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需警惕,风险因素悄然逼近,农民朋友需加强防范
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无论是华北平原,还是一些山区的梯田里,都能看到玉米的身影。它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宽大且呈剑形。玉米的生长周期根据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春玉米的生长周期大概在100 - 120天左右,而夏玉米的生长周期可能相对短一些,大约80 - 100天。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许多风险因素需要农民朋友们加以重视。就拿温度来说,玉米是喜温作物,在生长期间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播种过早,气温较低,种子可能会因为低温而无法正常发芽。就像华北地区有些偏远山区的农户,有一年早早地把玉米种子播下去了,当时气温还在10摄氏度以下,结果好多天过去,种子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才发现是因为低温影响了发芽率,这就导致了玉米的种植时间不得不推迟,整体种植计划被打乱,产量也受到了影响。
水分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一样。在苗期,土壤湿度适中就好,如果水分过多,容易造成土壤透气性差,引发苗期病害。玉米拔节期之后,需水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缺水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穗粒数。我有个网友是华南地区的农民,他分享过自己的经历。有一年干旱,他在玉米抽穗期没有足够的水灌溉,结果到了收获的时候,发现玉米穗又小,籽粒又不饱满,产量比往年少了很多。
病虫害也是玉米种植中的一个巨大风险。像玉米螟,这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蛀食玉米的茎秆、穗轴等部位。在玉米生长的大约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时候,玉米螟就可能开始为害玉米植株。它会蛀入茎秆,影响玉米的运输功能,导致营养供应不足,使玉米出现空秆或者瘪粒的情况。我曾听闻华北地区有一个昌平的玉米种植户王师傅,他在自己的一块玉米地里就遭遇了玉米螟的侵害。刚开始只是发现个别植株有点不对劲,没太在意,结果过了一个星期,越来越多的玉米植株出现被蛀的情况,最后整个玉米地的产量损失了不少。
还有玉米锈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的地区比较容易发病。在南方的部分地区,由于气候比较湿热,玉米锈病时有发生。发病初期,玉米叶片上会出现一些黄褐色的小点,慢慢发展成锈色的疱斑。这种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在半个月内迅速蔓延,严重影响玉米光合作用,使叶片枯黄,玉米植株早衰,从而降低产量。
除了这些,杂草也会给玉米种植带来麻烦。杂草会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在玉米种植的前几天到一周内,如果不能及时做好除草工作,杂草就会疯狂生长。像在西南地区一些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梯田里种植玉米,除草就更加困难。因为地形的原因,大型除草机械进不去,只能靠人工除草。有一位当地的农户就曾抱怨,他种的玉米地就在梯田上,因为地势不好,杂草清理不及时,玉米生长受到干扰,一个月下来,玉米长得比旁边除草及时的地块矮了一大截。
而且,玉米种植还需要合适的品种选择。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玉米品种,不同品种在抗病虫害、适应气候、产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比较热门的品种大家都在种,但是有时候不一定是适合当地种植的最佳选择。我了解到在华南地区有一些种植咖啡厅附近小范围试验田的农户尝试种植了一些相对冷门的玉米品种,比如糯玉米里的一个特殊品种,这种玉米口感软糯,但是产量不是特别高,不过它在当地的湿热气候下,抗病性比较强。还有一些在北方一些小众地区种植的自交系玉米品种,虽然产量一般,但是它的淀粉含量特别高,适合用于工业加工,而不是一般的食用。
地域差异对玉米种植风险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华北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玉米。但是,这里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比如春玉米种植时,春季有时候会有晚霜,一旦发生晚霜,刚出土的玉米苗可能就会被冻死。而在华南地区,多山地的地形使得玉米种植多集中在一些山谷和平原地带,因为地形复杂,种植技术相对分散,难以统一管理,这就增加了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量。如果施肥过早,玉米苗还比较小,吸收不了那么多肥料,可能会造成肥料浪费,还会因为施肥量过大而产生烧苗现象。如果施肥过晚,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足够的养分供应,也会影响产量。我听闻东北有个农户,他在玉米种植后的3天左右就匆匆忙忙地施了肥,结果有些苗就出现了轻微的发黄现象,经过检查是因为施肥后土壤局部肥料浓度过高导致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防治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以在玉米田里放置赤眼蜂的卵卡,让赤眼蜂去寄生玉米螟的卵,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当玉米螟发生比较严重的时候,再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在杂草防治方面,可以在玉米播种后三天内使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草的生长。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风险无处不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农民朋友们精心对待。从种子的选择、播种的时机,到生长期间的管理,再到最后的收获,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那么,农民朋友们在你们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棘手的风险因素呢?你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深入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