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动刀,自主大换血

一只车轱辘 2025-02-22 06:05:47

进入2025年,汽车行业变革仍在加速,上汽集团内部也开启了一场改革。

近期,上汽集团再现大规模人事换防,涉及63位乘用车板块的中高层,涵盖营销、制造、研发、财务、海外等几乎全部岗位。毫无疑问,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革,不仅在上汽集团历史上是“前所未有”,在汽车行业也不多见,这正是新帅上任后的雷厉风行。

自2024年7月主要领导调整,王晓秋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担任上汽集团总裁以来,便对上汽集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随后,上汽集团内部的组织机构和人事调整频繁展开。与此同时,业务架构的调整也在同步进行。无疑,王晓秋此番掌舵上汽集团后进行的组织变动和人事调整基本奠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基础。

01

63位高管大调整,掀起新年首轮人事地震

此次大规模人事调整,或与上汽集团最近积极转型有关。

虽然上汽集团目前在国内仍然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上汽集团也需要转型应对新局面。在这样背景下,上汽集团亟需从内部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去年7月份新的领导班子履新,为上汽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

常言道,战略一旦制定,干部队伍的执行就是关键。为了提升效率,贾健旭直接签发了一份63位中高层干部任命通知,涉及荣威、飞凡、名爵三大品牌。比如,何明磊任国内营销部荣威飞凡品牌事业部总监,兼任对公营销部总监;姜辉任国内营销部荣威飞凡品牌事业部销售运营总监;胡嘉森任国内营销部荣威飞凡品牌事业部新媒体获客总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团队整合后,研发人员也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如原零束科技智能云平台总监张东海被聘任为研发部智能化产品中心车云部总监。技术研发地位的提升,将加速上汽大乘用车板块产品的推出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此次的人员变动覆盖销售、研发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打破原有组织壁垒,提升协同效率。据悉,此次大换防采取了全员竞聘模式,主要面向公司中高管理层。1月13日,上汽集团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微博网名周金开)发文称,已提交材料,竞聘上岗。

显而易见的是,本轮大规模调整的背后,绝非是一次常规的人事调整这么简单。其实从此次的人事制度调整中我们不难看出,上汽集团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让消费者受益,通过内部不断的人事调整,优化人才结构,赋予企业更多的发展动力。

02

能否“突围”?大乘用车板块是关键

此次人事调整源于上汽集团“大乘用车”板块的组建。

今年1月,上汽将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名爵MG)、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多个品牌合并为“大乘用车”板块,贾建旭亲自挂帅执管会主席。此次干部调整,无疑会更有利于推动大乘用车战略落地落实。

上汽集团为何要组建“大乘用车板块”?一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喜欢购买自主品牌汽车。从2024年中国市场整体的份额来看,自主品牌借力新能源,取得了十足的销量增长,市场份额已经近70%。

在这样的局势下,自主品牌将是上汽集团接下来破局的关键。据悉,自主品牌在上汽集团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连年攀升,数据显示,今年1月上汽自主品牌延续2024年的昂扬发展态势,终端交付20.6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取得了重要突破。上汽乘用车作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绝对主力,被上汽高层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大乘用车板块”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通过战略整合,“大乘用车”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关键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高效有序地让产品研发更快,产品质量更好。这和广汽“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异曲同工。从这一系列改革动作来看,上汽集团已经为未来的竞争储备好了充足的弹药。

上汽集团在蛇年开年就大刀阔斧进行人事调整,足以说明其变革的决心。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整,通常也伴随着企业内部的新变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具有代表性的车企,上汽集团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迎来新的发展转折点。可以相信,伴随着集团内部的大调整和大变革,一个更具有活力和高效的上汽,也将快速呈现在我们眼前。

0 阅读:10

一只车轱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