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在曹操眼中就是个有名无实,一个坐守之徒罢了。甚至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刘表提到“威震荆襄”时,曹操连评价都没有,只淡淡说了一句“非英雄也”。虽然在曹操眼中刘表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刘表统领的荆州还是很强的,在奸贼蔡瑁投降曹操时,还不忘将荆州的实力再曹操面前炫耀一下。
原著中写道:操问:“荆州军马钱粮,今有多少?”瑁曰:“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钱粮大半在江陵;其余各处,亦足供给一载。”操曰:“战船多少?原是何人管领?”瑁曰:“大小战船,共七千余只,原是瑁等二人掌管。”
有人说荆州的覆灭,是刘表父子无能所致,但熟读三国后,就会发现,主公虽然重要,但手下的文臣武将更是关键,如果有一群忠义之人辅助,就算是危难之际,也可以峰回路转。如江东的周瑜,以及刘备手下的诸葛亮都是其中的典范。而刘表统领的荆州,在老主公去世后,马上掀起了一波“投曹派”。如大奸臣蔡瑁,以及蒯越等人,都是其中的重点代表。
蔡瑁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贼,为了功名利禄,害了自己姐姐一家,把姐夫刘表的家业拱手送与他人。不过其最后被周瑜借刀杀人,身首异处。而蒯越却不同,面见曹操时直接封侯。
原著中写道: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抚慰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遂封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侯;而以刘琮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
蔡瑁与刘琮惨死,蒯越却成了曹操的座上客。但如果其兄蒯良知道蒯越这一番操作后,一定会气的从棺材里蹦出来,这是为何呢?因为蒯良与蒯越同为刘表手下,蒯良一门心思为刘表发展壮大,而蒯越却成了荆州的掘墓人。
三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三国是从魏蜀吴三国正式形成为标志,而广义的三国却是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的开始。而蒯良与蒯越很早就跟随刘表,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利后,江东孙坚因为获得传国玉玺而与袁绍结仇。在孙坚回乡路上,袁绍秘密勾结刘表,让刘表截杀孙坚。孙坚以为刘表是个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防备之心,不想刘表突然发动埋伏,孙坚大败而回。不久孙坚率军攻打荆州,却中了蒯良之计,被乱军射死。而不幸的是刘表手下的将军黄祖被东吴擒获。孙策等人为了能要回孙坚的尸首,就命桓阶去刘表处讨还,并表示愿意将黄祖送回。
此时的刘表“长者”的风范就来了,表示已经将孙坚尸首用棺材装殓,两家应罢战言和。而此时蒯良却表示反对,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黄祖而耽误了主公的大事。
原著中写道:却说蒯良曰:“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黄祖在彼营中,安忍弃之?”良曰:“舍一无谋黄祖而取江东,有何不可?”
蒯良此计,可谓老谋深算,一眼就看出了此时是刘表攻占江东的最佳时机。可惜糊涂的刘表不忍心舍弃黄祖,就答应了桓阶,送回孙坚尸首。而这也为后来,孙策以及孙权养精蓄锐,攻打江夏以喘息之机。如果换做是曹操等辈,估计会当机立断,马上将江东平定,将孙策等人斩草除根。
虽然哥哥蒯良如此用心,但到了弟弟蒯越时,却马上从鹰派,越过鸽派,直接变为投降派。与傅巽,王璨等人一起劝说刘琮投降曹操。蒯越将曹操大夸一顿,然后哄骗刘琮投降。
原著中写道:蒯越曰:“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
如此大放厥词地忽悠年幼的刘琮,可以说是只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荣华,而将主公基业抛之脑后。而刘琮与其母蔡氏根本没有头脑,糊里糊涂的成了众人富贵的垫脚石。在曹操一顿玩弄后,死在了北去的路上。
三国中的兄弟人才有很多,如夏侯惇与夏侯渊,曹仁与曹洪,马良与马谡,虽然他们能力高低不同,但都有着一腔忠心,对自己的主公尽职尽责。而蒯越虽然没有被打为逆臣奸贼,但也足以让后人鄙视了!成为有才无德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