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读书这事心境、生存环境、人生阶段很重要。人在不同内外因素下同一本书读出的东西就不同。青少年时期,对人生没有紧迫感,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也不用为生计而操心,所以少有浮躁、焦虑,多为寻找简单兴趣。一些符合个人兴趣的专业、小众读物也会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到了社会,成为社畜,终日挣命,哪儿还静得下心去看青少年时期的爱好。我上小初高中的时候是看了很多军事书刊的,对当时的世界各国的武器装备数如家珍、了然于胸。工作了军事期刊就不再买了,等成社畜,除了军事战史类的书时不时的地看几本外,武器的书是不再看的了。静不下心,脑子也没有空间记这些,偶有闲暇只想做一些更没意义的放松。当然,现在有短视频,不费脑子,还是偶尔看看兵器的视频。其实兴趣爱好一直都在,就是人没有了生活,只剩下活着。
育儿书有孩子与没孩子看也是天上地下的感觉。理论这东西谁看都觉得容易简单,但真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孩子是活物,有思想有灵魂,不可能按书里的东西生搬硬套,所以会有很多老师、教育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总结经验、理论不难,但因人而异去解决问题还是很有难度的。
书作为内容的载体,受制于物理属性的限制,在当下与其他媒体相较已没任何优势。比如语音史这书,很专业,看书就很无趣,绝大部分人看不懂,更懒得琢磨。但如果做成视频,语音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呈现那感觉就大不一样。所以网上历代古汉语发音的视频很火,感觉一下不一样了。未来的传统图书,只能作为参考资料,意义太有限。
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军武器--英国和美国海军的舰炮、鱼雷、水雷及反潜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军武器--世界各国的舰炮、鱼雷、水雷及反潜武器》个人评分:8分 某瓣评分:无 阅读时间2020年 作者:美
出版方:海洋出版社2018年出版
ISBN:978-7-5210-0042-9、978-7-5210-0043-6
这类书的优点就是专业,缺点也在这里。如果是青少时期的自己大概率能细细阅读,甚至还会作为参考资料没事翻翻。但人成社畜了就翻翻弃了,了解个大概,也懒得细想琢磨。
看这书的时候还没孩子,觉得说的挺有道理。等有了孩子,也就懒得看这类书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对生活的实践意义非常有限,甚至是无。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这书如果做成系列视频就会有较多的受众,还是挺吸引眼球的。终究人都有好奇心,从商周到现代语言、语音的变迁也充满了趣味性,不同地方的人都会比对自己的方言。但可惜这本只是传统的纸书,内容优秀专业,但枯燥乏味,只能成为非常小众的读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