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复盘的力量:AI,结构,闭环(二)

私域商业王济帆 2025-02-06 14:35:55

前言

结构:解决问题的终极密码

PART 01

深层矛盾,问题初显

创业就是不断闯关的无限游戏,过了一关又一关,这不,光解决流量问题还不够,问题会一个接着一个出现。

23年11月,我有个经销商给我打电话说,老板我干不下去了,我准备卖薯片去。

我很诧异,因为他一直有流量进来,公众号引流单篇可以做到一百万浏览,自己零售卖了十几万的货。

那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流量来了,却接不住;努力了,却看不到结果。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时,我隐约意识到,只有转化,才能让流量变成价值。

那天中午,我约了他吃饭。饭后,我们到公司楼下散步。

走了一圈又一圈,他突然停下,低头盯着地面,说:“老板,我是真的尽力了。”

他的话让我心头一紧。是啊,不只是他,我的很多代理都在挣扎着努力,可是结果总不尽人意。

那一晚,我反复思考:是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运营模式本身存在缺陷?

他之所以不赚钱,是在招商转化环节上太薄弱了,庞大的流量接不住。

谈了三百多人就出了两个代理商,当时我还在试图教他,如何更好的转化代理,但显然我没做到。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所有人都会遇到精力瓶颈,突破瓶颈,才是增长的关键

又过了一周,我另一个代理也来,给我打电话。说杭州有人新起个项目。找她过去。我沉默了。她跟了我挺久。

要说卖货呢,也卖出去二十来万,但跟她之前的战绩比,简直啥都不算。要知道她在上一个大健康项目里,一年业绩是2个亿。

我以前总试图教育她,说你跟人打交道要婉转点,别那么针尖对麦芒。

总之,以前我对这些经销商的发力方向都是试图“教”会他们,但结果不尽人意。

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我的代理中,有百万情感粉丝的博主,有万人社交电商团队长,有直接走的,也有半死不活的。

在那一年多,我的经销商流失了20%  已经达到我们最初预计5%的四倍了。

我心知这么下去,肯定是负循环 ,我要解决,要跳出来。

他们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甚至有战绩的,但最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我意识到,他们在特定环节做的这么好,正是因为他们倾注了精力但所有人都会遇到精力和擅长瓶颈。

可见如果只能将擅长做好,那是不行的,擅长的事情做好了,可以成就现在;不擅长的事情补齐了,才能打开未来。

PART 02

分工协作,扬长避短

问题显而易见,但答案却不简单。过了几天,我在云纺的小办公室晒太阳,因为那屋窗子大,张揖一边喝茶,一边皱着眉头说:老板,我发现大家都在忙,但结果却不成正比,这不对劲。

我心里一惊地想,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再不解决就晚了,他接着说:你看啊,大公司为什么能成为大公司?

因为他们分工明确,岗位清晰,扬长避短,协同作战。

咱们现有的业务结构,风险确实很低,全民皆兵,都是业务员,又没底薪,但就注定面对这种流失率。

现在有两条路走。要么是开源节流,打开流量,增加渠道商,对抗流失。要么分工协作,精细化运营,留住团队。

他不说,我也意识到了, 我们的问题不是努力不够,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业务战略有问题。

是啊,人家能做到百万粉丝,是因为专注于流量;人家能做到一年业绩两个亿,是因为人家专注于会务系统。

我们一直在试图“教会”大家,完成不擅长的环节,教大家成长进步,但大家的核心目标是赚钱,而不是成长。

除了成长,还能用取长补短,组队前进的方式实现赚钱这个目标啊。

张揖的意思是,能搞流量的就归属流量部门只搞流量,能搞转化的只搞转化。

人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就是因为协同作战,就是应该取长补短的啊。

我们作为领导者,要做的事是帮助伙伴,将擅长做到极致,将弱点交给团队。

很多人说,我经历挺坎坷的,比较可怜,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每次遇到问题都会有贵人相助,一两句话就点醒了我。

是啊,过去的几年,我一直试图“教会”所有人,却忽略了做更擅长的事才是最优解。

当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立马行动,因为最初我们做生意就是这样的结构。

雇人,分部门,自己干全环节,当老板,压力大风险也大,管理难度高,组织过于臃肿,最后巨额亏损。

我本能地惧怕这种模式。接下来我陷入了长达两个月的思考中。

第一个月,我思考的是,作为创业者,在前行的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尤其是在团队管理和协作上,问题往往源于我们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结构。

对于我来说,过去一年,我们团队扩张太快了,快到撑爆了我的管理能力,撑爆了我的经营模型。

所以就遇到了团队效率下降,矛盾逐渐增多,成员之间的沟通开始变得混乱,代理商流失率增高,这些致命的问题。

我让擅长做流量的去搞招商。我让擅长会议营销的去卖产品做服务,让擅长运营的人搞销售。他们自己力不从心,我也赚不到钱。

现在看来,我让所有人都完成独立的销售闭环,实不可取,更不可能。

所有问题的根源,不在努力不足,而在结构不清,每个人虽然很努力,但往往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的事”,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每个人都在忙碌,但却缺乏目标和方向的统一。

过去,我一直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并更加努力。

但随着团队逐渐壮大,我意识到,问题并不完全是能力的缺失,而是缺乏一个合理的结构,让每个人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地协同作战。

如果说,上一个问题是从前端缺少流量着手,那这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转化,简单的办法就是结构化经营,让更擅长转化的人做这个环节。

结构不仅仅是管理工具,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团队的每个环节,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从而让团队更高效地运作。

我内心对这个点是抗拒的,那是一种巨额亏损后的本能,我真的特别担心走回原来老路,传统经营模式真的是让我害怕,员工成本,场地费用。

都是我曾经亏损的噩梦。有人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对于创业,我也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回头路。

这次帮助我的是一个人和一本书。去年,我一个朋友,任琴,她送了我一本书,樊登老师的《可复制领导力2》 。

书里开篇就说了复杂世界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管理,说是管理,实际这是一本赋能团队的书。

这本书从理论,方法,技术三个维度,彻底打通了,我对赋能而非管理的认知,用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和感召力。

四大结构进行深度赋能。也让我明白,真正的管理,不是限制个人,而是放大伙伴。

从那时候开始,我渐渐萌生了支持一千人用AI自动化盈利闭环赚到一千万的想法,本质是支持,而非管理。

PART 03

结构升级,聚焦穿透

从支持的角度,我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是我真正需要的?

那天,我去了昆明呈贡的关山水库,围着湖走了好几圈。

阳光洒在湖面上,看着风吹着一圈圈的涟漪,我想到了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说中国是人情化结构,连人文关系,都有结构属性,那我们经营的结构到底是什么呢?

我必须要建立一套,小规模作战结构,三五个人,就能打下一场战役,因为我深知,再这么走下去不行,没有结构,就没有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爆发。

没有爆发,怎么实现十倍好,百倍好?

更无法让他们在真正擅长的领域发力,每个人都在努力,但却没有形成协同效应,效率低下,问题层出不穷。我需要设计这个结构让大家嵌入进去。

已经意识到问题了,那其实距离答案就不远了,我买了一本书,结构化思维,看了以后发现,不只思考要有结构,做事也需要有趣。

我遇到的问题是部门协作不清晰,担心的卡点是恢复到传统经营结构,雇佣制靠人力成本堆砌业务,导致资产过重,风险加大。

问题找到了,那下一步就是设计出一个能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的结构。

我需要的是一套简单的支持结构,支持我们的业务,最好是每个部门一两个人+AI就能实现五十人一百人的工作体量,这样既提高了转化。

又能发挥各自长处在专属领域精益求精。我自己也不需要承担那么大的业务成本。

这一刻我已经认识到:“高效的结构,提升效率;高效的结构,激发潜力;高效的结构,带来奇迹。”

传统的业务部门是流量,承接,售后或者服务。我们业务模型销售渠道主要靠经销商,所有思考的方向都应该是围绕着支持经销商的。

绝大部分经销商缺的是流量,我在想能不能用新结构,来代替传统业务结构,又兼顾互联网时代的灵活性与低风险呢?

最终我打磨出了符合这个时代的超低风险经营结构:3+5+N经营模型。

这是一种符合互联网AI时代的低成本高效的经营模式,能让中小个体不依赖高工资和大场地,就能实现超高效率的产出。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高效的自动化闭环系统。

从内容创作到流量获取,再到客户转化,都被系统化和自动化。

尤其是通过AI技术的支持,整个流程变得更加精细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也避免了过去团队成员因管理不清晰而产生的矛盾与流失。

什么是3+5+N呢?一个团队,三个合伙人,符合三才模型,将才,帅才,慧才,对应着刘备,关羽,诸葛亮,分工协作。

再加上五名员工或者助理,做流量或者运营支持,核心目的是赋能N个渠道经销商。

根据当下经销商痛点,我让张揖带队,成立了第一个以3+5+N经营结构为主的经销商流量赋能体系。

现在来看,效果显著,我们的公众号内容通过AI辅助的方式实现了自动化内容生成。

从最初的每天一个人发布二十条,到现在每天一个人发布两千条,从六月份最高的浏览量四万,到现在最高五十万,又一次印证了,“AI不只是提升工作效率,更是在重构工作方式。”

以前,我们的流量承接完全靠人力,且极其不稳定,有时候流量多了,人力的瓶颈立刻显现——这是我们无法靠传统思维解决的。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实现超低成本AI自动化精准流量获取,每天引流两三千人,更是能以复制粘贴的形式赋能给所有渠道经销商,让他们实现流量自由。

同时我也成立了私域转化部门,以及产品服务部门,能独立完成销售流程的经销商自己好好做业务闭环。

根据个人能力,分配到不同部门,就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次结构化经营的变革。

最令人惊喜的是,这套模型,借助AI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它打破了过去人力瓶颈,帮助我们快速突破了流量关卡,转化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持续增长。

现在我们流量部门,只需要两人配合多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并且我会以老人做新业务的结构,重新打磨成交赋能体系,技术上我们已经可以实现微信智能体搭建。

从通过好友,到AI对话,收款留言,转发朋友圈,自动根据朋友圈内容评论互动,主被动拉群等技术环节,争取在明年三月份彻底实现从流量到第一笔成交全部AI自动化完成。

PART 04

团队重构,驱动增长

回顾这一年的变化,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质变”。

结构不仅是管理工具,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坐的各位,都是创业者,我们是同路人。

我希望大家听到的不是我如何取得成果的,我更希望分享的是我遇到了问题如何解决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结构化思维解决。

无论是你创业遇到流量问题,还是转化率低,甚至夫妻关系、团队管理。

我们流量团队早期所有人都会跟我吐槽其他伙伴,我用了一个结构,就解决这个问题了,最近这三个月我再没听到过谁跟我吐槽,那我是怎么解决的呢?

我先写了一封内部信,提前告诉大家,我们要在团建时开一期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

目的是为了帮助彼此共同进步拿到结果。然后我用非暴力沟通结构为主题设计了这次活动。

先吃吃喝喝发奖金,然后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打扑克欢乐收场。

这也是一种结构,先说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帮助彼此成长,强调我们是一体的,而非对立的。

然后才说要做什么事,确保动作落实到位,沟通不许互怼,必须符合非暴力的沟通,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还要求大家写出来,必须以事实而非感受作依据,这样不容易引起矛盾。

最后以开心的娱乐扑克活动收场,这种方式,从管理上,属于三明治结构,先甜后苦再甜。

把可能的矛盾,以夹心饼干的形式带出,你看生活处处都是结构,哪怕我今天的分享,每个关键词都对应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种沟通,表达的结构。

结构是上帝密码,用成熟的结构解决问题是每个创业者必须学会的思维定式,我们通过清晰的分工和结构化支持,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能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帮助我们摆脱了过去“代理商不断流失”的低效困境。最终,我们做到了,让团队的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

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大健康,电商、教育,个人IP ,还是其他领域,只要你是依靠渠道代理商进行销售。

那么我这套3+5+N的AI赋能架构,都能以超低的风险帮你快速起步,精准突破。

我也希望每一位创业者都能用结构化思维来优化你的团队。

无论是流量获取、客户转化,还是团队协作,通过结构化分工,你可以让每个成员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推动团队快速向前。

其实,结构不仅是团队的,也是个人的。用结构化的方式看待问题,你会发现,生活和事业都能少很多弯路。”

结构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结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密码,更是驱动增长的核心力量,通过结构化分工,我们优化了每个环节,提高了团队效率,确保了每个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也期待,2025年,用结构化思维,迎接新的挑战,支持更多人,走向更高效的未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