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胡鑫宇案新闻发布会的同时,一位初二女生的妈妈,正在私信我求助,说孩子从初一开始有厌学情绪,有时候会觉得心烦,哭到半夜,到了初二问题更严重,不想去上学,天天粘着妈妈,弄得妈妈不得不请假,陪着孩子。
很显然这位姑娘也存在“适应困难症”,与胡鑫宇的情况极为类似,但却被很多家长忽视了。
我们似乎更在乎,孩子入园时是否适应良好?入学一年级是否适应良好?却不知道“初一高一”的适应困难,严重了会危及生命。
什么是适应障碍典型的情景之一,就是升学后的第一年,有些孩子会出现:难以融入班集体,无法建立友谊,郁郁寡欢,厌学易怒等情况。
尤其是寄宿学生,家长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孩子不仅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就连生活环境也大变样,因此社交能力弱的孩子,就会突发各种负面情绪,甚至身体疾病。
胡鑫宇用他的生命,在向我们示警:适应困难,对孩子的打击真的很严重,每一位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
如果您家也有初一、高一的孩子,或者孩子即将升入初中、高中,推荐您一定要把本文收藏起来,多看几遍!
适应为什么这么难可能成人很难理解,升入新学校,有那么难以适应吗?
有调查显示,在初一、高一新生中,有适应困难情况的孩子,高达50%左右,有的孩子一两个月,可能就适应良好了,但有些孩子一直不能适应,最后才会慢慢变成,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
蓁蓁经常会收到初一家长的求助,称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却很少有家长发现,这与孩子难以融入班集体有关。
如何提高适应力适应能力就像是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提高的。
1、培养社会能力
在这方面,家长最好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孩子初一厌学了,再着急。
其实小学六年,孩子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正是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绝佳时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比较单纯,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之后,只要妥善解决,一般都能和好如初。
这就给孩子的社交,提供了充分试错的机会,而且试错成本并不高。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提到的“我能解决问题”技能,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遇到问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分别是什么?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呢?鼓励孩子,把他想到的方法,付诸实践。
小学六年孩子会遇到,大量同学关系问题,通过上述方法,能帮孩子一步步探索出,大量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提高孩子的情商和社会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实拍图
如果孩子能在8-12岁,将这个方法学会,并熟练运用,相信无论他今后要换多少个学校,他都能迅速适应,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只有同学关系融洽的孩子,才能有精力去好好学习。
2、搭建情感支持系统在胡鑫宇的笔记本中,可以看出他缺乏情感支持系统。有了烦恼,他只能写在笔记本里,却无从倾诉。
但很多孩子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一方面,家长对于成绩的殷切期盼,让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跟孩子聊过心事了,张口闭口都是学习;另一方面,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急需同伴的认可,需要向同伴倾诉,可新环境中,却都是陌生人。
为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保持与小学同学的联系,要允许孩子给老同学打电话,跟老同学聚会,在沟通中,孩子会发现,原来不仅仅是他自己适应不了,好朋友也遇到了各种问题,他们会互相出谋划策,适应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3、规避青春期影响之所以说初一、高一的适应困难,比幼儿园和小学的更难解决,就是因为这里面掺杂了青春期的影响。
家长一定要认真学习青春期知识,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帮助。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还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所以他们会突然显得像个小宝宝一样,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女孩,她会变得非常黏妈妈。
另一方面,他们又追求独立,希望自己看起来能像个成人一样,应付各种问题。
所以孩子内心非常纠结,家长要理解孩子,不要像小时候那样,批评、命令、威胁孩子,更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平时要像朋友一样,多跟孩子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让他感觉到:跟父母聊天是毫无压力的,可以畅所欲言的,这样孩子有事,才愿意告诉父母。
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青春期儿童心理,欢迎您点击下方链接,订阅我的专栏,其中有,对于青春期各种问题的深入讲解和解决方案。
蓁蓁总结初一、高一适应困难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孩子都经历过,而很多孩子至今都没有走出来。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看到本文,重视这个现象,帮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
我是@蓁蓁心理抚养,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儿童心理研究,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