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近日在访问摩尔曼斯克时抛出一项引发国际关注的提议:在联合国及多国监督下对乌克兰实施"临时管理",通过重新选举组建新政府以推动俄乌和谈。这一提议被视为俄方试图打破当前僵局的新策略,但随即遭到乌克兰及西方阵营的强烈反弹。

合法性争议成焦点
普京此次表态直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强调其任期本应在2024年5月结束。对此,乌克兰方面援引战时法律予以反驳,泽连斯基更公开指责这是俄方"延续战争的借口"。白宫虽未直接回应普京提议,但明确表示"乌克兰的未来应由本国宪法和民众决定"。
多方角力暗流涌动
美国在此轮博弈中展现出微妙立场。特朗普政府被曝正与乌克兰磋商矿产资源开发协议,试图通过经济纽带促进和谈。普京对此释放积极信号,称"新任美国总统展现出真诚的和平意愿",与前任拜登政府的疏离态度形成对比。然而,欧洲盟友显然另有所虑——法英等国正加速推进在乌"安全保障部队"建设,尽管俄方已明确反对任何外国驻军。
战场态势持续胶着
俄军目前控制着乌克兰约20%的领土,普京宣称已夺回库尔斯克地区失地,并强调"战略主动权在握"。值得关注的是,多方情报显示朝鲜可能已向该地区派遣逾万名士兵支援俄军,虽然莫斯科尚未证实这一动向。俄方同时积极拓展国际支持网络,点名赞扬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并罕见提及愿与朝鲜深化合作。
和谈前景迷雾重重
尽管普京表态支持"和平手段解决冲突",但坚持"不以牺牲俄罗斯利益为代价"的底线。欧洲方面虽推进巴黎会议成果,却被俄方批评"缺乏连贯性"。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已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各方博弈背后的人道主义危机仍在持续发酵。随着美国大选临近及国际力量分化重组,俄乌局势正进入更为复杂的战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