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与宝马奔驰大众签署合作: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古扎尔聊历史 2023-06-24 09:40:16

日前,根据媒体消息,在两国总理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德国宝马、奔驰、大众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表示要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

这个事情其实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怎么解读这个事呢?首先是,布林肯前脚刚刚结束访问登上飞机,中德两国就进行了通话。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发改委层面敲定的合作,基本上就是国家战略层面基于对双方汽车产业的彼此认可与深度融合。

德国车企为何要与中国深度合作,彼此融合?

汽车是德国的国家级产业,德国选择中国深度合作,有着理性与明智的考虑。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车企转型的方向,我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发展最充分市场,BBA大众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与品牌实力强大的燃油车巨头,但在电动化时代落后了。

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BBA大众深知自身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在国内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BBA们在中国的燃油车销量还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品牌溢价一直都深受认可,德国车企也非常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习惯,中国消费者对德国品牌也颇为认可。

问题是,德国的电动化转型并不成功,现在除了宝马iX、大众ID系列做的相对出色之外,欧洲的新能源车,普遍被吐槽为杂牌车,这是德国车企希望改变的现实。

其次,在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几乎没有比中国市场更大的国家,关键是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高,具备相当强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从比亚迪腾势、理想等车企的销量来看,新能源的高端市场潜力非常大,德国车企肯定不愿意错失中国在这一市场的潜力。

其三是从政治上来说,中国是对外开放与贸易非常友好的国家,在今天是全球少有的能做到开放、自由贸易的商业土壤,也很少主动使用贸易手段来打压合作伙伴,与中国发展贸易合作,能赚钱,而且前景非常可控与稳定。

其四,最关键的是技术层面,德国传统车企需要向中国取经,需要依托中国产业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德国BBA打造的电动车都是油改电模式,在电气化时代落后了,现在基本都是把重心放到中国市场,放弃油改电,在中国的工厂密集落地,通过纯电平台去造车。

从目前来看,BBA都在改变,这种体量的企业,做好纯电可能是时间上的问题,利用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与相关的技术经验与智能化产品理念,大概率在驾驶感受是能追上的。

由于本身的品牌溢价认可度高,一旦能做好产品,做强竞争力,消费者的接受度都非常高。

因此,德国企业清晰的预判到,中国新能源技术起步早,市场规模大,与中国合作研发新能源技术对加快德国车企转型有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够提供世界最大的销售市场,需要牢牢抓住中国市场的机遇来发展汽车制造业。

做大新能源市场红利,推进中欧汽车市场的融合

从中国的战略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带动一场汽车发展的红利,目前让德国进来吃肉,本质是要在欧洲拉拢尽可能多的朋友,促进欧亚大陆的繁荣。依靠强大的队友与对手做大新能源红利,推进中欧汽车市场的融合。

如前所述,BBA长期以来在国内的品牌溢价都深受认可。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掉队了,扶持他们发展起来,以后让他们在我们这边建立新能源汽车的工厂,一方面可以拉动就业。

另一方面,我们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基础,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了都可以用到我们这些产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模具,各种核心零部件,都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中国供应链深入德国汽车制造业中,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利好。当然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压力会大一些,但是核心零部件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让BBA深度参与国内新能源产业,形成高端市场的鲶鱼效应,也能做大电车高端市场。

此外,中德国车企深度合作,本质是也能打造一个示范效应,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欧洲市场是重要的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不怕公平竞争,就怕不让准入。绑定这些欧洲的大企业,这也为我国新能源车企更公平与深度的走入欧洲市场做准备。

拥抱彼此产业链,双方都不想脱钩

中国与欧洲市场,彼此都不想脱钩,目前的合作,把这种诉求摆在明面上。

毕竟,三家大牌车企同时与中国签署合作意向书,这不是市场单体行为,而是德国汽车战略的整体转型选择,同时,本质说明了德国从经济利益出发,是不会跟着美国对中国搞全面脱钩的。这也从德国车企今年以全电动化阵容参加上海车展就能看出来。

背后也不难理解。

如果中国全面电动化了,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必然将以电车为核心进行重构,如果欧洲的燃油车巨头不跟进,那么很可能导致汽车产业链各玩各的,即你脱的你的产业的钩,我在国内构建我的新产业的钩。

现阶段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在中国进行整车组装是性价比最高的,燃油车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时候,那你脱的钩可能就是夕阳产业,因此,欧洲巨头加入电车战场是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在欧美市场,现在特斯拉在电车市场一家独大,话语权、议价能力越来愈来愈强。因此,欧洲汽车巨头其实也需要更多的特斯拉竞争者,在欧洲制衡特斯拉的影响力,当欧洲市场变成一个繁荣的、多元化、多国际品牌的市场,消费者选择多了,选择权、议价权才能回到欧洲消费者本身。

况且,由于BBA大众本身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化布局优势,它们融入中国产业链,打造自己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做好车,可以卖向全球市场,它们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定成就,就能赢其他市场。

总的来说,欧洲巨头全电动化阵营加入中国市场产业链之后,欧洲的燃油车与电车市场融合,彼此融合,才有更好的出路,是一种双赢。

中德、法合作,拉近欧盟,日韩系承压,时代大势在我们这头

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韩系、日系车可能会很难受,从当前的消息来看,北京现代卖掉了在中国的两座工厂,放弃中国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接下来日系车可能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过去的汽车玩法中,日本总是吃独食的玩法,自己垄断技术专利,让大家都吃不到肉,从燃油车三大件到氢能源都是如此,但目前大家另辟蹊径,不和你玩。

中国发展新能源,就没有走日本吃独食这一套,而是引入强大的队友(特斯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以及法国车企等)来一起做大市场。

在今天,新能源汽车虽然在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从全球市场来看,燃油车主导的趋势还非常明显,中国车企、德国车企以及特斯拉做大新能源,就能带动全球的新能源发展趋势。

而全球新能源趋势一旦起势,过去主打性价比市场的燃油车巨头包括丰田、起亚等就很难受,优势会逐步趋弱,从日系车企来看,前一阵子还在抵制电动汽车的推广,而政治上,日本站队美国,中德深入融合,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双方是高度一致的绝佳合作伙伴。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汽车出口已经是全球第一,东盟,俄罗斯市场,中东市场,沙特这些国家目前就在大力从中国进口汽车,中德深入融合之后,日系韩系车企压力会变大,基于对市场的诉求,其未来的转向性也很难说。

再往大了说,这一战略合作还可以拉近和欧盟的关系,德国是欧盟的经济、政治龙头,一举一动都牵动整个欧盟决策,中德的成果也会为中法会谈的积极走向奠定基础,中法可能达成更多合作成果,大家方方面面合作都在进行,产业链互补性越来越强,怎么脱钩?

这个信号的释放,就是全球产业链的融合是大趋势,脱钩这种逆市场化行为违背全球经济大趋势,违背各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利益诉求。汽车产业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美国拉拢日韩,我们拉拢德法,平衡均势格局已成,但我们有新能源全产业链支撑,中德是强强联合,大家里外都赚钱,是共赢格局,时代大势还在这头,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