛主席吓出一身冷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通急电

在我军的凌厉攻势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空前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殆尽,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也被我军一举收入囊中,彼时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超过四百万人。

而此时的蒋介石虽然名义上已经下野,让李宗仁以代总统的身份与我党谈判,但实际上依然在幕后控制,随时准备着最后一搏,当时在宜昌至上海长度达到一千八百公里的长江沿线上,依然驻扎着国民党约七十万的兵力。

很明显,蒋介石下野是假,弄权是真,和谈是虚,反攻才是实!

果然,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政府迟迟不肯在协定上签字,因此毛主席与朱老总联名签署命令,小平同志为总前委,率二、三野还有四野一步发起渡江战役。

然而,就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夕,斯大林却向毛主席发来一封急电,“好心”地告知他,如果此时打过长江,美国必定会出手干预。

事实上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当时在上海吴淞口的外海面,美国与英国的军舰正虎视眈眈,伺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面对此种局势,毛主席不得不有所疑虑,一方面,斯大林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对于美帝而言,只有蒋介石政权长期存在,他们在华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不管是中国铁路的使用权,还是矿产开采权,甚至是领土主权。

原本在抗战胜利后,英、美等帝国主义一心在与苏联争夺战后利益,无暇顾及中国国共内战,但当利益瓜分均匀后,他们立刻便腾出手来,插手干预中国内政。

而对于苏联而言,它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结束了腐朽的沙俄时代,在这一点上,苏联算得上中国共产党的老师,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才会以山呼海啸之势燃遍整个中国。

然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往往是利字当头的,对于彼时的苏联而言,他们的政体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对于既得利益,他们仍然相当觊觎,比如,控制旅顺港和东北三省铁路。

故此,一旦渡江战役打响,美国既有可能孤注一掷,投入大量兵力力挺蒋介石集团,那么我军必定会陷入危局。

英明抉择

但当时的情况是,渡江战役已在我党的精心筹划下,一切准备就绪,无论是后勤的粮草辎重,武器弹药,还是战略打法,情报策反,都已然准备妥当,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若仅仅因为斯大林的一封类似“警告”的急件,而取消渡江战役的作战计划,那么我军的军心定会受到极大震荡。

对于舆论导向而言,更可能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届时各方媒体便会毫不客气地以大篇幅竭力渲染的怯弱与无能,甚至得寸进尺,一旦失去舆论阵地 ,后果不敢想象,

在解放战争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切不可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舆论战所打败。

实际上,此刻依然在做困兽犹斗的蒋介石正是在舆论攻势上打着如意算盘,希望靠舆论与“和谈”将决战的时间线拖长,这样说不定有望来场“逆风翻盘”。

蒋介石当时的企图继续依靠沿长江沿岸的一千八百公里防线阻止解放军越过长江,另一边靠舆论获取国际关注,争取美苏的帮助,借助他们之手调停内战,维持“划长江而治”的局面。

然而,在对当时形势洞若观火、相当明晰的毛主席那里,蒋介石的如意算盘终究还是打错了,在毛主席看来,就算美军真的有心要助蒋介石一臂之力,也要有个时间差。

当时,大量美军其实驻扎在日本本岛,但他们若出兵援助南京,必然需要行军时间,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必定会在美军到来之前,迅速占领南京,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其实,素来认为“美帝就是纸老虎”的毛主席压根就不相信美国真会派兵支援南京,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有那么一天,美国真的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支持蒋介石?

4月20日晚八点,小平同志发出总攻命令,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不到两天时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便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全面告破,随着南京“总统府”上的旗帜缓缓落下,宣告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垮台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确实停泊在长江,但经历一番激烈炮战后,终究被我军击中而不敢吱声。事实证明,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何等高超与英明!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