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禁售次日,黄仁勋紧急抵京,特朗普十年前早就定调

邱震海 2025-04-18 09:42:21

各位朋友,大家好。

4月17日,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突然抵达北京,而这也是他继今年一月份之后,时隔三个月再次来到中国。

与此同时,就在黄仁勋抵达北京前一天,经美方证实,他们已经全面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芯片,包括最后一种专供中国,且相对而言比较低端的H20芯片。

在此背景下,黄仁勋突然访问中国意欲何为?

根据中国官方和海外媒体的报道,黄仁勋此次访华是受到了中国贸促会的邀请。且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黄仁勋此次不再是以他标志的皮夹克形象出现,而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

黄仁勋形象的变化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我们不予评论。

我想讨论的是,黄仁勋此行究竟是向中国解释?还是向美国展示其尽管受到限制,也要与中国加强往来的强硬态度?

01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背景。

首先,众所周知,美国方面之前就已经全面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芯片,但留下了一个口子,即H20芯片和其他一些相对低端的芯片可以对华出口。

所以坊间传闻,以黄仁勋为首的英伟达高级管理层一直以为最后能被网开一面,但4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证实,早在半个月前,也就是4月9日,他们就已经向英伟达发出禁令,只是英伟达没有对外公布。

确实,过去16天时间里,我们并不知道美国政府发布了禁令,且据说,英伟达也没有告知中国客户所有芯片都被禁售的消息。这一说法是否属实,我就不多加评论,但它可以作为一个背景,供大家参考。

我个人认为,黄仁勋此次访华,很可能与这个消息有关。

第一,他要就此次事件向中国客户进行解释,不管是安抚也好,讨论下一步发展或市场目标也好,背后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第二,坦率地说,黄仁勋此次来访也和中国政府有关,因为他是受贸促会邀请,而贸促会至少是半官方的背景。

此外,黄仁勋也需要与中国官方、中国客户,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分公司、员工及企业管理层商讨下一步发展目标。

当然,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黄仁勋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因为他性格还是特立独行的。

上文提到过,黄仁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身皮夹克。且至少最近几年,这个形象一直没变过,直到4月17日抵达北京才略有改变。

黄仁勋特立独行的形象与他的个性紧密相关。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1月20日,几乎所有美国科技巨头都出席了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唯独英伟达没有去。

而且黄仁勋虽然是美籍华裔,但他历来与美国政府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并不像美国其他一些科技巨头,和政府走得那么近。

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反而使他受到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毕竟他所从事的芯片行业是极为敏感的领域。

此前,美国官方曾有一份内部文件指出,全球芯片产业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中,华裔和中国人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们要么是在台岛的台积电工作,要么是像黄仁勋那样出生在台岛的华人,要么就是在中国大陆生活和工作的。

如今在芯片领域,中国大陆不仅需求多,而且生产上也在努力追赶并迭代发展。

可以说,全球芯片产业的生产、研发和使用,几乎都被华人主导,这一现象颇为引人注目。

因此,若说黄仁勋此次来华有某种解释的使命,那么他在过去半个月没有透露美国禁令的消息,或许是事实。

然而,凭借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他不太可能仅仅解释一番就收缩在中国的市场,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否则他就不是黄仁勋了。

不过,在全面芯片禁令实施后,英伟达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如何开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今年1月,黄仁勋已明确表示,英伟达不会收缩在中国的市场,反而会不断发展并扩大在中国的业务,不仅局限于芯片领域,还会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

若从今年1月算起,黄仁勋此前到访过北京、深圳、中国台北,此次已是三个月后的第二次到访。

而去年11月,他还曾到访中国香港,并在香港科技大学停留了几乎整整一天。

期间,他不仅与校长会面、参观校园,还参加了一场炉边对话,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全英文交流,并穿上香港科技大学校友的服装,明确表示自己已成为该校校友。

算上去年11月那次访问,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他已三次到访大中华地区,由此可见他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市场。

从这一现象也可看出,英伟达作为行业焦点,必然会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甚至挤压。

关于黄仁勋此次到访北京,以及他是否会与其他地方的中国官方、市场、客户、供应链以及内部员工进行沟通等情况,大家可以持续关注相关报道。

02

说到芯片企业被挤压,就不得不提及我们到底如何研判特朗普了,坦白来讲这其实是另一个话题,明天后天有时间,我会展开来讲。

还记得去年11月,特朗普刚当选但尚未上任时,我曾用一系列数字为大家解读了即将来临的特朗普时代。

一个是要打破特朗普的三个迷思。

其中第一个迷思就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曾误以为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但其实他始终如一,内心的想法从未改变。

尽管特朗普表面上看起来行为反复、出尔反尔,但实际上他背后是心口如一的。

心口如一,并不是给予特朗普正面的评价,而是事实确实如此。

举个例子,今年4月2日,包括最近几天,特朗普一直在和中国打贸易战争。

4月16日,有消息称特朗普已将对中国的关税提高至245%,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仅仅是情绪的宣泄。

然而,像这样的事情,早在十年前特朗普就已经预言了。

例如,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在2015年6月15日,特朗普在一次竞选活动上发表演讲。

众所周知,特朗普是在2016年11月正式当选,所以也就是在他当选之前的一年零五个月,他当时在竞选活动上发表演讲,提到“中国窃取美国的财富”,以及全球贸易秩序的极度失衡。

此外他还表示,如果是他上台,那么他一定会采取措施,也就是高关税的措施,说要把“中国偷窃我们财富的整个国际贸易秩序和经济秩序,扭转过来”。

这句话在2015年6月15日,就是将近十年之前,说得非常明显,这几乎就是他的原话。

十年之后我们再看,特朗普今天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尽管在这过程中,特朗普在政策的出台上存在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等现象,但他的内心,无论是价值观、战略目标还是对世界的解读,都是一以贯之的,并且在这些问题上他始终心口如一。

我所说这些,并非是多余的废话。

大家是否还记得,上次我也与各位谈论了关于特朗普及其团队性格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若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规律,往往有助于推理特朗普及其团队未来的政策走向。

因为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这一点可能当事人本人都未必能察觉到。但如果是外人,比如一个智库,要准确推理未来走向,大概就可以从性格入手。

如果硬要说这其中有什么学问的话,其实主要是行为经济学,即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你在经济当中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在这方面,我们应避免使用原有的思维定式来理解特朗普,不应简单地将他视为疯疯癫癫、出尔反尔的人,其实非也。

在5个月之前,我就曾指出这是我们要破除的三大迷思中的第一个迷思,即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认为特朗普是疯疯癫癫、出尔反尔的人,实际上他始终一以贯之。

而且,我今天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他是心口如一的人,这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推理。

现在,许多人关心未来的中美贸易战究竟会怎样,美国又会如何行动?在今天我分享的第二段内容,也就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这一段,或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2 阅读:420

邱震海

简介: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有30年媒体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