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有三次事关全局的关键阻击战,先后发生在东北战场和中原战场。
本文介绍的是东野10纵梁兴初指挥的黑山阻击战。

梁兴初
一、为何要打黑山阻击战?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
锦州是东北与华北联系纽带,是战役取胜的关键。10月14日,我军向锦州总攻。15日攻克锦州。
蒋介石命令廖耀湘兵团在侯镜如兵团的配合下重夺锦州。而我军则决定利用此机会,全歼廖耀湘兵团。之前,我军在中原战场的豫东战役中,已经有“围点打援”,歼灭蒋军一个兵团的经验。

廖耀湘
而黑山和大虎山扼守着沈阳通往锦州的通道。
东野意图很明确:就是在此处设防,阻挡敌军西进,为我主力部队调动、部署赢得时间,最终围歼廖耀湘兵团。
由于后来黑山的成功阻击,这个目的完全达到了。
二、为何选择梁兴初的10纵担此重任?彼时,10纵并非东野王牌部队,其在人员数量、装备、经验上都不如于其他部分主力纵队。选择10纵的主要原因:该纵队当时是东野离黑山距离最近的部队,能快速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进行阻击。
同时,10纵有较强的战斗意志和执行力。梁兴初更是作战勇猛,指挥果断。
三、战斗过程及结果10月20日,廖兵团大举进攻黑山。23日,国军“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一军参战,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对前沿阵地疯狂轰炸,刘亚楼电告梁兴初:“务使敌在我阵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
101高地的战斗最为惨烈,敌出动100多门重炮和10架飞机轰炸,高地被削2米。
梁兴初晚年回忆:“阵地反复易手,无论哪方只要夺占阵地,必遭对方炮火覆盖,101高地,几乎找不出一具完整的尸体”。
此战10纵伤亡4000人,敌伤亡8000人,被俘6000人。至25日,敌军总溃退。

1981年梁兴初在黑山现场
经过此战,廖耀湘完全失去了进攻锦州的信心。与此同时,东野主力已包围廖兵团,后势如破竹,将廖兵团全部歼灭,廖耀湘以下28名军师级将领被俘。
需要说明的是,此战敌兵力15万,新一军、新六军两大王牌参战,这两个军战力强悍,在抗战后期没少让日军吃苦头!
10纵只有3.5万,武器上也处劣势,胜利原因在10纵视死如归的英勇气魄,加上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援。
四、后记黑山阻击战,梁兴初和华野10纵一战成名,后被改编为47军。
因为黑山阻击战是梁兴初指挥的,很多人认为阻击战是我军王牌部队38军打的。事实上,38军是由一纵改编而来,当时军长为李天佑。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梁兴初接手38军军长,并在二次战役中重创美第9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所以,在战斗精神上,38军与原东野10纵是有传承的。
让我们永远铭记当年那支东北战场的铁血之师——梁兴初指挥的华野第10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