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美国政治舞台风云变幻,权力交接的前夕,各种动态让人目不暇接,背后隐藏的局势更是错综复杂。
2025年1月12日,据报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美媒节目中大力宣扬拜登政府4年任期的成果。他声称,拜登任期内扩大了北约规模,提升了与亚洲盟友的关系,美国变得更强大、更安全,而主要对手俄罗斯、伊朗、中国都变“弱”了。这番言论乍一听,似乎美国在过去4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资料图)
先把目光投向美国自身的发展状况。在实体工业领域,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国制造业如今问题重重。以波音公司为例,2025年1月10日,美国亚特兰大市一架波音757 - 300客机因发动机故障停止起飞,机上201名乘客只能通过紧急滑梯撤离;仅仅一天后的1月11日,俄罗斯一架飞往迪拜的波音767客机,又因为液压油设备故障中途返航。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29日,韩国一架波音737 - 800客机失事,造成机上179人遇难,而在事故前后的24小时内,荷兰、加拿大均有波音同机型客机发生故障。紧接着12月30日,韩国另一架波音737 - 800客机出现起落架故障。短短半个月,波音客机高密度地出现各类故障,这无疑表明波音公司的工程质量管理已经濒临失控。不仅如此,美国头部芯片企业英特尔的市值也大幅缩水,从2020年1月的约3065亿美元,跌至2025年1月的约825亿美元。在造船、钢铁等基础工业逐渐凋零的情况下,美国工业体系的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这一系列现象都是美国国力下滑的直观体现。
实体经济增长与金融债务扩张之间的矛盾,也让美国陷入困境。拜登政府任期内,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与美元版图决裂,去美元化进程正式开启。2025年1月6日,金砖组织吸纳印度尼西亚成为第11个成员国,这一事件标志着主要非西方国家正汇集起来探寻新的经济金融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美债利息带来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美国政府在偿还债务时愈发吃力,国家信用及可用资源逐年衰减,美债信用危机不断加剧。
军事方面,美国也不复往日的“威风”。拜登政府任期内,与中国在多个问题上激烈对抗,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佩洛西窜台事件后,解放军迅速构建封岛战备演练反应机制,围绕台海构建起收台、拒止的军事布局,稳步推进统一进程,美国的这次政治冒险遭到了有力回击。在南海,中方在仁爱礁、仙宾礁、黄岩岛先后逼退美菲的侵闯动作,黄岩岛领海基线划设后,中国军事实控范围进一步向外延伸。此外,美国至今未能有效解决胡塞武装在红海拦阻美英以船只通航的问题,甚至在2024年12月21日还发生了美军舰艇在红海误击己方舰载机的乌龙事件。而在2024年年底,中国成功首飞六代机后,美国对华军事舆论明显降温,在该领域的进展已经落后于中国。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军事上正逐步由扩张转向收缩。
拜登(资料图)
再看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关系,也出现了诸多变数。据《环球时报》消息,2025年1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先后出访亚太地区。布林肯在1月6 - 7日访问韩国和日本,沙利文于1月5 - 6日访问印度。他们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巩固拜登的外交遗产,加强美国在亚太的盟友体系,但实际情况却并非一帆风顺。
先说说韩国,当地时间2025年1月6日,布林肯与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举行会谈,这是韩国“戒严风波”后两国外长的首次会晤。当时韩国国内局势复杂,尹锡悦被停职,布林肯在会谈中对尹锡悦在发布紧急戒严令期间的行动表达了“严重关切”,但同时又声称对韩国民主制度有信心。然而,就在布林肯访韩当天,据韩联社报道,朝鲜向东海发射了2025年首枚导弹,射程覆盖美日韩。这一行动让韩国如临大敌,韩国宣布军队做好全面战斗准备。朝鲜此次发射导弹的时机耐人寻味,似乎是在向美韩发出强烈警告,也给布林肯的访问蒙上了一层阴影。
布林肯(资料图)
日本这边同样状况不断。布林肯1月6日晚抵达东京,按计划7日与日本官员会晤,回顾“美日同盟在过去四年取得的巨大进展”。但拜登政府1月3日以存在安全风险为由,阻止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这一行为引发了日本的不满。日本首相石破茂在1月6日出席新年记者会时公开表示,美国此举令日本产业界对投资美国产生忧虑,要求美国作出解释。此外,石破茂还流露出向中国靠拢的意向。早在2024年12月29日,石破茂就对外界称访华对日本极为重要,中日关系不能停留在表面,并决定推迟1月中旬的访美行程。随后,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于1月13 - 15日访问中国,举行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九次会议。石破茂还让他们给中国带去亲笔信,表达自己希望尽快访华的心愿。日本出现这种态度转变,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经济面临困境。日本2024年和2025年的通胀率预计分别保持在2.7%和2.6%的高位,2024年的GDP可能萎缩0.2% 。1月2日的数据显示,日元兑美元继续徘徊在157的低点附近,汽车等工业出口领域也逐渐衰退,日本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让日本感到不安,转向中国成为石破茂的选择之一。
美国在印度身上的算盘也未必能如意打响。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2025年1月6日,印度总理莫迪会见了来访的沙利文。沙利文承诺美国将很快完成相关文件工作,取消阻碍印美民用核合作的法规,并预测未来十年美印公司将在先进半导体技术、太空探索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但印度也有自己的顾虑,2024年12月24 - 29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访问美国,期间既与拜登政府高级官员会晤,也与特朗普团队相关人士见面。此前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12月23日在华盛顿与美国高级外交官会谈时,就表现出对特朗普上台后印度政策的担忧。印度希望美国能兑现承诺,担心特朗普上台后推翻之前的约定。而且,印度并不想完全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棋子”,对印度来说,在中美俄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才更符合自身利益。
沙利文(资料图)
从这些情况来看,沙利文所谓“美国更强大,对手变弱”的言论,显然与事实不符。拜登政府4年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盟友关系也出现松动,曾经构建的战略布局正面临瓦解的风险。美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在自身实力下滑、盟友态度转变的情况下,它还能继续维持所谓的“全球霸主”地位吗?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国际局势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再凭借单方面的意愿肆意妄为。美国如果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恐怕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