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侯波拍了张毛主席睡倒在河滩上的照片,罗瑞卿心疼极了

史海任我行 2024-06-16 16:58:57

2017年的时候,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在北京病逝了。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主人公却并非是一个寻常的人。

侯波其实就是当年著名的“红墙摄影师”,曾作为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而工作了十三年,她的镜头记录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恰是在1952年,侯波就曾拍下一张毛主席在黄河河滩的照片,这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小故事。

红色摄影师侯波

侯波本人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幸运的人,1924年出生的她来自山西,十三岁就来到延安参加了革命,二十五岁亲历了开国大典,随后还成为了中南海专职摄影师。

其在毛主席身边十三年,拍摄了四百多张珍贵的照片,占到了毛主席公开照片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影像资料也成为了后人了解毛主席的重要依据。

用侯波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一生很有福气,亲历了开国大典,也看到了祖国富强。”

至于侯波与毛主席的会面,还要追溯到1949年的5月,当时侯波来到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协助丈夫徐肖冰完成毛主席接待外宾的摄影任务。

会面结束后,大家准备收拾东西离开,却突然听到那熟悉的湖南腔,正是毛主席招呼他们坐下聊天。

闲聊中,毛主席看到了面生的侯波,于是就问:“这个小姑娘是谁啊,怎么没有见过?”

一旁的徐肖冰赶紧为毛主席介绍,毛主席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又问起了侯波的经历。

当得知侯波是夏县人时,他老人家笑着说:“山西可是个好地方,关云长就是夏县人,陈赓还在你家乡打了几场大胜仗呢!”

毛主席接着还说:“你是吃延安小米长大的,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原本侯波是第一次和毛主席对话,内心还是十分紧张的,但在听到毛主席幽默而亲切的语气后,她的心情顿时就舒缓多了。

而没想到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还拉着他们夫妻要合影,并且坚持要侯波站中间,他说:“妇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于是,在新华社记者陈正清的帮助下,为徐肖冰夫妇留下了一张与毛主席的珍贵合影。

这张照片被侯波珍藏了多年,每一次看到它侯波都会感慨不已,她说:“那时我们多年轻,毛主席多年轻,共和国多年轻啊!”

几个月后的开国大典上,徐肖冰和侯波也站在城楼上,负责现场的拍摄工作,侯波还是当天唯一登楼的女记者,这让她十分自豪。

当天的拍摄中,向来节省的侯波却一口气用掉了三个半的胶卷,可见当时的她有多么兴奋。

事实上,有些照片还是她半个身子探出栏杆拍的,周总理看见后颇为担心,当即伸手抓住她的衣角,口中还不停说:“要小心。”

正是在这种敬业精神的支持下,侯波拍摄了很多宝贵的照片,那张毛主席在话筒前讲话的照片就是她拍摄的。那也成为了侯波的得意之作,每每有人提起,都会让她感到自豪和幸运。

而之后不久,侯波就调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专职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摄影。

因而在很多历史事件上,我们都能找到侯波的身影,比如七届三中全会、第一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等等。

在侯波为毛主席拍摄的四百多张照片中,还有两张是十分经典的,其中一个是《毛主席回韶山》,另一个是《毛主席和顽童》。

前者是在1959年,那是毛主席离家三十二年来第一次回乡,画面中的他戴着红领巾站在中间,身边簇拥着少先队员们,画面充满了和谐之美,诗人臧克家对此说:“纸片上仿佛听出了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张照片还促成了一段姻缘,画面中毛主席身边的一对孩童因此结识,十二年后成为了伴侣。

至于《毛主席和顽童》,那是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来到湘江游泳,他老人家当天游得很开心,就一路向着下游而去。

侯波不会游泳,就拿着相机在河滩上抓拍,结果一个不小心还掉进了粪坑里。好在粪坑不深,侯波在简单清洗后赶紧追毛主席去了。

此时的毛主席也已经上岸,正披着一件睡衣在河边踩泥巴,看着像个天真的孩子。

随后,毛主席来到了一户院落旁坐下休息,几个孩子就在他身边玩闹。毛主席顿时来了玩心,和那几个孩童说笑起来,期间小孩还手舞足蹈地为他跳舞,侯波就把那一瞬间抓拍下来。

这张照片在当时也很受人们的欢迎,被认为是毛主席从“伟人”回归“凡人”的形象代表,因而广为流传。

让害河变成益河

关于侯波为毛主席拍的照片,还有一张虽不出名但也很有意思,那就是1952年在黄河河滩上拍摄的一张毛主席生活照。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这个母亲的“脾气”有点大,古往今来不知道泛滥了多少次,于是治河就成为了历代中国的领导人们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曾视察黄河,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于是国家开始了治河工作。

当时的工作方针是“除害兴利,综合利用”,于是就有了新中国的第一项治河工程——“引黄济卫”。这项工程从1950年就开始准备,又在1951年的3月动工,直到1952年的4月建成。

建成之后,国家又给这个工程改了一个名字,就叫“人民胜利渠”,以此纪念新中国第一次在黄河下游临堤建闸,开辟黄河下游引水灌溉先例的事业。

就在人民胜利渠建成六个月后,时值抗美援朝战争大局已定,我国也将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毛主席于是来到了黄河下游视察。

他的第一站就是黄河济南段,随后是徐州黄河故道,再然后到兰封视察1855年黄河决口旧址,紧接着到开封柳园口视察,最后来到了郑州,在黄河北岸视察新建成的人民胜利渠。

从10月25日离京到10月31日上午抵达邙山,毛主席这一趟旅程安排地很紧密,他自己也十分辛劳,头一天晚上他几乎就没有睡觉。

可尽管已经十分疲惫了,毛主席在听到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介绍说引黄济卫工程改名为“人民胜利渠”后,他顿时兴奋了起来,说:“这个名字取得好,我要看看你们的胜利渠,快带我去!”

说着,毛主席就在支线站下了专列,然后搭乘原本是供铁路工人使用的小火车前往胜利渠路口。

一路上,潘复生都在给毛主席介绍人民胜利渠的详细情况,而毛主席越听越高兴,他说:“从军事的角度上说,每打一仗,都要有全局的策划,这叫做庙算。搞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都要有庙算,你们的庙算做的不错!”

不止如此,毛主席还说:“有了渠也不要忽视井,要合理安排井灌和渠灌,井灌是游击战,渠灌是阵地战!”

在真正走上大坝后,毛主席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这渺渺河洲的美景带给他无限的畅想,而在得知今年的农业大丰收后,他更是情不自禁地感叹说:“黄河果然是养育我们这个民族的母亲河啊!”

毛主席的肯定是发自肺腑的,因为这项水利工程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往人们常说“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但从这一天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也能享受到黄河带来的实惠,而不是只被水患困扰。

正因如此,毛主席就说:“全国两千多个县,如果每个县都有人民胜利渠就好了。”

一旁的平原省长赵明甫于是说:“可以在黄河下游每一个县都搞一个闸来灌溉庄稼”,而毛主席对这个意见很认同。

在这之后,毛主席继续在坝上参观,他还试图独自启动第二个闸门,而在众人的辅助下,闸门最终缓缓抬升,毛主席于是目送着黄河水潺潺北流,一直流向北岸的农田。

直到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午饭的时间都已经过了,众人就劝毛主席回去吃饭休息。尽管毛主席的兴奋劲还没过,但他还是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一行人这才返回了专列。

毛主席在河滩上

在午饭过后,毛主席就吩咐:“休息十分钟,我们就去饮马口看渠水和卫河汇合。”

因而众人实际上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就再次出发,这次他们乘车经由新乡前往目的地,途中毛主席还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切欢迎而耽误了一会,这导致他们抵达饮马口的时候已经四点多钟了,但毛主席依旧兴致勃勃,一路上都在和众人畅谈治河的前景。

走了好大一会儿,也许终于是感到累了,毛主席在河滩的一块草地上坐了下去,最后干脆仰卧在了草地上。

仰望着蓝天白云,听着流水潺潺,这时的毛主席心情十分舒畅,他还大声喊叫说:“看了人民胜利渠了,啊,今天真是太高兴了!”

此时,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的侯波也感受到了画面的美好,她赶紧示意众人不要打搅毛主席,而她自己则在选好角度后拿起了照相机。于是在快门声中,又一张珍贵的历史记忆诞生了。

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短短地一会儿的时间里,静谧地河滩上竟然传来了毛主席轻轻的鼾声。

一直负责保护毛主席的罗瑞卿等人对这个情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本来不想打扰毛主席,希望他能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放松,但考虑到河滩上湿气重,唯恐毛主席受凉的他还是快步上前,并轻声唤醒了毛主席。

听到罗瑞卿的声音,毛主席立马醒了过来,意识到自己睡着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罗瑞卿于是说:“主席,您太累了,回去休息吧。”

毛主席却一边从口袋里摸烟一边说:“不累,见到了人民胜利渠,我心里高兴。”

说罢,毛主席才缓缓站起身来,再次对当地负责人说:“今天看了小黄河,在人民手里,害河可以变益河!”说罢,他才在众人的扈从下向着汽车的方向走去。

当天五点多,毛主席回到了专列上,一行人已经准备离开这里。临行之际,毛主席仍然不忘叮嘱黄委会主任王化云:“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当地政府也牢牢记住了毛主席这句话,他们还将毛主席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及“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写到了人民胜利渠纪念馆的大门两侧,这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的治河事业。

在那以后,毛主席还在1958年又一次来到河南视察,并且继续来到了新乡。此时正是棉花收获的季节,而新乡当年获得了大丰收,人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得知毛主席到来,大家更开心了,地方干部和棉农几乎把毛主席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这里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侯波为了给毛主席拍照,爬到了堆积如山的棉花堆上,结果一脚踩空掉了进去,急的她大呼救命。

毛主席在听到救命声后,赶紧招呼人拉她出来,于是几个大小伙子就跑过去像拎小鸡似的将侯波提了出来。

看着满身棉絮的侯波,毛主席还笑着说:“乐极生悲不无道理,看来我们还要谨慎啊。”

侯波这时候还意识不到,自己不久后还要到粪坑里走一遭,一年两度出糗,对她来说也是身为专职摄影师的难忘经历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充满故事性的瞬间,才让侯波和毛主席联系了起来,他们也建立很深厚的友情。

这一点,从侯波对毛主席的称呼也能体现出来,她一直称呼毛主席诶“老人家”,这在其他人身上很难见到。

正因为与毛主席感情深厚,侯波在离开中南海后依旧保持着对毛主席的尊敬,她和丈夫徐肖冰每年都会在毛主席生日这天吃面,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们终身,直至2009年和2017年他们夫妇先后去世。

巧合的是,徐肖冰和侯波最终的寿数都是九十三岁。

结语

作为摄影师,侯波可能不是一个足以影响历史的大人物,但她却在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身边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十三年的伴随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更何况她还在这期间经历了那么多,既有以开国大典为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以毛主席在黄河河滩上这样的温情瞬间。

或许可以说,正是因为侯波的照相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毛主席形象,让他老人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范得以长存!

70 阅读:5307
评论列表
  • 2024-11-16 20:38

    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