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博弈进入终局时刻?美欧战略转向激化多方角力

天擎说 2025-03-27 14:36:44

俄乌战场硝烟未散,谈判桌上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突然施压乌克兰接受领土让步,欧洲30国密谋出兵维和,中国罕见释放斡旋信号,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正因大国战略调整迎来历史性转折。

美方核心逻辑在于:承认俄对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换取莫斯科停止军事行动。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已向基辅施压,要求泽连斯基在沙特会谈中软化立场。

乌克兰政府内部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军援自2月起实质性暂停,导致乌军前线弹药储备降至开战以来最低水平。尽管泽连斯基公开宣称“寸土不让”,但其幕僚承认,若西方彻底断供,乌军最多维持三个月作战能力。

正当美国推动“割地方案”时,英国主导的“自愿联盟”浮出水面。斯塔默政府提议组建3万人规模的维和部队,获法、德等30国原则性支持。该计划表面宣称“保障停火安全”,实则包含三重战略意图:控制乌克兰稀土资源、争夺战后重建市场、削弱俄罗斯在黑海影响力。

波兰等国坚持维和行动需联合国授权,匈牙利则担忧触发俄方激烈反应。俄外长拉夫罗夫3月23日发出警告:任何北约部队进入乌克兰都将被视为“宣战”,不排除动用战术核武器反制。更棘手的是,该计划尚未获得俄乌任何一方书面同意,合法性存疑。

德国《周日世界报》关于“中国考虑派兵维和”的报道掀起波澜。中国外交部24小时内两次辟谣,发言人明确表示“报道完全不属实”。分析人士指出,中方坚持由联合国主导的解决路径,王毅外长3月20日重申“四不原则”:不拱火浇油、不谋取地缘私利、不搞双重标准、不强迫选边站队。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对华态度出现微妙变化。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3月22日表态称“不反对第三方中立力量参与保障安全”,被解读为向中国递出橄榄枝。但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通过特使穿梭外交推动多方对话,避免直接介入军事安排。

当前局势暴露出三大无解难题:其一,领土归属涉及主权红线,乌克兰若接受割地将引发统治合法性危机;其二,美国国内政治周期影响政策延续性,即便达成协议也可能被下届政府推翻;其三,欧洲维和部队面临“科索沃陷阱”,1999年北约以维和名义进驻科索沃,导致该地区事实分裂持续至今。

2014年《明斯克协议》的失败,根源在于未解决乌东部自治地位等核心矛盾。如今各方虽加速博弈,但真正的和平钥匙仍掌握在俄乌手中。正如中国特使李辉所言:“停火止战没有替代方案,对话谈判才是唯一出路。”全球都在等待,这场牵动世界格局的冲突,能否在2024年迎来破局时刻。

0 阅读:0

天擎说

简介:分享国际领域的见闻和心得